燕靖宜
現代企業市場管理中越來越倡導管理的規范性,提升管理的效率。采用合同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生產以及銷售的主要方式。企業的供應商選擇直接決定企業的采購質量,甚至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由于合同管理的特殊性,更應該注重供應商的選擇,制定完善的采購和評估機制,否則會對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應該制定完善的評估流程,選擇產品質量好、信用程度高、責任感較強的供應商。
企業的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企業材料采購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由于合同管理對供應商以及采購方都具有約束力,因此雖然企業制定了相應的采購條件,但是某市場變動較快,部分時候合同約定價格遠遠低于市場浮動的價格,因此有些供應商為了降低成本,通常會采取各種方法來尋找合同中的漏洞來進一步降低供應材料的質量。采購材料質量不好,將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而退貨或重新選擇供應商會導致違約或者影響采購的效率,直接增加了企業不必要的成本,企業選擇不合格原材料會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影響企業的信譽,對企業與銷售客戶的長期合作產生不利的影響。
企業經營的目的主要是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當前很多企業都通過合同管理來加強保障,而對供應商選擇和評估不合理會導致企業采購失敗,甚至企業要因此賠償目標客戶的損失,嚴重時直接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合同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合同管理中供應商選擇以及評價不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直接顯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一般合同的選擇與評估需要經過多個流程,而供應商選擇不合理直接影響了企業內部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影響企業對信息質量的質疑,降低企業的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中首要步驟是根據企業的類型來搜集供應商的材料,對供應商的信息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因此,供應商資料收集的完整性,直接影響對供應商的判斷。采購人員在進行供應商收集時常常通過信息化設備來查找供應商的材料,而其中的某些信息并沒有及時進行更新或者只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很多信息與企業實際情況并不相符,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和判斷。
企業合同管理中對供應商選擇和評價中沒有制定完善的供應商的選擇和評估流程,在選擇供應商時具有較大的隨機性,過程不合理。個別工作人員為了私人關系或利益,選擇的供應商并沒有達到企業的要求,在對企業供應商評估缺乏科學的指標以及依據,也直接影響了供應商的選擇質量。
企業在日常生產以及經營管理過程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供應商檔案管理機制,導致企業原來大量的供應商信息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開展供應商選擇和評估過程中導致很多供應商信息都是重復的。這不僅增加了供應商選擇和評估的負擔,也難以與優質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很多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多是在短時間內搜集信息,然后確定供應商,并沒有針對供應商的產品生產技術、產品創新方向以及產品的質量進行充分的溝通,這樣在對企業供應商進行選擇和評價過程中并沒有完全選擇科學的方法,影響了企業對供應商的判斷,增加了企業合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
在對企業供應商選擇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擴大供應商的信息來源,既要注重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搜集供應商的信息,擴大供應商的信息來源,也應該注重同行業之間的交流,能夠從同行從業者中來了解某些供應商的信息,必要時可以直接與供應商進行交流,要求其提供必要的材料或者相關的生產資質,以及產品的質檢報告等。此外,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在信息搜集方面的功能,加強對供應商信用、供應商司法案件以及供應商違約次數等方面的了解,能夠進一步擴展供應商數據的信息來源。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應該發揮期刊、文獻以及報紙等傳統媒體的運用,對供應商的經營情況、產品質量以及內部管理等情況等方面重點了解,分析供應商所處內部環境以及外部環境對供應商產生的影響,從而為制定供應商的優化選擇奠定良好的基礎。
完善的供應商選擇和評估流程直接影響供應商的質量,因此應該進一步制定完善的供應商選擇和評估流程,制定完善的選擇和評估制度,制定供應商的選擇標準,在制定標準時既要考慮銷售部門的反饋意見,也應該考慮生產部門的需求。材料采購部門也應該根據自身的經驗充分參與供應商標準制定過程,從信用、產品質量,供貨速度以及供貨成本以及供貨的區域等多個方面、多個維度,對供應商進行綜合的分析,篩選出滿足企業需求的供應商,然后對供應商進行長期的考察,加強對供應商經營動態的了解。可以與供應商就產品創新等問題進行溝通,來了解供應商的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立足企業的長遠發展。應選擇科研能力較強,成本管控嚴格的企業來進行招標,給予供應商公平競爭的機會。在企業招標環節,成立一支專業素養過硬,對企業產品比較了解,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的團隊,優化成員結構,通過最后招標環節的綜合評分來對供應商進行再次評估,從而選擇最適合企業經營理念和文化理念的企業,增強企業的完善性,從而能夠選擇出優質的供應商。對供應商考核和評估過程中既要注重量化指標的應用,也應該關注供應商的未來發展潛力,研發團隊以及對質量的重視程度和企業文化等理念。通過供應商的選擇能夠與優質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既要促進參與供應商管理中的人員相互合作,也應該促進人員的相互監督,減少供應商選擇和評估過程中的舞弊以及受賄等行為,真正為企業選擇出需要的供應商。
建立健全供應商名錄數據庫,應該發揮材料采購部門人員的信息傳遞功能,多了解與企業使用原材料相關的供應商信息,不斷進行原材料的比較,鎖定優質供應商。此外,應進一步拓展與優質廠家的合作范圍,防止因為長期與某些供應商合作而對這些供應商以外的原材料資源缺乏客觀的認識,也防止將原材料鎖定特定供應商增加的企業運營風險。應該充分利用當前的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的合作供應商建立信息化檔案,對原材料供應廠家進行搜索。當前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原材料的采購需求,公司可以與更多的優質供應商建立聯系,增加企業材料采購中的主動權,爭取采購到更優質價廉的商品。在進行原材料采購時應該根據公司的產品生產計劃,對每種所需原材料的供應商進行對比分析,同類產品比較價格,同類價格比較產品,爭取在進行材料采購時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增強材料采購的合理性。既要保障公司日常的生產運營,同時也要保障原材料的質量,使其能夠為提升企業產品質量服務。企業多路徑選擇材料供應廠商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企業的運營風險,增強企業的主動性。企業還應利用當前的大數據系統,建立供應商的綜合評估系統,對供應商的原材料發貨速度、原材料質量、原材料價格、原材料的運輸進行信用等級的綜合評分,應特別關注原材料產品質量的評分。在進行材料采購時應該按照信用等級進行篩選,優先選擇與信用等級高、產品質量較高的廠家進行合作,從源頭上保障原材料的質量。另外,應該注重對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廠家設定黑名單制度,當質量反復不合格后應進行淘汰,及時尋找替代的原材料廠家,以免因為質量不合格影響生產的進度。通過與供應商的每次合同執行情況,依據評估標準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來進行供應商的選擇,促進企業能夠加強與優質供應商的合作,降低企業的合同管理風險,提升企業的采購水平,優化企業的整個供應鏈。
供應商的選擇方法直接影響供應商的質量,因此在對供應商選擇和評估等方面應該制定科學的方法。一般常見的供應商選擇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利用相關的數據系統來對供應商進行分析,或者根據部門的主觀意見進行評估,因此在進行評估的選擇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制定完善的評估大方法,增強評估的完善性。在應用選擇方法時應該根據供應商的數量,供應商的信息獲取程度以及供應商的行業反饋等,不同的企業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科學的方法。另外,應該進一步提升參與供應商選擇和評價人員的素養。供應商選擇和評價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在合同管理中供應商選擇不當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嚴重時可能導致企業的破產等。因此,應該進一步優化評估人員的專業素養,促進他們能夠掌握財務知識,質量檢驗知識以及管理知識和數據分析知識,在對供應商選擇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供應商的實際情況來對其采取科學的評估方法,使評估結果能夠反映到企業的實際情況中。同時,應該進一步擴大評估的范圍。既要在合同制定前對供應商進行評估,也應該注重在合同執行中對供應商的行為以及產品質量進行評估。在合同形成后根據采購的成本、市場反饋效果以及生產部門反饋效果、客戶反饋等來進一步對供應商選擇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建立全方位的評估機制。在供應商選擇時應該擴大供應商的選擇范圍,給予企業較多的主動權,防止供應商因為出現不可抗力影響合同執行的情況,能夠及時尋找供應商。應及時將每次參與供應商的信息、評估結果錄入企業的供應商管理名錄中,并且能夠根據層次的高低對供應商進行排名,及時將供應商的信息變動錄入系統,優化供應商管理系統,掌握優質的客戶資源,這樣才能夠真正選擇出需要的供應商。合同管理中供應商選擇合理的程度與企業的績效考核建立聯系,從而增強企業參與人員能夠對供應商選擇和評估工作的重視,真正了解企業的生產和發展需求。既要關注企業目前的發展,也應該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雖然部分供應商的產品價格比較高,但是能夠推動企業產品的轉型和升級,擴大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給企業帶來長遠的效益,企業與其合作能夠把握市場的先機,擴大市場產品的知名度,企業也應該平衡利益,做出合適的選擇。
企業供應商選擇和評估是企業合同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市場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企業越來越注重管理的規范性,降低企業的潛在風險。合同對買賣雙方具有約束性,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的潛在風險,但是應該做好供應商的選擇和評估,否則也會增加合同管理中的風險。因此,應該進一步制定完善的供應商選擇和評估流程,擴大供應商的信息來源,建立供應商管理名錄,選擇科學的供應商管理方法來為企業選擇優質供應商,增強企業的長遠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