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琳
(福能集團總醫院手術室,福州,350001)
腸胃道腫瘤(Gastrointestinal Carcinoma,GC)作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腫瘤疾病,其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具有較大的影響。結腸和直腸癌為第二個最常見原發性腫瘤,該腫瘤有很大可能會轉移到患者皮膚上,大多發生在直腸上,其占男性皮膚轉移癌的11%~19%,女性占據比例為1.3%~9%,其往往來自膽囊和膽管的皮膚轉移癌,可見于原發腫瘤被發現時,也可能轉移到腫瘤切除后40年[1-2]。近年來,隨著我國胃腸道疾病發病率增高,腸胃道腫瘤的疾病治療引起人們的重視,手術方式成為治療腸胃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如果手術操作不當,就很大程度上可能引發并發癥,影響疾病的后續恢復。為了提升手術治療效果,常規護理方法護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3-5],無縫隙護理作為十分全面而細致的護理方法,其能夠廣泛地利用手術室護理,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圍術期。而量化評估干預能夠科學評估患者的疾病情況,針對性地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以此來實現疾病干預的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無縫隙手術室護理結合量化評估干預策略對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睡眠質量的干預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能集團總醫院收治的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和觀察組,每組28例。對照組年齡35~56歲,平均年齡(42.12±3.85)歲。觀察組年齡34~57歲,平均年齡(42.35±3.88)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被研究人員臨床信息完整;2)被研究人員均符合《現代胃腸道腫瘤診療學》的相關診斷標準;3)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患者簽字確認;4)被研究人員均對此次研究情況知曉。
1.3 排除標準 1)被研究人員患有精神疾病;2)被研究人員免疫系統異常;3)被研究人員心血管功能異常;4)被研究人員存在并發癥。
1.4 脫落與剔除標準 1)被研究人員基線資料不完善;2)被研究人員主動提出結束研究;3)被研究人員意外死亡。
1.5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量化評估,1)成立專門的評估考核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護士長、手術室管理人員等。管理人員需要從患者的視角情況出發,制定科學全面的評估考核標準,用于考核胃腸道腫瘤手術室護士的實際工作情況。2)量化考核方法的制定,考核方法中包括定量法和定性法2種,對于不同的工作評估可以利用不同的考量方法。可以利用平日-半月-半年的方式進行考核,具體的考核內容能夠制定為護理質量和工作數量等。其次,能夠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具體的評估內容為患者的年齡、病情、性別、疾病史等信息。比如:對于年齡量化的評定可以分為3個等級,<50歲分值為1分,50~60歲分值設為2分,﹥60歲的患者分值設為3分;同時對于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能夠利用抑郁、焦慮自評量表,其中50~60分說明患者存在輕度焦慮或抑郁,將分值記1分,61~70分說明患者存在中度焦慮或抑郁,分值為2分,﹥70分說明患者存在重度焦慮或抑郁,分值設定為3分等。在整個量化評估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等級的護理人員進行評分,具體評分內容為護士職稱、年資、學歷、護理技能水平等,評級為低風險患者的護患配備比為1∶2,此時護理人員類型配備N1級護士;存在中風險患者所需設定的護患配備比為1∶1,此時需要配備N2級護士,以此類推,根據量化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量化評估干預基礎上給予無縫隙手術室護理干預。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家屬講解關于手術知識,用耐心的態度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在得知患者基本情況,利用量表全面評估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為患者簡單地介紹手術室護理流程,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積極克服手術前緊張、焦慮情緒,保持患者術前心理穩定性。術中護理,1)加強切口護理,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全面消毒,此時消毒面積的確定應該多于消毒切口15 cm,避免出現消毒盲區,同時需要利用3M皮膚保護膜保護皮膚,在切開腹腔后利用清潔袋進行切開保護,降低感染可能。2)在完成腹膜的縫合后,應該及時對切開口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等進行沖洗,沖洗液選擇聚維酮碘液,然后利用氯化鈉對皮膚部位進行浸泡,在液體吸收后利用0.9%氯化鈉注射液完成對切口位置的清洗,沖洗完成進行紗布擦拭干凈,為患者的疾病干預營造良好環境。術后護理,在術后手術室管理過程中,應該及時對手術室進行消毒,手術實施間隔時間不得低于30 min,手術間隔期間應該做好手術室環境清理,嚴格限制手術室的人員出入,防止造成交叉感染,所有參與手術的人員必須在消毒完成后穿戴手術服。
1.6 觀察指標 對比2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進行評定,滿分為21分,分數與睡眠狀況成反比。對比2組心理應激反應情況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評估,分值為20~80分,分數與心理應激狀態成反比。

2.1 2組患者心理應激狀態評分比較 干預前組間心理應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焦慮、抑郁分數比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理應激狀態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干預前組間睡眠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睡眠質量比干預前評分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分)
胃腸道腫瘤作為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其對患者正常生活和睡眠質量具有較大影響,科學地實施外科手術能夠顯著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但是因為胃腸腫瘤手術屬于是侵入性操作,手術實施風險比較高[6-7],手術的實施會給患者造成心理恐慌,導致患者應激反應過度而影響睡眠,導致神經系統失衡,因此,開展胃腸道腫瘤手術無縫隙護理對于疾病恢復十分關鍵。
手術室量化評估利用科學的方法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心理狀態和受教育程度等,提前分析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心理應激狀態。該評估方法能夠通過量化評分分級、合理配置護理人員,評定護理人員的職稱、年資、學歷、護理技能水平等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無縫隙手術室護理方案,提升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進手術的順利實施。根據手術室量化評估結果開展無縫隙手術室護理,可以提升整體護理措施的連貫性,幫助護理人員能夠更加持續有效地完成手術室護理工作。同時在手術室無縫隙護理中,通過為患者宣教手術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更加詳細了解手術有關知識,了解基本資料的評估方法,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量化評估,克服自身存在的焦慮、恐懼情緒,使手術的開展價值得到充分發揮,避免患者心理應激狀態出現影響手術效果,影響患者術后睡眠情況[8]。本研究發現,干預前組間心理應激評分差異較小,干預后組間評分降低,觀察組更低,數據結果體現出,給予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無縫隙手術室護理結合量化評估干預,能夠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為患者制定科學護理方案,幫助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結合患者年齡、疾病史等為患者展開護理干預,促進手術的順利實施,減輕患者圍術期的心理應激狀態,積極克服手術前緊張、焦慮情緒,保持患者術前心理穩定性。通過嚴格有序地開展消毒殺菌工作,能夠從根本上預防手術室感染,加強對手術室的無縫隙管理,規范醫護人員的操作行為,避免手術感染的發生。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睡眠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睡眠質量評分降低,觀察組更低,說明給予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無縫隙手術室護理聯合量化評估,能夠使患者的機體神經系統變得更加平衡,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提升護理干預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利用無縫隙手術室護理結合量化評估,能夠發揮出改善患者睡眠情況的價值,優化患者心理應激狀態,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保障手術實施過程的安全和有效性,臨床利用價值顯著。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