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娜,羅偉花
1.陽春市中醫院放射科,廣東 陽春 529600;2.陽春市中醫院B超室,廣東 陽春 529600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既往研究[1]認為,及時診斷和良惡性病變鑒別是提升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及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的可靠方案。雖然近年來乳腺癌早期檢測手段不斷更新,但敏感度高的方案往往存在較低的特異性,而較高水平的假陽性率勢必會增加后期病理活檢風險。此外,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醫療單位具備的條件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以廣大地區醫療條件為背景,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乳腺癌早期鑒別診斷及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的優質檢查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乳腺X 線檢查是乳腺癌早期診斷最常用的方法,研究[2-3]認為,乳腺X 線檢查通過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了預期壽命,而報道亦指出乳腺腫瘤患者單獨應用該手段進行篩查亦存在假陽性的不良后果。乳腺超聲檢查是臨床乳腺癌篩查的經濟、無創和簡單易行的方法,并隨著高頻超聲探頭及臨床病歷信息的積累,其診斷價值亦逐步顯現[4]。國內有研究[5]提出,乳腺X 線與超聲聯合檢查可顯著提升乳腺良惡性疾病的診斷效能及鑒別準確率。故本研究主要就乳腺鉬靶聯合超聲對乳腺良惡性疾病的鑒別診斷價值進行分析,旨在為基層醫療單位開展乳腺癌的早期篩查提供數據參考,以最大限度降低經濟欠發達地區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陽春市中醫院收治的11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45.73±5.22)歲;乳腺腫塊直徑1.2~9.0 cm,平均直徑(2.82±0.33)cm。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于樣本醫院進行乳腺鉬靶與超聲檢查,并于后期隨訪中經病理檢查確診存在良惡性乳腺病變,BI-RADS 分級屬3~4 級;患者年齡均≥18歲,知曉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意識清晰并能積極完成各項研究調查評估。排除標準:并發其他惡性腫瘤疾病;多項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存在嚴重感染性疾病;病歷資料缺失。
所有研究對象入院后均分別進行乳腺超聲與乳腺鉬靶檢查,其中乳腺超聲檢查方法為:采用二維超聲觀察乳腺病灶的側壁聲影、縱橫比值、后方回聲、內部回聲、包膜、邊緣、邊界、形態、大小和部位及乳腺筋膜韌帶(淺、深筋膜和Coo-per韌帶)情況。需注意的是,超聲檢查應注意有無導管擴張、皮膚增厚、腋窩淋巴結腫大和微小鈣化灶等。同時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對患者病灶局部組織血供情況進行分析,以便在血供最豐富區域做切面,以獲得血管數目。腫塊內血流豐富程度分級方法采用Adler 血流半定量分級法。最后在病灶內部及組織周邊選取血流最為豐富的血管采用脈沖頻譜多普勒對阻力指數(RI)和收縮期峰值流速(PSV)等信息進行測量。所有項目檢查均進行3 次后取平均值。其中,乳腺鉬靶X線攝影方法為器械準備,主要包括屏暗盒、膠片和增感等,將儀器調至自動曝光,并對患者乳腺進行斜側位和軸位攝片,視患者情況若需要應當擴大攝片。影像結果檢查采用放大鏡觀察,主要觀察內容為腫塊的邊緣、密度、形態、類型和位置等信息,并由影像科2 名經驗豐富醫師對腫塊的均勻程度、鈣化性狀、直徑、數量和大小等信息進行分析。診斷標準:(1)超聲診斷標準。低回聲區縱橫比>1 或后壁呈現衰減;低回聲區邊緣較為模糊、回聲或形狀不規則,且低回聲區夾雜微小強回聲光點,即視為乳腺癌陽性。(2)乳腺鉬靶診斷標準。圖像存在下述現象即可視為乳腺癌陽性,如混合型、細沙型或顆粒型等鈣化,圖像有間接影像,包括乳頭內陷、局部皮膚凹陷或增厚,或高密度結節陰影和邊緣模糊等。患者只要符合乳腺鉬靶或超聲1 項陽性判斷標準即可視為陽性。影像診斷結果按5個診斷精度進行判定:①肯定惡性,②可能惡性,③不確定,④可能良性,⑤肯定良性。所有影片均由影像科3 名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審查,并且以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
(1)統計本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2)統計乳腺鉬靶診斷乳腺良惡性疾病的敏感度、特異性與準確度。(3)統計超聲診斷乳腺良惡性疾病的敏感度、特異性與準確度。(4)統計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診斷乳腺良惡性疾病的敏感度、特異性與準確度。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選擇的110 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經病理檢查后12例表現為惡性病變,98例表現為良性病變。12例乳腺惡性病變患者中,浸潤性導管癌6 例,浸潤性小葉癌1 例,原位癌1 例,導管內癌1 例,乳頭狀癌1 例,黏液腺癌1 例,葉狀腫瘤1 例。98 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中,纖維腺瘤34例,乳腺增生25 例,乳腺囊腫18 例,乳腺增生并發囊腫13例,慢性炎癥疾病8例。
110 例乳腺病變患者中,乳腺鉬靶診斷為惡性病變的患者共10 例,其中真陽性5 例,假陽性5 例,真陰性93例,假陰性7例。
110 例乳腺病變患者中,超聲診斷為惡性病變的患者共12例,其中真陽性7例,假陽性5例,真陰性93例,假陰性5例。
110 例乳腺病變患者中,乳腺鉬靶聯合超聲診斷為惡性病變的患者共12例,其中真陽性11例,假陽性1例,真陰性97例,假陰性1例。
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敏感度均高于乳腺鉬靶與超聲單獨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166、8.275,P<0.05);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特異性略高于乳腺鉬靶與超聲檢查的診斷特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度均高于乳腺鉬靶與超聲單獨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211、9.499,P<0.05),見表1。

表1 乳腺鉬靶與超聲單獨、聯合檢查的診斷效能情況 %
乳腺癌是腫瘤科臨床治療常見疾病,該病多發于未生育及晚生育者,目前臨床中針對該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推測可能與年齡、不良生活習慣、諸多婦科疾病及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6-7]。患者發病后通常會出現明顯的乳腺腫塊、乳頭溢液,部分患者存在乳暈異常或腋窩淋巴結腫大。乳腺癌的發生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影響程度極大,疾病發生進展后甚至還會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考慮到乳腺癌患者患病期間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故臨床鑒別診斷的困難程度較高,且作為乳腺癌診斷金標準的病理檢查本身具有創傷性,因此難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8]。目前臨床針對乳腺病變的良惡性鑒別診斷多采用乳腺X 線檢查。國外一項報告指出,乳腺X 線篩查的總體收益使得乳腺癌的死亡率總體下降了20%,但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亦帶來了11%~19%的過度診斷問題[9]。乳腺超聲檢查是臨床乳腺癌篩查的經濟、無創和簡單易行的方法,并隨著高頻超聲探頭及臨床病例信息的積累,其診斷價值亦逐步顯現,但既往研究中仍有諸多學者表明該檢查方式可能造成較多的漏診與誤診現象[10-11]。因此,本研究主要將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用于乳腺良惡性疾病的鑒別診斷中,以期提升診斷效能,降低診斷不足與過度診斷事件的發生。
乳腺癌的早期篩查一直是困擾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重難點課題,又鑒于我國地區差異的影響,不同地區部分基層醫療單位由于條件限制,進一步影響了其轄區內女性的早期乳腺篩查。本研究針對110 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應用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發現,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敏感度高于乳腺鉬靶與超聲單獨檢查;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特異性與超聲檢查的診斷特異性比較無差異,但高于乳腺鉬靶檢查的診斷特異性;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度高于乳腺鉬靶與超聲單獨檢查。本研究結果表明,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效能較高,造成的漏診與誤診事件較少,可及早檢查出乳腺病變患者疾病類型,為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與改善爭取了時間。實際上在目前臨床中應用的諸多影像學檢查方案中,CT 也可對乳腺病變進行較好的鑒別,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直接顯示患者乳腺病灶性質、大小等情況,但該檢查方式本身具有較高的輻射劑量,故患者檢查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較高[12],臨床推廣性較差。相較而言,乳腺鉬靶同樣具有分辨率高的優點,且該檢查方式無患者年齡與體型因素的限制,對乳腺良惡性病變過程中表現出的微鈣化征象有較好的鑒別能力,鉬靶成像可清晰顯示鈣化范圍、密度、形態改變等特點,且結合這一征象的具體變化可對患者病情進展情況進行相應評估[13-14]。但鉬靶X 線檢查仍然具有局限性,X 線檢查圖像可能會受到患者自身腺體密度的影響,由于檢查時需要將整個乳房壓扁,如果患者乳腺腺體豐富,腺體有可能與病變重疊,難以辨別是腺體還是病變,而且對乳腺的壓迫會讓患者有痛感[15];如果乳房體積偏小、腫塊又靠近胸壁,無法進入透視范圍,則有可能檢查不到病變情況[16],此類情況的發生可直接增加該檢查方式的誤差性。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技術飛速發展,超聲檢查方式也開始在乳腺疾病鑒別診斷中被廣泛應用。乳腺超聲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率,可對乳腺纖維腺體組織的斷層解剖結構進行清晰顯像,同時還能發現患者病灶區域組織結構、形態等參數改變,且該檢查方式不受患者乳房形態、腺體密度影響,還能探查到乳腺鉬靶難以檢測到圖像重疊腫塊[17-18]。但考慮到乳腺超聲檢查時,影像顯像與診斷基本是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因此其準確性受到檢測者主觀因素影響的程度較為嚴重,另外,乳腺超聲針對微小鈣化征象的鑒別效果欠佳,因此可能會出現一些診斷不足的現象,最終導致漏診情況發生[19]。總的來說,乳腺鉬靶與乳腺超聲在乳腺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具有較好的互補性,兩者聯合應用可做到優劣互補,最大程度提升診斷的準確度。
綜上所述,乳腺良惡性疾病臨床診斷中最為常見的乳腺鉬靶與超聲檢查手段均具有一定效用,但兩者單獨應用的診斷價值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乳腺鉬靶與超聲聯合檢查可提高微小病灶檢出率,且不會受到患者乳腺腺體密度的影響,最大程度提升診斷效能,為患者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