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旭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強調,要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更好統籌貿易、投資、通道和平臺建設,在市場準入、要素流動、制度型開放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結合黑龍江省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與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問題,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中共黑龍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指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指示,加快形成黑龍江省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黑龍江省位于東北亞區域腹地,是典型的內陸地區、邊疆省份。長期以來,由于處于交通終點、沒有出海口等地理區位的客觀原因,其前沿意識和開放意識并不高。隨著貿易往來,黑龍江省日益成為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在我國的沿邊開放和東北亞開放中占有特殊地位。尤其是在兩國建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面對中日韓自貿區,黑龍江省是東北亞開放的前沿地區,進一步凸顯了黑龍江省對俄經濟合作的前沿地位和作用。
2017年8月,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2019年8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龍江省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緊緊扭住通道經濟,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綜合利用各類優勢資源和開放平臺,探索“428重點產業平臺”更深層次改革和更大范圍開放,通過產業、平臺、政策等協調發展,推進自貿試驗區與協同先導區相互聯動,引領帶動全省共享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同時,增強對內開放,加強與東部沿海、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其他區域板塊的聯系,加強在服務和融入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黑龍江日報(2022年9月6日)報道:2012-2021年的10年間,全省對俄貿易累計實現1.09萬億元,對俄貿易額占全省外貿總額的60%以上,占全國對俄貿易總額的15%左右。據哈爾濱海關統計,2022年黑龍江省貨物貿易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087.4億元,增長39%,占全省外貿總額的78.7%;對俄羅斯進出口185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3%,占全省外貿總額的69.9%;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240.3億元,增長32.3%,占全省外貿總額的9%。
邊境貿易的通道經濟不同于我國沿海和沿江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開放合作。黑龍江省的邊境貿易主要以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為主,“小、散、弱、亂”的特征比較明顯,而且隨著政策的調整呈現周期性波動,難以形成穩定預期下的大規模投資和產業升級。同時,邊境貿易與對外開放對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和提升作用并不強。
通道經濟可以看作是“現代物流+”的一種經濟模式,它是聯結生產和消費、高度集成融合運輸、倉儲、配送等服務,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同時,也聯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促進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一直以來,黑龍江省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在邊境線上。經過穩步實施《黑龍江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公路、水路等短板加快補齊,實現了由“瓶頸制約”向“初步緩解”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相對于交通強國建設高標準高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公路水路基礎設施網絡不完善、運輸服務品質不高,服務內容有待拓展,交通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行業改革基礎不夠穩固。為此,黑龍江省需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全面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黑河公路口岸、同江鐵路口岸正式開通運行,形成對俄跨境運輸新通道。深化中俄內河航運合作和江海聯運,拓展中歐班列運輸線路,完善面向東北亞開放的交通運輸網絡。黑河公路口岸省內首創“自走機械”出口模式,綏芬河鐵路口岸采用“寬軌重出”方式開展出口;與俄毗鄰州區政府進行磋商,解決俄方出境車輛空載問題。
第二,抓住歷史機遇,深化對俄全面戰略合作。擴大俄油、電、氣、糧食、化肥進口,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建設跨境電商平臺,構建“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經貿格局。加快建設進出口產品加工區,完善邊境經濟合作區功能,打造特色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境內外聯動、上下游銜接的跨境產業合作基地。加強與俄地方政府間合作,擴大對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體育、衛生、金融等領域交流合作。
第三,打造區域合作發展樣板。加快建設深哈產業園,積極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打造對口合作樣板。深化東北地區協同發展,加快哈長城市群建設,加強在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