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禹驍 北京中電飛華通信有限公司
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治理進入業財融合的新時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只有不斷優化管理體系,推動企業財務從傳統會計向管理會計發展,將企業財務與業務進行實質性的深入融合,才能最終實現提質增效。本文基于此,簡介了業財融合的內涵,指出企業財務工作應能夠與業務深入融合,并為企業決策和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業務發展也應該為財務信息采集提供有力反饋,共同推動企業管理機制優化,以及管理效益提升。
然而,當前不少企業在業財融合發展之路上還存在有效融合程度不夠、不確定因素較多、關鍵指標傳遞不深入,財務和業務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不利于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本管理的優化等問題[1]。本文基于此,結合業財融合的實踐,探索了業財融合背景下提質增效的具體管理措施和路徑,以利于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更加緊密融合。
業財融合從實質上來說,是指業務和財務一體化,在企業實務中彼此向邊界延伸,打通之前的盲區和壁壘。將財務、業務、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打通,從而實現企業內部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通,并能夠和數據源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從而能夠基于相同的價值目標,來為企業發展、公司決策、發展規劃、內部控制優化等管理活動提供支撐,最終促進企業發展和價值目標實現。
圖1 為業財融合分析體系與傳統財務分析體系的對比。在分析職能上,傳統財務分析體系以單純財務信息分析為主,業財融合分析體系則將業務財務數據相融合;在分析方法上,傳統財務分析體系主要是單一財務指標,業財融合分析體系則為多維業財指標;在分析應用上,傳統財務分析體系存在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脫節的問題,而業財融合分析體系則能夠為業務決策提供支撐;在分析工具上,傳統財務分析體系主要是固定報表格式,而業財融合分析體系則能夠引入信息化手段,實現各類分析工具的靈活應用。由此可見,業財融合是伴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業務精細程度等發展的過程而必然出現的發展趨勢。只有更改傳統的事后核算方式為業財融合型事前預判或介入、事中充分溝通,才能夠更好地打破壁壘,推動企業科學決策水平提升、各類經營管理活動更加高效地開展。

圖1 業財融合分析體系與傳統財務分析體系的對比
目前,隨著企業平均治理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日益重視業務與財務融合的重要性,并加以實施。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業財融合在實施中還面臨以下困難:
1.組織結構:與業財融合實施需求契合度不夠。有的企業的組織結構還存在與業財融合實施需求貼合度不夠的問題,給其實施帶來一定困難。例如,組織結構上,公司內部的各個業務部門和層級之間的權責交叉、角色不分明,這種交叉容易出現制約業財融合的因素[2]。例如,從成本管控的角度來說,財務部門追求的是控制或降低成本,而業務部門則注重通過一定的費用支出來提升客戶滿意度,助力于銷售收入的增長,這就對組織結構和權責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組織結構不夠合理,則難以平衡此類問題。
2.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存在流通孤島。準確的數據是輔助決策層科學決策的關鍵,但是,現在很多企業內部存在業務和財務存在流通孤島、未能完全打通的情況。一方面,數據透明度不高,各部門之間沒有充分共享,信息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數據的標準不統一,不能同源,存在一定的數據孤島。因此,不利于業財融合工作開展,難以做到全鏈條貫通和全數據流通。
3.人員素質:綜合能力尚不能勝任業財融合。業財融合對實施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一方面,實施人員應該具備較高的財務素養,熟悉相關的財務專業知識、財務數據分析;另一方面,他們還應該熟悉公司相關業務,能夠將財務和業務領域相融合,尋求最有利于公司發展的途徑。但是,目前很多公司的人員素質尚不能滿足,相關綜合分析能力缺乏。此外,業財融合在很多公司還存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相關激勵措施缺乏、保障措施不夠規范等問題,因此,發展業財融合任重而道遠。
在業財融合實施過程中,應該重視以下問題:
1.注重與公司戰略相結合,并以最終目標為導向。實際意義上的業財融合,不能單純地僅從財務角度或業務角度出發,而是應該與公司戰略緊密結合,并以指導公司發展為最終目標,圍繞公司戰略和經營目標兩條主線來開展相關的設計、制定相應的制度,從而提升業財協同效率。
2.關注價值創造目標,并高度重視精益化管理。業財融合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價值創造,推動企業財務從核算型向綜合型轉變,從單純會計向企業會計轉變,減少低價值的重復性工作,建設現代化、信息化、綜合化財務管理模式。因此,應該高度重視精益化管理,做深做細相關執行措施。一方面,確保業財融合實施方案貼合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提升業財融合的精益化和規范化水平,推動業務和財務的深度融合,促進公司生產經營發展。
3.注重專業人才培養,不斷進行管理創新。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業財融合應該注重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選拔或培養相關的綜合性人才。這些人才應該能夠將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融為一體,并具備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具備業財跨界能力,以及良好的戰略思考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可充分利用管理會計技能,打通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輔助決策的整體環節,最大化地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3]。另外,他們還要關注相關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創造業財融合的嶄新局面。
伴隨業財融合理論的發展,各類管理工具不斷出現,能夠有效支撐業財融合工作的推進。例如: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杜邦分析、全面預算管理、責任中心、目標成本法、ABC 作業成本法、EVA 經濟增加值理論、BSC 平衡計分卡理論、PDCA 戴明環理論、波士頓矩陣等,這些新的理論有利于幫助企業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從而制定對應的業財融合實施路徑。
在業財融合的實施過程中,能夠做好相關實施效果的評估,并根據相關評估效果來不斷糾偏和優化,也是實施業財融合的重要過程。一方面,應該制定相關制度和措施,定期評估業財融合的實施效果;另一方面,要能夠根據評估的結果,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對應的糾正措施和激勵措施,進而將業財融合方案有效推進實施。
要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具體措施如下:
在頂層設計上,首先,做好組織結構架設,設置專門的由企業管理者指揮的業財融合小組,專項負責相關工作,開展方案制定并監督相關措施實施;其次,做好其他業務流程的融合和支撐,明確各部門的相關工作職責,將業財融通的一體化流程融會貫通到業務和財務各個相關環節,構建融通的信息流;此外,在業財融通的一體化流程運行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和優化,并進行專項的培訓;最后,企業管理者應該高度重視業財融合工作,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幫助各個部門和環節之間打破信息鴻溝,消滅信息孤島,克服溝通瓶頸,進而全方位推進業財融合工作。
在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制度完善和有效執行與業財融合密切相關[4]。因此,要做好業財融合下的提質增效,必須在工作中注重對相關重點環節的完善。同時,關注成本控制、全面預算管理等環節,構建內外連接的規范化標準。
1.注重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業財融合管理的重點關注環節。實際開展時,可以通過強化價值分析、明晰成本構成、完善成本管理流程等方法,促進企業管理重心前移,重塑管理流程,構建新的閉環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通過業財融合數據開展成本結構分析,從而在方案策劃、采購活動開展、營銷活動開展、物品存儲等環節實現全過程監控,挖掘成本管控潛力,深度實現提質增效。
2.注重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業財融合的最終目的在于提質增效,而全面預算管理則是通過整合資金、費用、收入、負債等會計要素,來實現提質增效。在全面預算編制階段,分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詳細財務目標,指導預算編制;在經營管理階段,通過采集業財共享的實時化數據,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動態管理,提升全面預算措施的可行性;在總結階段,引入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實現有效激勵并開展相關約束。從而構建“事先預算、事中監控、事后分析”的工作流程,將業務、財務、人事等部門緊密結合,有效推進業財融合。
3.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對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來說,做好內控管理既有利于內部流程規范,也有利于有效防范內控執行風險。業財融合工作也應該與內控制度的完善和執行相結合。業財融合有效開展的基礎在于一整套規范的內部控制流程,只有建立并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流程,才能夠有效打通各個流程,并使得所有的重要工作有章可依,有效保障各個部門之間的權責分明、有效配合[5]。此外,在整個過程中,業財融合部門應該深入介入資金管理、組織結構架設、合同管理等重要環節,發揮相應的作用,防范公司內控運行過程的中財務風險,提高業財融合效率。
業財融合措施的開展與相關數據的采集密切相關,因此數據的采集和信息化水平對其具有重要影響。在信息時代,要做好業財融合下的提質增效,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化措施,采集業財共享的實時化數據,打造高效敏捷的智能化系統。對業財融合工作開展來說,財務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是整個工作鏈條中的核心單元,必須做好業財融合、深度提煉相關經營管理信息、做好相關業務數據分析,才能夠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更加有效的系統支撐。圖2 為某業財融合系統的業務流分析:

圖2 某業財融合系統的業務流分析
如圖2 所示,基于數據共享理念,遵從公司戰略,一方面,注重業務數據化,通過CRM 系統、資源資產系統、運維監控系統、在線商務平臺、項目管理系統等系統,實現業務數據化;另一方面,提高財務自動化,構建總賬模塊、應收模塊、工程會計模塊、預算管理模塊、報表管理模塊,提升財務相關工作的自動化水平,為管理會計的實現打下基礎。同時,將業務數據化和財務自動化的相關流程鏈條融匯貫穿,并輔以精細化管理、績效管理、預算管理、標桿管理,從而最終實現深度的價值創造。
業財融合橫跨生產經營、人力資源、資產管理、計劃管理、物流配送、合同管理、綜合管理、規范經營等各個環節,其最終實現,依賴于各個業務環節之間的全面聯動,不僅限于業務和財務部門,還包括其他相關控制點和職能部門。只有實現了各個環節的全面聯動,建立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業財融合體系,實現業財融通的一體化流程,才能全面助力企業的價值提升。
伴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企業生產經營復雜程度增加,實施業財融合成為企業財務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在業財融合下實現提質增效,企業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各個方面對業財融合工作開展一系列系統工作。業務數據化、財務自動化、管理精益化是必須關注的三大重點環節。只有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做好同平臺、多維度、高效率的數據共享和分析,加以科學的管理流程和專業化的分析,才能夠真正提升業務與財務的溝通效率,為公司生產經營發展和提質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