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檔案里的北張戰斗"/>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李衛芹
在利津縣,英雄六連浴血北張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事跡,廣為傳頌。為紀念在這次戰斗中英勇犧牲的72位烈士,利津縣在北張村建立了72烈士陵園。陵園正門上的對聯寫著:抗日寇功載百世,救中華英靈永存;橫批:光照千秋。利津縣檔案館以這次戰斗為主題,采取口述歷史的方式進行采集,以期搶救歷史史料、豐富館藏資源、填補歷史空白。

北張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
1943年冬天,日本法西斯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以后,由華北派遣軍司令岡村寧茨親自策劃,調集日偽軍26000人,配以飛機12架、汽車千余輛、軍艦2艘、汽艇12艘,采用長途奔襲、分進合擊、拉網合圍的辦法,對清河區進行了空前殘酷的“二十一天大掃蕩”。
利津縣黨史研究中心主任郭忠瑞、副主任羅先哲,縣政協文史委主任陳勇介紹說:“二十一天大掃蕩”發生在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當時,清河軍區司令部機關和主力部隊駐扎在培李、木李、北隋、牛莊一帶。11月18日拂曉前,敵人以騎兵為前驅,向我主力部隊包圍過來。司令員楊國夫命令直屬團三營阻擊敵人,司令部和主力部隊利用抗日溝,在敵人合圍前跳出了包圍圈,迅速轉移。
1943年12月6日,天剛拂曉,日軍騎兵第四旅團一部1000余人,“掃蕩”至利津縣西北地區。此時,八路軍清河軍區墾區軍分區獨立團二營六連,經過幾次戰斗,正向南部迂回轉移,不料被鬼子的騎兵發現。六連指戰員90余人,遂向利津縣西南部村莊撤退。而日軍騎兵部隊兵分兩路,形成扇形的包圍陣勢,一邊開槍從側面射擊,一邊緊追不舍。當六連部隊撤至北張村時,與追擊靠近的日軍展開激戰。日軍憑借3架飛機優勢,連續4次猛撲,但都被六連擊退,其指揮官山野大佐騎著戰馬,舉著指揮刀,張狂至極,結果被六連戰士擊中斃命。
日軍吃了虧以后,改變了策略。他們仗著人多,就派了200余騎兵繞到北張村的圍墻東門,向六連背后偷襲。為保存力量,六連除留兩個班的戰士由指導員李杰三和二排長賈文修率領阻擊日軍外,其余的人員由副營長樊寶生和連長王普安率領向村圍墻東門突圍,當來到村中心時,與日軍騎兵相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在北張村采集時,鄉親們紛紛向我們講述著英雄抗擊日寇的感人事跡。
北張村村民張蘭祥:連長王普安腿部中彈負傷,他拖著一條血腿堅持戰斗,趴在一堵土墻后面擊斃3名日軍,最終以身殉國。日軍很快調兵從四面包圍過來。六連官兵把子彈打光了,就與日軍進行白刃戰;刺刀捅彎了,就掄起槍拖用力砸;手榴彈甩完了,就從日軍尸體堆里拿起槍刀,繼續與日軍戰斗。
北張村老黨員張蘭國:年齡最小的戰士王培蘭,別看年齡小,但很頑強,在戰斗中他的左腿被打斷,右臂也被打傷,因流血過多,昏死過去。后在清河軍區后方醫院治療,因傷口化膿而犧牲。
北張村村民尹秀臣:在這次戰斗中,北張村村民被六連官兵英勇頑強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冒著槍林彈雨為子弟兵送水送飯,把煮好的雞蛋送給戰士們吃。青年們就把磚頭瓦塊、棒棒棍棍搬到圍墻上,積極配合六連作戰。敵人用炮火把圍墻炸開缺口,他們馬上就用門板、樹樁、磚塊堵起來,繼續阻擊敵人,為這次戰斗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北張戰斗,從上午9時開始,到當天傍晚結束,持續十余個小時。英雄六連殺傷敵人160余人,戰馬百余匹,全連除10多名戰士幸存外,連長王普安、指導員李杰三、副指導員劉慶常等72名官兵全部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英雄贊歌。
采訪中,鄉親們講述了北張戰斗結束后的一件事情。
北張村老黨員張集星:北張戰斗結束以后,人們逃的逃,躥的躥,剩下的老弱病殘也藏了起來。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沒逃,她就是郭景林。槍聲一停,她就從村里跑出來,在尸體堆中搜尋著八路軍傷員。先后她找出了七名生命垂危的戰士。又一個個把他們從死人堆里扒出來,冒著生命危險背回家中。
北張村老黨員辛蘭友:郭景林把傷員藏到她的屋里,弄到炕上,給傷員們把衣裳換了,還把兒女準備出嫁用的東西、被褥啊什么的都給傷員用上。她好不容易才上外面,找點白面、小米什么的,做成粥給傷員吃。
北張村村民吳延山:那傷員有的不能動,不能自己吃飯,她用葦子做成了吸管,自己吸一口,再給傷員喂一口。為了安全,那個時候,她就把門鎖上,用豆秸把門窗擋起來,她還為大小便不方便的傷員端屎端尿,感動得傷員們都哭了。
幾天后,中共沾利濱工委書記王墨林帶領民夫用她家的門板抬著接走了傷員。臨走前,王墨林代表組織向郭景林表示衷心感謝,并付給她290元錢的伙食費,可郭景林堅決不要。她說:“烈士為革命都獻出了生命,我做這點事情還不是應該的嗎?”

郭景林,1895年出生在明集鄉北張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7歲那年,她嫁給了本村的崔同元。婆家也是貧苦農民,丈夫常年給地主扛活出苦力。后來,她們有了二男一女。大兒名叫崔光東,二兒名叫崔光亭,女兒取名崔勝男。不久,家鄉流行霍亂病,因無錢求醫買藥,郭景林的母親、哥嫂等八位親人相繼去世,婆婆和丈夫也染病死亡。29歲的郭景林痛不欲生,但為了三個幼子,她咬緊牙關,一人擔起了撫養子女的重擔。她領著三個孩子背井離鄉,外出乞討,苦苦熬了十幾個春秋……
1942年秋天,郭景林的長子崔光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年擔任了北張村黨支部書記和利西區委組織委員。郭景林通過兒子崔光東,接觸了李杰、崔輝武、崔韻琴等抗日工作干部,受到黨的教育。1943年,她經利西區委書記崔輝武和婦救會主任張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我黨的地下交通員。
明集鄉黨委副書記林智濤介紹說:郭景林入黨以后,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往返于馬鎮廣、望參門、鄭家等村的地下黨組織之間傳遞情報。她的家也成了中共沾利濱工委和利西區委一些領導干部的活動場所和聯系點。她曾冒險掩護過許多革命干部和干部家屬。1943年到1944年期間,張林同志擔任利西區婦救會主任,郭景林為了掩護她,把她認做“干女兒”,幫助張林化妝成農村婦女到各村去開展抗日工作。期間,她還掩護了很多人,包括利西區委書記崔輝武還有墾利縣獨立營營長張伯令的母親等,使她們免遭日偽毒手,為抗日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4年秋,利津城解放,郭景林根據組織安排,先后在店子、鹽窩、十里堡等地從事婦救會工作。1947年,她的長子崔光東、次子崔光亭先后犧牲。當從陽信運回長子遺體時,她忍著悲痛,面對兒子說:“光東,你為革命而死,死得值得,死得光榮!”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新中國建立以后,郭景林一直積極主動地為黨工作,曾先后擔任過明集鄉婦聯主任、社委委員、鄉委委員,利津縣第一至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兩次出席山東省婦女代表大會。
1978年12月28日,郭景林,這位革命的老媽媽因病逝世,終年83歲。
郭景林追悼大會在明集鄉隆重召開,縣委書記李吉祥致悼詞。縣黨政主要領導人,曾在利津縣工作過的部分老領導、老干部,各鄉黨委代表以及明集鄉干部群眾千余人參加了追悼大會。
許多抗戰時期在這里戰斗過、工作過的老同志,紛紛發來唁電,沉痛悼念這位革命的老媽媽。當年受到郭景林掩護的張林同志從南京發來唁電,并賦詩一首寄托哀思:
早年孤孀異鄉漂,
凌辱受盡志增高;
堅隨革命獻雙子,
終生衛黨上九霄。
時光如梭,歷史如河。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紅色北張”更加鮮艷,“英雄北張”更加挺拔,已成為魯北地區著名紅色教育基地。村內建立的郭景林故居、七十二烈士陵園和紅色文化廣場,每天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曾經發生在這里的抗日戰斗,犧牲在這里的抗日英雄,一直激勵著北張人、激勵著利津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砥礪前行。

北張村紅色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