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菲,趙永艷
(1.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濟南 250300;2.汶上縣次邱鎮中學 山東濟寧 272500)
鄉村興則國家興,自黨的十九大將“實施鄉村振興”寫入黨章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與實施日益成為解決中國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在補齊農村經濟發展短板、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的過程中,具體振興工作的實施效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其中農村內生動力的激發水平成為影響鄉村振興推進質量的關鍵。筆者參考《鄉村振興方法論》一書,在厘清鄉村振興與農村內生動力耦合關系的基礎上,結合書中實例,就如何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展開探討。
由王立勝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鄉村振興方法論》一書,是一部從哲學角度對鄉村振興問題展開系統探索的理論專著。該書共三個篇目。第一篇目為方法論沉思,收錄文章11 篇,主要從系統性角度出發對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基礎、工作時空維度及難點熱點問題進行了綜合介紹。第二篇目為社會基礎重構,收錄文章8 篇,主要從實踐角度出發對鄉村振興相關學術概念進行了探討,并對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展開了具體研究。第三篇目為“五位一體”案例解析,收錄文章27 篇,以“五位一體”的思維格局回顧和審視了濰坊鄉村振興實踐,從具體工作出發對鄉村振興實踐道路展開了探討。書中文章年代跨度大、時代印記鮮明,基本呈現出鄉村振興發展的時代道路,對鄉村振興研究者來說具有參考價值。
“農村內生動力”是一個抽象概念,可以將其理解為以村民為主的鄉村發展主體在追求個人與集體進步的過程中自發產生的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這種動力以農民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參與性行為為主要表現形式。農村內生動力可以轉變為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的不竭動力。作者在方法論沉思這一篇目中便提到,“僅靠外部力量進行幫扶,幫扶再多也無法從根本上推動鄉村發展,沒有內生動力,鄉村振興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動力。”通過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可以將廣大農村主體的實際內在需求與鄉村振興舉措進行對接,在實現鄉村綜合振興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維護鄉村居民的切實利益,促使鄉村居民可以更為顯著地感受到自身價值,主動參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推進過程??梢哉f,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內生動力,但結合作者對鄉村振興的實踐回顧,可以發現鄉村內生動力的激發存在一定困境,包括農村空心化情況明顯導致鄉村振興主體缺失;農村居民自我建設能力較弱導致鄉村振興缺乏后續動力;等等。
在“五位一體”推進鄉村振興的案例研究中,作者通過社會建設提出激發農村內生動力的原理與方法論建議,具體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其一,全面推進城鄉人才流通,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人才活力。農村勞動力隨著城市發展大量外流,由此造成的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的較大難題,阻礙了農村內生動力的形成。面對這種情況,各地政府部門需加強對農村居民數量的關注,采取各種手段吸引居民回流,增加農村常住人口數量,奠定農村內生動力激發的物質基礎。為此,地方需強化當地城鄉人才流動,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人才引進紅利等推動青年人才走入農村、回到農村。具體措施如建設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機制,通過各種紅利政策引導畢業大學生回鄉發展;在農村區域推進產業布局,吸引進城務工人員回鄉務工;對于農業土地資源充足的農村,地方可以通過設置農業補貼、開發新農業產業生態等方式,增強農業產業經濟效益,吸引人力資源回流。
其二,順勢應變推動鄉村教育發展,培育新時代農村居民。在對農村經濟建設進行探討時,作者提出順勢應變的觀點,即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開拓新的農村發展道路。對于鄉村振興來說,農村居民作為主體,自身質量直接關乎農村內生動力激發效果,更影響振興進程?;诖?,推進鄉村地區教育發展并補足農村居民自我建設的短板,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地方政府需強化引進農村職業教師,立足于對農民群體的職業教育需求,全力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的專業化發展,為農民群眾提供系統的職業培訓。此舉主要在于培育農民的基本職業能力,使其能夠樹立自我建設與持續學習意識。另一方面,針對農村特色產業格局,地方政府需要加強鄉村地區專業技術培訓工作,通過開設培訓小班等方式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并培育一批高技能的農村人才,以人才質量建設提升農村發展的內在造血功能。
其三,進一步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農村居民的參與感。要激發農村內生動力,還需要提升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與信心。為此,地方需通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鄉村區域內營造鄉村振興文化氛圍,引導鄉村居民形成對鄉村振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并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實務工作。具體措施比如以鄉村特色文化建設為渠道,喚起村民對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的意識,同時通過實施培育和推舉鄉村文化傳承人、鄉土文化骨干等措施,壯大鄉村文化帶頭隊伍,使其發揮出模范引領作用,帶領廣大村民積極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過程,樹立參與農村發展的主動意識,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