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靜波,仇冠琪
(東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哈爾濱 150038)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國高度重視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構,切實破解鄉村振興中的治理困境。由仝志輝著寫的《中國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立足于我國傳統鄉村體制,探討我國鄉村治理理論、方法和路徑,以期通過科學的分析,摸索出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之路。
該書內容詳實,論述全面,以十個章節構建起了中國鄉村治理的科學體系。緒論從整體上概述了我國鄉村治理的歷史沿革與內涵目標,確定了我國特色鄉村治理體系的基本屬性和總體方向。第一章和第二章回望歷史,分析了集體化時代的集體村社制治理和改革之初的鄉村治理體系,著眼于一些鄉村治理方案的經驗與教訓。第三章圍繞村民自治制度展開,闡明了村民自治制度的直接民主理念和四個民主布局。第四章和第五章探討了村委會選舉的民主進展和改進方向,以及村委會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互動性構建。第六章論述了“鄉政村治”體制下的鄉鎮政權建設,分析了撤并鄉鎮、縣鄉綜合改革、農村稅費改革等舉措的實踐經驗。第七章到第十章圍繞“三治融合”展開,論述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的結合和應用,鄉村治理數字化對“三治融合”的推進作用,以及鄉村治理民主話語的構建。由該書的論述不難看出,我國特色鄉村治理體系要堅持民主化、現代化和數字化的發展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我國特色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價值取向,堅定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立場、以農民利益為核心的目標導向、以農民滿意為尺度的價值標準,并在農村價值體系構建的基礎上,推進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三治融合”。健全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的各項制度機制,協調政府、市場、企業、農民等各主體的關系,提升鄉村治理的治理效能。調動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首創精神,讓鄉村治理體系得以更好地根植農村、農民、農業的土壤,保障和改善農村地區的民生狀況,進而確保鄉村治理更好地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利益服務。
第二,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以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機制,加快城鄉各項工作的一體化戰略布局,發揮城市與農村各自的優勢,促進二者的均衡與融合,在統籌協調中,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與繁榮。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城鄉二元結構深刻影響著我國的社會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帶來了許多發展問題。因此,在我國特色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發展中,如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如何加快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如何推動城鄉之間要素的雙向流動,是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鑒于此,我國特色鄉村治理的現代化發展關鍵在于城鄉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改革,需要結合城市治理的經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地摸索鄉村治理的有效方法,并在城鄉各自的治理經驗與成果中尋求聯系與差異,著力打破二者之間的結構壁壘,讓勞動力人才、產業、資金、文化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促進城鄉治理的一體化發展,切實滿足城鄉協同發展的現實需求。
第三,加快科技入鄉的發展步伐,全面強化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技術支撐,進而通過科學與技術實現治理理論、制度、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的全面進步,激發鄉村治理與發展的內生動力。首先,鄉村治理是圍繞鄉村展開的管理工作,需要融入我國特色現代化管理的智慧,以及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以便共同闡釋鄉村治理在現代化語境中的新內涵、新目標和新路徑,從而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實踐中做到科學化發展。其次,鄉村治理需要現代化科技作為變革的動力與支撐。毋庸置疑的是,新媒體、數字技術等正在進一步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并在提高鄉村治理效率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最后,鄉村治理需要注意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強化鄉村治理中“人”的作用和價值。科技進步及其廣泛應用給鄉村治理帶來的不只有現代化的好處,同樣也有現代化的弊端,在鄉村治理中切記不要一味重視技術的應用,輕視“人”的價值和作用,影響鄉村治理的總體質量與水平。
綜上,該書很好地提出了我國特色鄉村治理的有效經驗、方法和路徑。結合鄉村治理的實踐來看,我國特色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需要繼續堅持農民的中心地位、主體地位,強化鄉村自治、法治和德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運用多種手段和技術,加快實現鄉村治理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