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莫芳蘭 明榮英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學生資助專項課題“廣西學生資助政策助力鄉村振興實施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266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中職教育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優質的鄉村企業可以根據當地中職學生資助政策,嘗試與中職學校進行合作,吸納優質的技術型人才,推動鄉村振興,為中職教育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 中職學生;資助政策;鄉村振興;地區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中職教育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陣地,需要保證教育內容符合鄉村發展戰略,并做到共同進步,為鄉村振興發展作出貢獻。
一、中職學生資助政策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
(一)豐富鄉村人才儲備
中職學生資助政策對鄉村振興有著較高的回報率,能夠為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16.19%的貢獻率,明顯高于鄉村居民固定的收入與鄉村勞動力的投入總和,由此可見,中職學生資助政策對鄉村振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并推動鄉村地區的現代化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引入大量的技術型人才,而中職教育能夠針對性地培養不同行業的技術型人才,在發展農業科技的國家文件中,提出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期望鄉村能夠擁有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而中職教育是培養新時代農民的主要陣地,當地中職學校需要根據國家政策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因此需要中職學校打造出多元化的培養手段,為鄉村的振興發展提供中堅力量。
(二)強化鄉村人口素養
中職學生資助政策不僅可以培養專業的技術型人才,還可以進一步提升鄉村人口的綜合素養。站在人才的成長規律角度上,中職教育為鄉村人才的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從而形成現代化的教育體系,便于中職學校構建出職前職后的人才一體化成長體系。中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利用靈活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強化鄉村人口的綜合素養。教育部門在關于拓展教育推動鄉村振興的相關文件中曾強調,需要增加對鄉村地區中職學生的支持力度,利用資助政策為中職學生提供學習機會,為其未來長遠發展打下基礎。站在鄉村振興的角度來看,中職教育能夠轉變鄉村人口“等靠要”等不良的思想觀念,發揮出中職教育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從而調動鄉村人民主動進取、發展自身的良好意識,使鄉村產生積極發展的內生動力,中職學校通過職業認同教育、匠心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逐漸提升鄉村人口的文化素養。
(三)提升鄉村管理質量
有效治理鄉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中職教育作為實現鄉村治理的有效途徑,能夠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治理理念,構造出鄉村治理的結構,并利用豐富的治理與改革內容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發展。中職教育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與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其在鄉村社會中約束自身,并以這樣良好的風氣優化鄉村環境,為鄉村的治理工作打下基礎。根據中職學生資助政策與鄉村振興發展的相關戰略,鄉村應當增加中職教育的宣傳力度,改變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固有認知,提高中職教育的整體質量,從而與鄉村人口形成思想與價值共識,為鄉村的治理發展積聚力量,實現多元主體的共同教育。
二、資助政策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徑
(一)遵守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復合型的人才
為保證鄉村的各項產業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且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鄉村的治理結構更加科學,中職教育需要根據我國國情與當地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并優化中職教學內容,完善課堂教學體系,并將當地實際的發展情況作為課堂的延伸內容,向中職教師傳遞當地的發展理念,強化其駕馭知識的能力,為學生帶來更加真實、貼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從而不斷優化現有的專業教學結構,為鄉村振興培養出更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綜合型人才。中職教育的專業教學結構應當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并展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中職教育還應當緊緊圍繞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鄉村企業根據當地的資助政策為中職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從而培養出滿足鄉村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推動當地的產業發展。傳統的農業勞作設備較為落后,且能夠熟練使用相關設備的人才缺失,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智慧農業走進人們的生活,為農民的勞作帶來了便捷。智慧農業使用了信息技術,實現了農業的可視化操作,便于農民及時管理農田內出現的各種災害,智慧農業的發展對相關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鄉村的發展需要,中職教育應當保證人才類型的多樣化、結構穩定化,實現深度的產教融合,培養出滿足智慧農業要求的新型人才。
過去的中職教育存在著產教分離的問題,而鄉村企業利用中職學生資助政策與學校實施“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參考工廠中的學徒教育制度,能夠保證中職教育內容貼合鄉村企業的經營方向。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帶到各行各業中,由企業的專業人員帶領學生深入工作環境,能夠節省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實現精準教學,在學校與行業之間打造出兩點一線的連接方式,從而培養出行業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鄉村企業可以根據國家為中職學生制訂的資助政策,與中職學校進行聯合,在企業內撥出一部分資金作為人才培養基金,為鄉村企業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在學生畢業之際,企業可以通過相關的工作內容對學生進行能力考核,確定學生可以勝任的工作。學校可以獲得當地企業的資金支持,開展多元化教學,還可以為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二)認同鄉村中職教育,創新產教融合模式
若想使中職學生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動力,便需要正確認識鄉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鄉村職業教育與城市職業教育相比,服務于鄉村是開展職業教育的重點與關鍵,因此中職教育的主體與辦學主體,應當圍繞著為農而教的觀點制定教育計劃,當地的中職學生可以通過鄉村的資助政策,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機會,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實施高質量的中職教育,還需要確定中職教育在鄉村中的定位,從而確定未來的教育方向、發展途徑與發展前景,堅持為農而教的教育定位,鼓勵中職學生畢業后回到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中職教育在授課過程中應向學生傳遞鄉村振興的觀念,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從而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站在鄉村發展的角度觀察,若想大力推動鄉村振興,便需要調整教學方案,確定綜合性的教學目標,并根據鄉村現階段的發展方向與供求,實施針對性的專業教育,培養出復合型的人才。中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堅持中職教育服務于農村的教育導向,以振興鄉村為主要的教育宗旨,抓住中職教育與鄉村振興的供求需要,實現專業課程與鄉村企業的有效對接。
現階段大部分鄉村企業正處于發展的攻堅階段,正在快速推進企業的業務轉型,中職教育人員可以與當地鄉村企業進行聯合,深入調查當地的發展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打造出符合當地企業發展的專業課程與教育體系,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幫助學生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振興鄉村為最終的價值導向,滿足鄉村地區的實際發展需要。中職教育應當在教育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培養出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復合型人才,中職學校需要根據鄉村地區產業的變化與發展,動態調整中職教育的專業結構,使教育內容更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現階段,一部分中職學校在教育過程中,依舊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若想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不能只依靠理論知識,應當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因此需要中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深化對學生的實踐教學,設置更專業的實踐課程,幫助學生明確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與實際定位,動態化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使中職教育能夠向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三)變革中職專業設置,優化中職教師團隊
鄉村地區的中職學校在設計教育專業時,應當使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由區域主導的特色行業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區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專業型人才,中職教育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鄉村當地的中職學校需要足夠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與農業的發展趨勢,在中職學生資助政策的幫助下整合當前區域內的教育資源,打造出符合當地前端行業的專業課程,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鄉村地區的中職教育專業設置,還應當擁有一定的延展性。現代農業正向著產業分工、精細化與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進而催生出諸多新型農業活動,現代農業不僅包含傳統的畜牧養殖等內容,還融合了物流、信息、金融等內容,形成了現代農業的產業鏈。設有農業專業的中職學校可以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現狀,優化專業教育結構,以生產、創新為教育基礎,為學生分析現代農業的工作內容與責任,并建立科學的培養目標,以科學、全面的專業考核標準要求學生,從而實現產業與教育的融合,不僅能夠提升農業行業的工作效率,還可以為該行業輸送優質人才;沒有農業專業的中職學校還可以制訂進退制度,改革或淘汰原有的傳統專業,將方向一致的教育專業進行整合,使教育內容更符合當地的發展情況,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不同要求,順應鄉村農業的發展。鄉村中職教育還需要擁有一定的前瞻性,隨著我國經濟與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的產業與知識結構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因此中職學校需要具有前瞻意識,保證專業課程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中職學校還需要強化校內的教師團隊,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教育機會。需要中職學校吸納畢業于師范院校與綜合師資力量強大院校的優秀畢業生,提高中職教師的招聘要求,保證中職學校擁有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學校還可以對現有的教師團隊進行改革,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培訓機會,更新其教育觀念,提高校內教師的授課水平,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高校的相關專業的優秀教師,為中職教師傳遞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育內容,使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保證學生可以在受教育過程中,思想與時代共同進步。為保證中職學生的就業率,中職學校可以與當地優質的鄉村企業進行合作,邀請專業人士進行輪崗執教,深化校企之間的有效合作,推動中職教育的師資建設工作。中職學校還需要增強對教師的師德培訓工作,引導教師強化自身思想道德,嚴守職業道德,在思想上約束教師,提高中職教育的質量,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優秀人才。
(四)優化中職教育手段,提高中職教育質量
若想保證中職教育推動當地鄉村振興,還需要豐富當地的教育資源,邀請當地的優秀農民代表為學生分享工作經驗,通過他們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相關經驗,指導學生靈活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高質量的生產與經營活動,給予中職學生未來就業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手段有利于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讓學生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強化自身創新意識,進一步提升課堂學習的質量與效率。當地優質的鄉村企業還可以與中職學校進行合作,根據專業內容搭建優質的實訓基地,讓學生通過觀摩生產車間、經營管理過程,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了解未來的工作流程,深化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強化其操作能力。中職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講解相關知識,通過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與分級的培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自行觀看相關內容,深入了解所學知識。
當地優質的鄉村企業可根據中職學生的資助政策,嘗試與中職學校進行合作,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融合,為鄉村輸送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豐富鄉村的人才儲備,為我國農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助力,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魏蒙恩,盧建兵,黃圓志. 甘肅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實踐研究[J]. 發展,2022(09):61-65.
[2] 黃秋實. 資助政策助力中職學生成長[J]. 招生考試通訊:中考版,2022(06):20-21.
[3] 蔡志剛. 資助政策哺育中職學子[J]. 招生考試通訊:中考版,2021(06):19-20.
[4] 趙科樂. “1+1+N”背景下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政策分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9):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