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釗嶧
自《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正式推出之后,教育懲戒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成了一個熱議話題。目前來看,因為各方主體對教育懲戒缺少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導致教師或者是學校很容易面臨輿論道德以及法律的雙重壓力,這會導致教育懲戒往往很難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得到正常實施。因此,有必要對班級管理中教育懲戒的實施困境及優化策略做出深入研究,以此確保教育懲戒能夠充分發揮應有效用。
現階段,大多數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均沒有對教育懲戒形成全面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比如部分教師認為教育懲戒屬于一種教育手段、部分學生則認為應該是批評、有的家長認為其指的是“打罵”等。由于各方主體對教育懲戒沒有足夠明確的認識,所以比較容易引發家長以及教師之間的沖突,甚至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沖突,從而影響和限制教育懲戒的實施[2]。
現在大多數家庭均是獨生子女,所以對學生過分寵愛,尤其是個別家長根本舍不得學生受一點委屈。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實施教育懲戒,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引起家長的不滿,進而出現向學校投訴或者是上級投訴的現象,從而給教師帶來巨大的麻煩和困擾。除此之外,社會輿論開展的一系列相關報道,使得個別學校當中出現的不當教育懲戒以及學生的過激反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且被持續發酵和放大,這些輿論壓力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畢竟有鮮活的例子擺在面前,所以大部分教師均十分謹慎地實施教育懲戒,甚至不敢實施教育懲戒。
教育懲戒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實用效果不佳,也是實施教育懲戒的一大困境。這一點主要能夠體現在家長以及學生兩方面:
首先,學生方面。由于教育懲戒無法長時間實施,所以其效果也有著一定的短期性,很多學生在一段時間后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也有一些學生即便受到教育懲戒,仍然不去改正,甚至會出現負面情緒,從而抵觸該學科以及頂撞老師等。
其次,家長方面。部分學生屢教不改之后,教師通常會和家長溝通,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在意,最終均是不了了之,完全沒有效果;也有一些家長會對教師實施的教育懲戒持反對態度,從而不但無法取得教育效果,反而會對今后教育懲戒的實施產生不利影響。
對于《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來講,其實際上未能對教師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范圍、尺度等做出明確詳細的規定。比如第八條當中強調“教師可以對違規違紀情節相對較為輕微的學生,合理地實施以下教育懲戒……”。但是所謂的“輕微”未能做出具體的描述,這使得教師認為的“輕微”可能與公眾認為的“輕微”存在巨大差異,從而給教育懲戒的實施產生了巨大困擾。此外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當中,也未能針對“體罰”“變相體罰”還有“侮辱學生人格”等作出具體詳細的描述和規定,這也容易導致教師憑借個人教學管理經驗開展教育懲戒的問題頻頻出現,從而產生了懲戒隨意以及不規范等問題。整體來看,由于相關法規、制度作出的規定不夠清晰明確,所以導致教育懲戒的實施依據不夠充分明確,這會導致教師害怕無意觸碰“紅線”,從而損傷自己的利益,最終放棄懲戒。此外,也可能出現懲戒隨意性過大的問題,同時由于規定不明也會導致部分家長頻繁舉報教師實施的正確教育懲戒行為,進而讓教師陷入被動等[3]。
為了確保教育懲戒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得到合理有效的運用,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完善有關法規政策,使得相關規定和描述更加的清晰、全面以及準確。從而可以為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提供充足的依據。對此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需要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當中清晰準確地對教育懲戒的基本內涵進行界定,如可以細化規定教師具備的教育懲戒權,詳細解釋說明“懲戒”以及“體罰”之間的區別,同時列出區分“一般懲戒”以及“較重懲戒”“嚴重懲戒”的相關要素等。
2.對于相關法律法規來講,也應該在實施懲戒的有關規定中,切實根據懲戒方法,充分明確怎樣實施懲戒、具體該由誰負責實施懲戒以及實施懲戒的詳細過程等,這樣有助于規避不合理、不規范教育懲戒問題出現,也可以消除教師害怕觸碰“紅線”的顧慮,從而保證教育懲戒能夠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實施[4]。
3.建議學校主動邀請國內一些優秀的小學教師以及家長代表、相關專家還有學生代表等,專門針對本校的教育懲戒工作開展探討交流活動,盡可能地共同編制出一套各方滿意、內容詳實、操作可行的教育懲戒制度體系,從而為班級管理活動中教育懲戒的實施提供更為充足的依據。
一個合理適宜的班規,能夠在教師開展班級活動時實施教育懲戒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據。這便強調教師應基于國家有關法規、政策以及學校規章制度,合理地開展班規制定工作。具體如下:
1.民主化制定班規。在實際組織開展班規制定活動時,教師必須讓學生以及家長參與其中。可由教師以及學生提出一系列相關條款,在有效列完條款之后,可以在班上開展協商以及投票表決活動,以此對班規各個條款進行調整以及確定,從而形成一個絕大多數學生認同,并且合理適宜的班規。對于這種班規來講,其能夠得到班級學生的普遍認可,所以學生能夠有良好的遵守意愿,在觸犯班規之后也能夠心甘情愿地接受對應的教育懲戒。對于制定完成的班規,教師還需要將其告知家長,以此讓家長充分了解班規及違反班規的相關教育懲戒內容,從而便于家長經常督促學生遵守班規。此外教師也可鼓勵家長提出一系列意見和建議,然后對班規做出適當修改,這樣可以提升家長本身的認同感以及參與度,從而在學生出現違反班規的行為之后,教師實施對應的教育懲戒時,家長不會反對或者是不會過分反對。
2.科學化制定班規。一方面班規的制定必須合理合法合規,及時剔除或修改一系列不恰當條款;另一方面班規必須有教育性,也就是說依據班規對學生實施的教育懲戒,要可以規范學生不良思想和行為,可以讓學生改過遷善以及養成良好習慣等,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錯誤以及改正錯誤,而并非以單純的懲罰學生為目的[5]。
1.學校要做好對教師的培訓教育工作
學校應該結合國家有關法規政策以及本校實際情況,長效性對本校教師開展有關“教育懲戒”方面的培訓教育工作,培訓教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相關政策問題、學校有關規章制度、教育懲戒內涵及特征、教育懲戒的運用方法等。以此保證教師能夠對教育懲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可以正確合理、合法合規地實施教育懲戒,并且能夠在堅決不觸碰“紅線”的同時保護好自身的一系列正當權益。
2.幫助家長正確理解教育懲戒
唯有學生家長能夠正確地理解和看待教育懲戒,方可確保教育懲戒在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得到高效順利的實施。所以學校及教師必須幫助家長正確理解教育懲戒。對此建議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可適當增加家長會次數,這樣可以讓家長有相對更多的機會真正地參與到學校活動中,進而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在校的具體表現。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闡明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怎樣對其實施教育懲戒的,并且講明實施教育懲戒的主要目的。這樣家長能夠基于對學生的真實表現掌握,有效地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不會在教育懲戒上與教師產生不必要的沖突。
其次,可嘗試著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家長學校,借助家長學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的家長學習一系列與教育懲戒之間有關的法規、政策等,從而幫助家長認識到教師具備的教育懲戒權、了解教師如何實施教育懲戒才算是合法合規的以及怎樣的懲戒是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等,這樣可以防止家長出現教育懲戒、體罰以及變相體罰的混淆問題,有利于教師在班級管理活動中順利實施教育懲戒。
最后,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真正地對某個學生實施教育懲戒時,為了打消對家長的顧慮,最好能夠及時提前與家長開展溝通交流。這樣做教師能夠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了解家長對待教育懲戒的態度以及底線,以便獲取家長的支持,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另外,通過溝通能夠讓家長了解一系列真實情況,避免出現安全問題等,比如教師需要對學生開展留校處理,更有必要及時告知家長,讓家長放心,同時還能夠請家長進行配合,在家對學生開展心理疏導或者是教育,防止學生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最終影響教育懲戒的效果。
3.幫助學生正確看待教育懲戒
學生自身是否可以正確合理地看待教育懲戒,能夠對教育懲戒的順利實施以及懲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和看待教育懲戒,對此教師可嘗試著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教育懲戒”“教育懲戒的目的”“教育懲戒的作用”“教育懲戒屬于教師的責任以及義務”等等,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做出的懲戒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教師產生的抵觸心理,并且可以接納教育懲戒[6]。
為了確保班級管理活動中教育懲戒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實施,教師可嘗試著在班級當中構建教育懲戒監督以及救濟機制。對于該機制來講,可以分為學生以及家長兩級機制。教師可以讓學生代表組成一個學生委員會,負責對教師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懲戒行為開展監督工作,為了保證公平、公正,學生代表需要由班級全體學生共同投票決定。然后由家長代表組成一個家長委員會,同樣由學生家長進行選舉,但必須是一些明事理以及善溝通的家長,對于家長委員會主要在學生委員會的意見與教師的意見不一致時負責參與到教育懲戒的相關事宜中來。通過構建這樣一個兩級監督以及救濟機制,若是在日常班級管理活動中,有學生對教師實施的教育懲戒存在異議,能夠主動向相應的學生委員會進行申訴,從而得到救濟,此外學生委員會若是對教師實施的教育懲戒存在異議,也可直接提出來,要求教師向學生清楚地解釋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理由,如果能夠獲取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可,教師可繼續將這一懲戒措施實施下去。若是雙方存在分歧,即可讓家長委員會進行介入,此時需要將具體情況告知家長,然后由家長以及師生共同裁定,最終若裁定教師實施的教育行為合理適宜,則應該由教師以及家長對學生開展教育和心理疏導,反之則需要由教師進行道歉同時取消懲戒。
綜上所述,對于教育懲戒來講,其能夠提高班級管理成效,幫助學生約束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學習成效的提高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因此,作為學校以及教師應切實結合本校班級管理活動中教育懲戒的實施情況,深入分析遇到的困境,并采取合理措施擺脫這些困境,從而確保教育懲戒能夠發揮出應有價值和作用,助推小學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