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瑩
(溧陽市中醫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常州,213300)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患病率正在不斷上升[1]。房顫的發生會直接降低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進而增加心房壓力,持續加重房顫,提高心力衰竭發生率[2]。當前,臨床上對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外科手術、電復律、藥物復律、預防栓塞并發癥以及控制心率等,需患者長期用藥,再加上因長時間服藥帶來的負面情緒影響,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逐漸轉化為永久性房顫或持續性房顫,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所以,如何改善陣發性房顫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成為臨床護理的熱點內容。有研究發現,中醫情志護理作為以中醫辨證為基礎的心理護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4]。還有研究表明,根據陣發性房顫的辨證分型來采取重要穴位敷貼可輔助西醫治療,改善患者預后水平[5]。因此,為了提升氣陰兩虛型陣發性房顫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預后,本研究探討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對氣陰兩虛型陣發性房顫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溧陽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 例氣陰兩虛型陣發性房顫患者,應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71.73±6.27)歲;病程5~15 年,平均病程(9.64±2.34)年。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63~82 歲,平均年齡(71.84±6.21)歲;病程4~17 年,平均病程(9.65±2.3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呒凹覍賹ρ芯恐橥?,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溧陽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心房顫動診斷管理指南更新解讀》[6]中關于陣發性房顫的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關于氣陰兩虛型的辨證標準;③年齡≥18 歲。
排除標準:①近1 個月接受過相關重要治療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或心臟手術史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④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⑤合并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⑥其他疾病并發的房顫者,如急性心肌梗死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1)健康宣教。為患者科普陣發性房顫的相關知識,同時指導患者日常護理的要點以及堅持服藥的重要性。(2)日常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的飲食計劃,保證患者每日所需熱量、蛋白質及維生素攝入充足,此外,還需注意減少糖、鹽以及脂肪的攝入。(3)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情況。目前,臨床上對于陣發性房顫沒有有效的藥物治愈,導致患者需長期口服藥物控制,久而久之使患者產生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4)運動指導。告知患者在日常需適當進行簡單的有氧運動或散步,30 min/次,1 次/d,可依照患者身體耐受程度進行適當調整。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醫情志護理。(1)中藥穴位敷貼。將檀香9 g、沉香3 g、降香6 g、冰片2 g、人工麝香0.5 g、草烏6 g、川烏6 g 打成粉末,用5%的冰片稀釋液10 mL 調成糊狀,捏成直徑為2 cm、高度為1 cm的藥餅,放置在心俞、膻中、鳩尾、中脘、神闕、太溪穴、涌泉、三陰交、腎俞、陰郄、照海等穴位上,用膏藥貼進行固定,敷貼4~6 h 后撕掉,再次重復上述按摩操作,1 次/d。連續治療1個月。(2)中醫情志護理。①以情養情。由于陣發性房顫患者活動緩慢、身體機能較弱,同時社會功能也較弱,參與社交的時間少,所以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為患者介紹陣發性房顫治療成功的案例、相關疾病知識,增強患者康復信心。并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讓其感受家庭的溫暖。②以情移情。在護理過程中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取得患者信任的同時了解患者的陣發性房顫發展程度、文化、喜好、情緒等,為患者針對性推薦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聽音樂、看書以及組織琴棋書畫競賽等,更好地轉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時,穩定氣機,疏通氣血。③以情怡情。依照中醫中的喜怒哀樂七情相勝的原理進行以情怡情護理,如可采用喜勝憂的方法,進行氣血調和,維持臟腑功能穩定??蓪Ρ^、抑郁的患者講解更多生活趣事和笑話,讓患者產生喜悅之情,消除不良情緒,調節神經功能的同時,促進疾病康復。
兩組均護理1 個月。
①比較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應用簡明心境量表(POMSSF)分別在護理前后評估兩組患者負面情緒,其中包括困惑、活力、疲勞、抑郁、生氣和緊張6 個維度,每個維度5 項,分數為0~4 分,共30 道題目,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8]。
②比較兩組護理依從性。采用溧陽市中醫醫院自制依從性評定量表評價患者的依從性,滿分為100 分,其中完全依從為>81 分,基本依從為71~81 分,不依從為<71 分。量表的Cronbach’α 信度系數為0.847。依從率=(基本依從+完全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③比較兩組預后情況。應用房顫發作次數和心功能評價患者預后情況,其中發作次數以1 個月的房顫發作次數為標準。并對患者護理前后進行超聲檢測,囑咐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將三維探頭放置在心尖部,調節聲束力方向得到清晰四腔心圖像,點擊診斷儀生成左室在內的三維立體圖像,采集并傳輸數據,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9]。
采取SPSS 23.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困惑、活力、疲勞、抑郁、生氣和緊張方面的POMS-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困惑、活力、疲勞、抑郁、生氣和緊張方面的POMSSF 評分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緊張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40 11.67±3.02 4.65±1.54* 11.75±2.95 3.50±1.14* 8.68±2.62 4.30±1.28* 12.36±3.58 4.41±1.25* 10.24±3.25 6.50±1.25* 8.84±2.22 3.25±1.36*對照組40 11.52±3.95 6.75±1.23* 12.35±3.02 5.60±1.86* 8.27±3.75 6.20±1.05* 12.53±2.68 6.68±1.03* 10.46±2.53 8.60±2.31* 8.79±3.25 5.24±1.12*t 0.261 9.227 1.231 8.336 0.776 9.939 0.329 12.137 0.747 6.924 1.688 9.782 P 0.794 <0.001 0.220 <0.001 0.439 <0.001 0.742 <0.001 0.459 <0.001 0.097 <0.001困惑活力疲勞抑郁生氣組別 例數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 [n(%)]
護理前,兩組LVEF、LVESV、LVEDV 與房顫發作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LVEF 均升高,LVESV、LVEDV 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房顫發作次數均降低,觀察組發作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s)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發作次數(次)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45.23±8.35 46.62±4.24* 72.58±6.15 70.26±9.42* 118.23±17.36 106.62±13.66* 16.36±3.58 13.41±2.25*對照組 40 45.11±9.52 46.85±7.32* 75.36±10.52 70.51±8.37* 117.26±18.22 105.26±9.35* 16.53±2.68 14.68±4.03*t 0.381 0.546 1.662 0.499 0.015 0.528 0.240 5.851 P 0.705 0.212 0.100 0.315 0.988 0.214 0.811 0.001組別 例數LVEF(%)LVESV(mL)LVEDV(mL)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困惑、活力、疲勞、抑郁、生氣和緊張方面的POMS-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困惑、活力、疲勞、抑郁、生氣和緊張方面的POMS-SF 評分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可進一步改善陣發性房顫患者的負面情緒。這主要是因為,中醫情志護理屬于中醫學的特有學科,可通過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從而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心理護理方案,促進患者身心康復[10]。以往研究表明,采用中醫情志護理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本研究結果相似[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率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這是因為,常規護理中對患者進行的指導和宣教多為常規填鴨式教育,患者多依從性較差。而采取中醫情志護理,分別通過以情養情、以情移情、以情怡情三個方面的心理改善方式,可減輕患者不良情緒,讓患者能夠配合護理與治療的同時,更加積極地進行自我管理,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12]。另外,中藥穴位敷貼作為中醫外治方法,操作簡便,療效迅速,可減輕長期服用西藥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也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LVEF、LVESV、LVEDV與房顫發作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LVEF 均升高,LVESV、LVEDV 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房顫發作次數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醫情志護理能夠減少房顫發作次數,改善患者預后水平。雖然目前并無直接證據表明,中醫情志護理能夠改善陣發性房顫患者的預后水平。但采取中醫情志護理能夠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的基礎上,提升治療依從性,讓患者更有意識地對自身疾病進行管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有利于疾病的治療[13]。另外中醫學認為,陣發性房顫屬于“心水”“心痹”范疇,該病在于心,但卻不局限于心,與脾、腎、肺等相互影響,臨床上以氣陰兩虛多見,因此治療需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為主。本研究所應用的穴位敷貼治療,選擇的藥物主要包括檀香、沉香、降香、冰片、人工麝香、草烏、川烏等,其中以草烏和川烏為君藥,可辛散溫通;以麝香為臣藥,可開經絡壅塞,行血中瘀滯;另外以檀香、沉香、降香和冰片為佐藥,檀香、沉香、降香可理氣調中,溫通心陽,冰片可開竅醒神。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化瘀之效[14]。另外,重要穴位敷貼治療中選取的穴位包括心俞、膻中、鳩尾、中脘,其中心俞可寬胸理氣、寧心通絡;膻中可理氣止痛、行氣解郁;鳩尾可安心寧神、寬胸定喘;中脘可和胃健脾、通調腑氣。進一步通過相關穴位的中醫外治提升患者臨床療效,改善其預后[15]。
綜上所述,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醫情志護理能夠改善氣陰兩虛型陣發性房顫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提升其治療依從性,促進提升患者心功能,減少房顫發作次數,改善患者預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