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艷
(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醫院麻醉科,貴州 遵義 563000)
胸腔鏡手術因創傷小、美觀性好等優點成為臨床胸部手術中較常用的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但該術式的效果易受單肺通氣(OLV)質量的影響。OLV是手術中的一種呼吸管理方法,主要在手術過程中維持健側肺部的正常呼吸,避免血液和分泌物回流到健側肺中,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風險[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支氣管封堵器與雙腔支氣管導管(DLT)來提高OLV的質量。DLT雖能發揮一定效果,但操作要求高,過程復雜、耗時長,而且DLT直徑較大,容易引起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預后[2]。近年來,有學者發現,支氣管封堵器用于OLV能減少并發癥,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3]。基于此,本研究比較支氣管封堵器與DLT用于胸腔鏡手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腔鏡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7.56±3.67)歲;病灶位置:左側13例,右側12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4]:Ⅰ級14例,Ⅱ級11例;手術術式:肺大泡切除術12例,肺部楔形切除術8例,其他術式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48.44±3.72)歲;病灶位置:左側14例,右側11例;ASA分級:Ⅰ級15例,Ⅱ級10例;手術術式:肺大泡切除術13例,肺部楔形切除術8例,其他術式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胸腔鏡手術指征[5],且均在術中進行OLV;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及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②合并泌尿系統異常或患有其他嚴重疾病者;③術前伴有呼吸困難、咽痛及聲音沙啞等癥狀者;④有精神疾病者或認知障礙史者。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手術室后均采用心電監護儀(深圳邁瑞,型號:BeneVision N15)進行心電監護,全程監測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及經皮血氧飽和度(SpO2)。靜脈滴注4 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03688,規格:10 mL∶0.5 mg)+2 mg/kg丙泊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38,規格:20 mL∶0.2 g)+0.6 mg/kg羅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86,規格:5 mL∶50 mg)進行麻醉,待患者肌肉放松后,進行氣管插管。對照組患者采用DLT(河南駝人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豫械注準20202080499,型號:35Fr)進行OLV,取前端彎曲的DLT向上插入患者健側肺部主支氣管,導管進入后繼續向健側肺部進行旋轉插入至感受到阻力后停止,在可視軟性喉鏡(浙江優億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號:TIC-I1)的引導下進行精確定位。觀察組患者采用支氣管封堵器(浙江優億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準20212080080,型號:BB-9Fr)進行OLV,首先放置單腔氣管導管,隨后將支氣管封堵器插入患者患側肺部的主支氣管,最后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精確定位。兩組患者插管完成后均給予機械通氣,確認無誤后進行手術。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臨床指標包括插管次數、插管時間及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視野。根據Campos肺萎陷程度分級[6]記錄手術視野情況并進行評定。優:患者肺萎陷程度達到Ⅰ級,患側肺部完全萎陷;良:患者肺萎陷程度達到Ⅱ級,患側肺基本萎陷,肺內殘留部分氣體;差:患者肺萎陷程度為Ⅲ級,患側肺萎陷程度未達到手術所需的標準。總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SBP、DBP及HR水平和OLV前后的SpO2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及氣管黏膜受損。并發癥發生率=各項并發癥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插管次數少于對照組,插管時間和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min)觀察組251.45±0.283.03±0.511.77±0.29對照組252.12±0.333.51±0.592.35±0.37 t值7.7413.0776.169 P值<0.05<0.05<0.05組別例數插管次數(次)插管時間(min)
2.2 兩組患者手術視野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手術視野優于對照組,且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視野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插管前的SBP、DBP及H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插管后,兩組患者SBP、DBP及HR水平高于插管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OLV前的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OLV后,兩組患者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插管前比較,*P<0.05。OLV:單肺通氣;SBP:收縮壓;DBP:舒張壓;HR:心率;SpO2:經皮血氧飽和度。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SBP(mmHg)DBP(mmHg)HR(次/min)SpO2(%)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前插管后OLV前OLV后觀察組25139.97±13.37148.52±14.47*82.64±8.5589.73±8.89*74.88±12.0581.14±13.38*93.82±3.0195.33±3.66對照組25141.29±13.41158.42±15.12*83.36±8.6197.24±9.36*75.01±12.1189.91±14.41*92.63±2.8294.25±3.12 t值0.3492.3650.2972.9090.0382.2301.4431.123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醫學技術不斷成熟,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胸腔鏡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多。由于開胸手術病灶位置特殊,所以在手術中要采用OLV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與傳統開胸手術不同的是,胸腔鏡手術視野會受到限制,因此臨床上多采用肺隔離技術以開闊手術視野,保證手術順利進行[7]。目前臨床上較常見的肺隔離技術包括DLT和支氣管封堵器,其中DLT操作難度大,血流動力學指標波動明顯,會影響手術效果,同時容易增加患者術后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及氣管黏膜受損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而支氣管封堵器是一種較新的肺隔離技術,操作簡單,能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8]。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插管次數更少,插管時間及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更短,這提示支氣管封堵器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更好。分析原因,DLT導管硬度較大,直徑較粗,而管腔較細,增加了插管難度,導致插管次數增多、插管時間和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延長[9]。而支氣管封堵器能借助單腔導管的置入來隔離患側肺部,簡化了操作過程,減少插管次數,而且封堵器管徑較小,插入難度低,插入后就能直接進行精確定位,縮短了插管時間和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手術視野優于對照組,且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支氣管封堵器應用于胸腔鏡手術中能開闊手術視野,降低手術難度。分析原因,支氣管封堵器氣體排放較徹底,肺萎陷程度大,手術視野更為清晰,OLV效果更佳。但支氣管封堵器也有其局限性,因管徑較細,氣體排放較慢,多借助吸引器加快氣體排放,會導致吸痰困難[11]。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插管后,兩組患者SBP、DBP及HR水平高于插管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OLV后,兩組患者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支氣管封堵器應用于胸腔鏡手術中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波動幅度較小,患者體征更穩定。分析原因,DLT由于導管直徑粗,采用向健側肺部旋轉的方式進行插入,對氣道的刺激較大,導致SBP、DBP及HR水平波動較大[12]。而支氣管封堵器管徑小,能直接插入氣道支氣管中,減少了對氣道的刺激作用,SBP、DBP及HR水平波動較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支氣管封堵器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支氣管封堵器在進行精確定位時無需移動管道位置,對患者氣道刺激較輕,而DLT由于旋轉插入,對氣道的刺激大,容易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影響手術效果,且DLT進行精確定位的難度大,會導致咽喉聲帶受損,增加并發癥風險[13]。
綜上所述,針對胸腔鏡手術的患者,支氣管封堵器應用效果優于DLT,可減少患者插管次數,縮短插管時間和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時間,有較清晰的手術視野,血流動力學波動幅度小,同時能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