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
巴以沖突持續,但有關人質釋放的消息接連傳來。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3日,拉法口岸,兩名被哈馬斯關押的以色列老年人質被移交給以色列國防軍。被釋放前,她們已經在加沙地帶被扣押了17天。
這是哈馬斯釋放的第二批人質。10月20日,同樣是在加沙邊境地帶,哈馬斯釋放了一對來自美國的母女朱迪思·拉南和娜塔莉。
值得一提的是,連續兩批人質釋放,卡塔爾都從中斡旋。在兩名美國人質獲救后,美國總統拜登公開對卡塔爾表示謝意。
在風云突變的巴以沖突中,海灣小國卡塔爾游走于烽火之間,就人質問題展開斡旋。人們不禁好奇:為何是卡塔爾這個“彈丸小國”?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來,加沙地區遭遇火箭彈無情炮轟。
而距加沙千里之外的卡塔爾,則在巴以沖突之后變得熱鬧起來,各國政要紛至沓來。急匆匆出訪卡塔爾的既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有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黎巴嫩問題特使。
各國政要齊聚卡塔爾,人質問題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解救人質難上加難,斡旋成為人質獲取自由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卡塔爾國際調解者的獨特角色愈加凸顯。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阿拉伯和地中海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哈斯尼·阿比迪指出:“斡旋者并不多,而卡塔爾是最合適的調解者。這個小國沒有自己的地區議程,也不關心調解的政治用途?!?/p>
“卡塔爾財大氣粗,而且交際廣泛,長袖善舞,與美國和哈馬斯均保持密切往來,這為其斡旋人質危機,提供了獨特的優勢?!敝袊鐣茖W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余國慶表示。
卡塔爾是美國18個“重要非北約盟友”中的一員。位于卡塔爾首都多哈西南35公里的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國駐海外最大軍事基地之一,也是美國中央司令部的前沿指揮中心,部署著大約1萬名美軍和100架軍機。
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軍,烏代德空軍基地就承擔著“中轉樞紐”的角色。據統計,美國從阿富汗撤出12.3萬人,其中約5.7萬人經卡塔爾中轉。事實上,美國和塔利班的撤軍協議,本就是在多哈達成的。
“在背靠美國之余,卡塔爾還與哈馬斯、真主黨等西方國家眼中的‘激進組織密切往來?!庇鄧鴳c說。
卡塔爾是哈馬斯重要的經濟支持者,為加沙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投資、人道主義救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法國國際關系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迪迪?!け壤讨赋?,卡塔爾每月向哈馬斯提供3000萬美元的財政支持。
卡塔爾不僅與哈馬斯在經濟上保持密切往來,而且在政治上提供庇護。2012年,卡塔爾埃米爾哈馬德·本·哈立法·阿勒薩尼訪問加沙。這是哈馬斯2007年奪取加沙控制權之后,第一位到訪該地區的國家元首。也是從2012年起,哈馬斯領導人開始長駐多哈。
在美國及其敵對勢力之間兩邊周旋,卡塔爾的角色看似矛盾,實際上離不開美國的“包容”。
“美國的中東戰略具有內在缺陷,一方面,美國希望依托盟友體系實現中東意圖,但另一方面,其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又制造了形形色色的敵人,尤其是各種次國際組織和非國家武裝團體?!睆偷┐髮W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志強分析,“當美國無法用武力壓制來達到外交目的時,就必須找一個中間人從中斡旋,卡塔爾扮演的正是這樣的關鍵角色?!?h3>卡塔爾的雄心
卡塔爾三面環海,南部陸地與沙特阿拉伯接壤,似一葉扁舟??吭诓ㄋ篂澄骱0丁Ec國土形狀相似,在國際外交中,卡塔爾亦如同一艘“快速而靈活的小船”,在不同勢力之間周旋平衡,扮演著傳話人和調解者的角色。
積極斡旋巴以人質危機,只是卡塔爾扮演國際斡旋“熱心人”角色的一個縮影。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卡塔爾已連續三次周旋,積極充當人質解救、換囚等活動中間人。
2023年10月16日,卡塔爾政府宣布,在持續數月的調解之下,俄羅斯同意釋放四名烏克蘭兒童,他們將通過卡塔爾駐莫斯科大使館,采取不同路線返回烏克蘭??ㄋ柟俜皆诼暶髦蟹Q,四名兒童遣返“只是第一步”。
9月18日,美伊正式交換五名分別被關押在美國和伊朗的囚犯,而換囚的地點恰恰是在多哈。實際上,這場談判能夠成功,離不開卡塔爾的斡旋。
據公開報道,美伊之間的談判是在多哈進行的。談判中,雙方代表互不見面,分別待在不同的酒店,而中間人卡塔爾則兩邊奔跑,扮演傳聲筒的角色。經過至少八輪隔空談話,美國和伊朗最終達成換囚協議。
卡塔爾國土面積僅有約1.1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300萬。這樣一個小國,為何能夠頻繁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在重大沖突事件中發揮遠超自身體量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卡塔爾就將‘外交立國戰略寫入憲法,此后一直采取多面下注的策略,在各個勢力之間周旋平衡。與此同時,卡塔爾具有極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雄厚的財力為卡塔爾的外交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余國慶分析。
卡塔爾“小國大外交”戰略既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暗藏著巨大的外交雄心。中東地區矛盾交織,沖突多發?!皧A雜在地區大國之間,卡塔爾不愿意被動受制于人,在不同勢力之間選邊站隊。出于安全考量,卡塔爾寄希望于通過外交斡旋的高調方式,換取相關國家提供保護,以確保自身國家安全和政治安全。”鄒志強表示,“事實上,卡塔爾之所以不怕引火燒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背靠美國這棵大樹?!?/p>
“更為關鍵的是,以‘大外交的姿態在地緣危機事件中奔走斡旋,可以進一步凸顯卡塔爾的地區重要性和國際影響力。”鄒志強進一步說。
然而,卡塔爾并不是完全唯美國馬首是瞻。
巴以沖突以來,美國力挺以色列,但卡塔爾并沒有完全跟隨美國的腳步。相反,卡塔爾外交部譴責稱,以色列對局勢持續升級負有全部責任,國際社會迫切需要阻止以色列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卡塔爾有自己的考量,不會完全跟著美國的利益走?!编u志強指出,“采取多面下注戰略在不同勢力之間周旋平衡,而不是一邊倒地投靠大國或跟隨盟友,是卡塔爾扮演中間人角色的重要基礎。只有長袖善舞,卡塔爾才能有更大的斡旋空間?!?/p>
但這樣的平衡外交并非沒有風險。
2017年6月,以沙特為首的多個中東北非國家指控卡塔爾政府“支持極端勢力、介入他國內政、制造區域不穩定局勢”,突然宣布同卡塔爾斷交,并對卡塔爾實施了關閉邊境和空域等禁運和封鎖措施。
斷交危機持續了將近四年才結束。直到2021年1月,沙特等國才宣布與卡塔爾達成和解,正式恢復全面外交關系。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