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郁鈞
當我們談論西安交大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一部分,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被燦若星河的歷史所浸染,校園里出土了不少國家一級文物。而作為知名學府,作為西部高校中寶藏一般的存在,它是莘莘學子理想中的大學,是無數熱血少年挑燈夜讀時在書卷中寫下的詩和遠方。我們甚至可以談論王樹國校長那些演講詞里的正能量,談他的謙遜以及總是和藹的笑容。
最正確的方式,也許我們可以從它的校門開始談起,談“西安”二字為何消失不見,談它與上海交通大學的淵源。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兩所學校大門上都只有“交通大學”四個字,而沒有“上海”“西安”字樣。簡單說,就是中國曾經有一所“交通大學”,現在有兩所“交通大學”。不僅如此,兩校的校徽也高度相似。當我們談論這些的時候,其實我們正在談那段可歌可泣的“西遷史”。
當年,面對“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的重大決定,交大師生沒有遲疑,進行了一場跨越千里的史詩級遷徙。如今,假使繞過它的“西遷史”,我們所談論的,就一定不是完整的西安交大。我們談論它的精神、它的校風、它的學術、它的底蘊和生機,甚至是談論它的未來,或許都應該從1956年開始。雖然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百余年前,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把最濃墨重彩的這一章節寫在扉頁。是那段歲月和根植于那段歲月的西遷精神,支撐了這所知名學府的氣質和靈魂。
那年的8月10日,酷暑滲透上海的角角落落,徐家匯車站人聲鼎沸。上千名交大教職工、家屬、學生背著行囊,揮別上海灘的繁華,揮別熟悉的草木和街巷,登上了去往西安的專列。彼時,空氣中的熱浪一定撞到了那些蒸騰、洋溢的熱情。他們手握一張薄薄的車票,白底紅字,寫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這是祖國的召喚,亦是從他們心底刮起的勁風。
雖然類似的激情歲月有很多,但西安交大的“西遷史”依然值得用一部波瀾壯闊的電視劇去描述和紀念。
“中國電機之父”鐘兆琳教授,西遷時已經57歲,身患多種慢性病,妻子又臥病在床。連周總理都提出“鐘先生以留在上海為好”,他卻早早“去意已決”,安頓好妻子之后,踏上了向西的旅途。中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陳學俊,臨行前甚至將房子無償交給了上海市房管部門,舉家遷往西安。他說:“既然要扎根西北的黃土地,就不要再對房子有所牽掛。”
西安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潘季,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起當時與家人分別的場景。彼時的他年僅23歲,風華正茂。離開的那天,媽媽站在上海弄堂里面二樓的陽臺上,他在弄堂里一邊走一邊回頭看媽媽。在那段短短的路程中,他經歷了這輩子最復雜的情感,西遷的熱望交織著對家的不舍。他心中響起了《共青團員之歌》熟悉的旋律:“再見吧媽媽/別難過,莫悲傷/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再見吧親愛的故鄉/勝利的星會照耀我們……”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寫成一本大書。這群“西遷人”乘坐西遷專列,一路高歌,“越過高山,越過平原,穿過奔騰的黃河長江”。他們的歌聲,留給了千里征途中的每一寸土地,留給了車窗外倏忽而過的每一道風景。他們本身也是風景。他們向西而歌,走成“最美奮斗者”。
在當時的西遷大軍中有25名教授,陳學俊是最年輕的,他也成為西遷教授中最后離世的一位。2017年,98歲高齡的他淚別陪伴六十載的校園,作為校史的一部分沉眠于閃耀永恒光芒的書頁間。他怎么會舍得呢?他知道這里的每一棵梧桐如何長大直至參天,知道梧桐道上所有追憶和過往。但他來的時候是舍得的。大概就是在把房子交公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一走就會是一輩子。

慶幸的是,那部浩蕩的“西遷史”永遠鮮活,如校園里那些隨遷而來的法國梧桐,雖然會隨季節變換落下枯葉,但也會在每一年的春天萌發新芽。只是,這里的法國梧桐,終究和別處的不同。當你看到老教授們靠著粗壯的樹干如同依著至愛的親人,拾起一片落葉如同拾起一段沉重但有光的歲月,當你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學子在梧桐道上闊步前行、踏響時代的足音,你就會明白法國梧桐之于西安交大的特殊意義。
當初,他們把法國梧桐帶至西安,植于新校園,有沒有寄寓情思的用意呢?想必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種決心,一種傳承。樹木無法一日參天,但“西遷人”做到了。他們義無返顧,他們風雨兼程,用最短的時間讓一所高等學府“突然”出現在了古城西安,仿佛從天而降。1956年9月,2133名新生直接到西安新址報到。在隆重的開學典禮上,6000余人站在一起,站成一個奇跡。那個時候,瘦小的樹木剛剛種下,校園里還有塵土飛揚。
或許你會問:一所高校的“西遷史”,為何被賦予這么重大的意義?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遷人”作為一個群體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致敬詞如此描述:“你們是鋪路石,金子般閃耀在歲月的最深處;你們是螺絲釘,鉆石般旋轉在共和國的年輪里。”這其實也正是西遷精神的現實意義所在。
曾經的他們,聽從召喚,踐行諾言,匯成西遷的洪流,從上海到西安,從熟悉到陌生,從繁華到僻遠,從“祖國的邊疆到邊疆”。今天的我們,與他們有著相同的方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逐光|西遷精神
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務國家,為西部發展和國家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以實際行動鑄就了西遷精神。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交大考察時強調,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