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洪流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 眼科,遼寧 大連 116011]
視力低常通常是指所測視力明顯低于正常水平的現象。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學齡前兒童視力低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屈光偏離及弱視是學齡前兒童較常見的視力障礙問題,發現其影響因素并進行早期干預是糾正不良視力的關鍵[1-3]。有研究表明,兒童視力問題多數由屈光不正導致,若不及時控制則會發展成為弱視,進一步發展甚至導致視力喪失,影響基本生活[4]。在屈光異常中,主要分為近視、遠視、散光等類型。有研究表明,兒童視力異常影響因素主要與不良生活習慣、過度用眼有關[5-6]。本研究選取學齡前視力低常兒童460 例,對其屈光狀態分布和弱視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眼科就診的學齡前視力低常兒童460 例(920 只眼)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50 例(500 只眼),女性210 例(420 只眼);年齡4~6 歲,4 歲128 例(256 只眼),5 歲220 例(440 只眼),6 歲112 例(224 只眼)。納入標準:①符合視力低常標準,即4 歲兒童雙眼任一眼裸眼視力<0.6,5~6 歲兒童雙眼任一眼裸眼視力<0.8;②年齡4~6 歲;③檢查配合度高;④監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先天性眼部疾病;②因外傷或眼部疾病引起的視力低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視力檢查通過國際標準視力表對受檢兒童進行視力檢測,測試距離5 m,受檢兒童保持端正姿勢,根據要求進行檢測。
1.2.2 屈光檢查通過電腦驗光儀(美國拓普康公司,型號:RM8800)檢測,患者端坐于儀器前方,提示患者驗光過程中盡量睜大眼睛,注意減少眨眼次數,注意目光聚焦于熱氣球或小房子而不要左顧右盼。將下巴與額頭貼住電腦驗光儀的下巴托和額托部位,根據電腦驗光儀屏幕的圓圈或十字對準眼球中心,旋轉或者推拉以完成此步驟。前后移動對焦使屏幕的圓圈或十字呈顏色最清晰狀態,并保持與眼球對準中心。按下測量按鈕,然后換眼測量。打印結果有單次測量結果和3 次的平均結果,當數據比較相近穩定時以平均結果作為電腦驗光儀的測量結果。①弱視診斷標準:硫酸阿托品眼藥膏散瞳3 d 后,4 歲最佳矯正視力≤ 0.6,5~6 歲最佳矯正視力≤ 0.8;不同年齡段超出正常范圍為異常。②近視診斷標準:近視(≥ -0.50 D),不同年齡段超出正常范圍為異常。③遠視診斷標準:4~5 歲兒童正常范圍為S [+2.0,+2.5]D;6 歲兒童正常范圍為S [+1.5,+2.0]D;不同年齡段超出正常范圍為異常。④散光診斷標準:C [-1,+1]D;不同年齡段超出正常范圍為異常。
采用自制量表(學齡前視力低常兒童影響因素量表),對研究納入兒童進行家庭隨訪,收集兒童年齡、每天睡眠時間、每天戶外活動時間、挑食、每天玩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時間、讀寫姿勢、性別、早產、出生體重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 軟件。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60 例患兒中弱視患兒267 例(弱視眼434 只,矯正視力正常眼100 只),矯正視力正常患兒193 例(矯正視力正常眼386 只)。
矯正視力正常眼與弱視眼的屈光類型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128,P=0.000);矯正視力正常眼中近視、遠視的占比高于弱視眼,弱視眼中散光的占比高于矯正視力正常眼。見表1。
矯正視力正常眼與弱視眼的散光類型比較,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728,P=0.220)。兩組的散光類型均以復性遠視為主,分別占65.85%和60.81%。見表2。

表2 矯正視力正常眼與弱視眼的散光類型比較 例(%)
弱視與矯正視力正常兒童的年齡、出生時窒息、每天睡眠時間、每天戶外活動時間、挑食、每天玩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時間、讀寫姿勢比較,經χ2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弱視與和矯正視力正常兒童的性別、早產、出生體重比較,經χ2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弱視患兒和矯正視力正常兒童臨床資料比較 例(%)


表4 賦值表

表5 弱視的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歸分析參數
隨著教育觀念的迭代更新,部分職業對視力有較高要求,人們對兒童視力情況尤為關注[7]。由于屈光檢查儀的普及,屈光異常篩查較為簡單,及時發現并給予早期干預可防止弱視的發生[8]。有研究表明,兒童10 歲前視力處于敏感期,周圍環境可明顯影響視力,在7 歲前進行有效干預可糾正視力異常[9-10]。屈光不正是指眼球處于調節異常狀態,正常光線通過屈光系統無法成像于視網膜上,部分患者可成像但不清晰。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后形成聚焦點,若聚焦于視網膜前方,稱之為近視,反之則稱為遠視,而不能形成焦點的現象稱為散光[11]。相關研究表明,屈光異常與近視是影響視力發育的主要原因,應高度關注,故而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并進行干預對視力發育異常的預防十分關鍵[12]。
視力低常兒童中以弱視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460 例兒童中弱視兒童267 例(弱視眼434 只,矯正視力正常眼100 只),矯正視力正常兒童193 例(矯正視力正常眼386 只),弱視兒童占比較大,這可能與遺傳因素及兒童視覺發育異常有關,提示應該關注及檢測兒童的視力健康狀況,盡早發現和并給予治療[13-14]。
視力低常兒童屈光狀態以散光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矯正視力正常眼中近視和遠視的占比明顯高于弱視眼,弱視眼中散光的占比明顯高于矯正視力正常眼,其中散光在矯正視力正常眼中占58.44%,在弱視眼占79.95%,這說明在異常屈光狀態中以散光類型為主,且在弱視眼群體中占比更大,分析原因為,疲勞用眼使眼部角膜持續受到壓迫,角膜形態改變,進而出現散光現象[15]。
視力低常兒童散光類型均以復性遠視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矯正視力正常眼和弱視眼的散光類型比較無差異,兩組散光類型均以復性遠視為主,分別占65.85%和60.81%,這提示兩組患者散光類型中復性遠視占比最大,是因為散光在角膜子午線曲度不一致造成的,學齡前兒童生長激素分泌旺盛,且初步進入學習狀態,用眼頻率增加,加大了角膜子午線曲度的不協調性,進而導致復性遠視散光發生[16-17]。
本研究結果顯示,弱視和矯正視力正常兒童的年齡、出生時窒息、每天睡眠時間、每天戶外活動時間、挑食、每天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時間和讀寫姿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進行多因素一般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每天睡眠時間、出生時窒息是發生弱視的影響因素。這說明調整睡眠時間及重視出生時發生窒息后視力篩查對弱視具有預防作用[18]。分析原因為在兒童期,眼球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睡眠來支持眼部神經和結構的正常發育,睡眠不足會影響眼球正常代謝及修復,使視覺系統無法得到有效的休息,進而增加發生弱視的風險[19]。而出生時窒息,嬰兒大腦發生缺血缺氧,可能會影響視覺系統中視覺皮層及視網膜等結構的正常發育,進而存在發生弱視的風險[20]。有研究表明,長期失眠不足會影響視覺神經系統的健康[21];且在另一項研究中提示,窒息嬰兒中發生弱視的人數相比未發生窒息的嬰兒弱視人數更多[22],因此睡眠時間、出生時窒息是發生弱視的主要影響因素,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學齡前視力低常兒童屈光狀態以散光為主,同時弱視發生比例較高。弱視發生受每天睡眠時間、出生時窒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