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要進一步提高,教師講授知識理論的同時,應當注重學生遷移創新能力等的發展,確保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觸類旁通。本文主要對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遷移創新能力的對策進行探究,希望對初中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遷移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楊琴(1978-),女,貴州大方人,貴州省大方縣文惠實驗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可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英語閱讀掌握生詞、短語、語法的含義,并將其應用到實踐活動中。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生會主動將學到的英文單詞、短語、句子遷移到一個全新的對話當中,完成英語知識的實踐運用。
一、合理設置教學問題,使學生了解英語使用要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前提是通過高質量的閱讀教學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其從閱讀文本中掌握更多的英文單詞,熟悉語法的使用方式和英語對話的形式。教師轉變以往灌輸式和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固化教學形式,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構建建師生學習共同體,通過合理設置問題,使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全面掌握基本的英文單詞含義與語法、語句釋義,主動將所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掌握英語知識的使用規則與使用方法。
如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學中,知識目標是掌握clean、several、feeling、joy、owner等詞匯,能力目標是閱讀文本,提高梳理和提煉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標是使學生在討論如何為別人提供幫助的對話中樹立助人和奉獻意識,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行為品格。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設置“活學活用”的問題環節,加深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記憶,實現對學習內容的融會貫通和高效利用。
以clean這一單詞的教學為例,該詞作形容詞意為“清潔的,干凈的”,作副詞意為“徹底地,完全地,把……弄干凈”作動詞意為“打掃,變干凈”,作名詞意為“打掃,清掃” 。該詞常與up、out進行搭配,分別表示“把……弄干凈”“徹底清理”的含義。針對clean的用法,教師可以編寫一段對話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情境閱讀,提煉出“clean”的詞性和含義。然后圍繞“clean”的用法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對該詞用法的掌握。
再以區別every 和each用法的教學為例。every和each都有“每一”的含義,each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事物中的“每個”;代表each與every的物主代詞可以用his也可以用their。every指三個以上的人或事物的全體,近似all的意思;every只修飾單數名詞,謂語動詞用單數,every還可表示一段時間或距離。each的用法,作形容詞,表示“各個的,各自的,每一個的”,置于單數可數名詞之前。如“Each car has a steering wheel.”表示“每輛汽車都有方向盤”。作代詞,表示“各個,各自”,謂語動詞用單數形式。如“Each has his own task.”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教師設置翻譯“學生都到齊了”“每個故事都一個有趣的名字”等問題。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交流在集思廣益中釋疑解難,明確every 和each用法的區別。
二、開展情景交流活動,實現所學知識整合運用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等方式,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教學內容。情景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提供給學生展示與表達自我的機會,在辯論賽等玩樂中積極表達和思考,輕松完成發展學生遷移創新能力等課堂教學目標。
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學習depend、ill、sweep等詞性和詞形變化,學習提出請求和征求別人的回答,掌握“take care of/hate doing sth/It is +n+to do sth/the +比較級”等固定搭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通篇朗讀,提煉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型,并講解釋義與用法。接著展開情景教學,基于不同的思考角度,鼓勵學生談論自己的觀點,將英語學習與日常實踐相結合,實現做中學。
建議應用話題性任務模式,培育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一是通過引入話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具體來說,教師先以圖片或視頻導入的方式建構情景,引出“clean the room”的話題,圍繞“When will you clean your room? How do you plan to clean your room?”等疑問句豐富對話,拓展學生的視野和課堂容量。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更易認識與接受本課知識。在此基礎上提煉“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話題,引導學生搜羅與本話題有關的內容,加深對委婉請求、征求許可等交際用語的理解。圍繞“Could you please do sth? ”,結合“Yes, sure/All right/Of course/No problem”等肯定回答與“Sorry, I am afraid not/Sorry, I can't”等否定回答,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并熟悉文本。對話中穿插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進行時等語態知識,確保語法學習的順利銜接。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獨立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回顧和整合以往學過的知識,形成完整連貫的知識系統。
二是明確練習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為了讓學生完成基本的交際任務,教師以小組辯論的形式組織學生展開對話練習,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具體來說,構建家長要求孩子做家務的情景,各小組說出對做家務的看法,并從對或錯的角度作出評價。根據學生的觀點和想法提煉對話練習內容。如有的小組不支持幫助家長做家務,他們認為“Housework is a waste of their time, they should spend more time on schoolwork. Parents shouldn't make their kids help with housework. ”。有的小組支持幫助家長做家務,他們認為“Doing chores helps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ce and teaches them? how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通過這樣的辯論活動指導學生利用所學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知識造句,建構語言思維。教師通過評價學生的觀點和想法,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通過評價學生的用詞造句能力,糾正學生知識應用上的錯誤,進而達成育人和育能的教育目標。
三是及時總結,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完善。教學話題通常涉及多個知識點,有以往學習過的,有初次接觸的,這些知識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因此,教師需要做好知識鞏固工作。教師要從以往的主導者角色,逐步向引導者和組織者等角色過渡,詳細講解重點知識和重點語法,在學生的課堂展現中發現其學習的不足,合理進行因材施教和疑難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圍繞該話題展開更廣泛的閱讀理解訓練,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話題。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這一話題的學習中,教師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觀念,傳授有效的自主閱讀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生閱讀理解教材內容后,教師提供一些與該話題有關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靈活轉變學習策略,實現課上閱讀學習方法的有效遷移運用,讓學生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圍繞閱讀材料設計閱讀理解題,以提煉關鍵信息為導向,以整理知識應用方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選取的閱讀材料應涵蓋本課重難點知識,便于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了解學生遷移創新運用所學知識的情況,再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知識鞏固。
課上教師借助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話題,讓學生發揮想象,使其頭腦中的形象和畫面更加清晰,從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看待問題的關鍵點。教師鼓勵學生以文中人物的口吻進行對話,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引導其在閱讀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語言交流溝通技巧,并在角色扮演中提高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與交流的能力。通過課外閱讀和閱讀題的訓練,教師幫助學生遷移運用學習策略,并在練習中發現和完善學習不足之處,切實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成效。
三、采取讀寫結合教法,借助遷移方法發展創新思維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知識技能的學習對另一種知識技能學習的影響。教師主動運用學習遷移原理,引導學生在正遷移中舉一反三,推進學習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升。閱讀文本的結構清晰且寫作手法巧妙,是學生寫作的最好模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知識結構,在創意寫作中利用分析和歸納、綜合等思維模塊,促成語言知識的溝通和運用,最終形成遷移創新能力。
如“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一單元的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圍繞“飲食”的話題,編排了多模態語篇,包括對話、節日介紹、中西方飲食的不同文本以及音頻等。語言技能的培養目標是:學生能夠聽懂做食物步驟的簡短對話;能夠用英語介紹如何制作美食;讀懂特殊節日、特殊飲食的來源、制作食物的順序;清楚地用書面文字給別人介紹中西的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的的培養目標是:了解美國的感恩節,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飲食習俗,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構建多元文化視角,形成跨文化意識,更加熱愛祖國與家鄉的文化及美食。學習策略是整合語言學習與實踐運用,通過分類的方法,掌握如何正確運用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通過體驗掌握按順序表達食物制作步驟的相關詞匯。
教師圍繞“探索美食,熱愛祖國”的主題,設計了有關聯的語言學習與思維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和了解主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學習制作食物的食材和步驟;在學習西方美食的同時,讓學生了解食物背后的文化;接著介紹中國或家鄉美食,探尋中華美食來源,通過制作美食來熱愛生活。如在基本語言內容的收集與學習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圍繞語言素材進行看圖說話和句型演練、實際描述、對話表演等,使其能夠正確地使用表述制作香蕉奶昔過程的詞組、句型,能夠熟練地討論這一話題。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支持,關注和肯定學生遷移創新能力的點滴進步,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展開創意寫作,可以是仿寫或改寫、擴寫等訓練,實現語言知識的擴展和綜合運用。學生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能夠反哺語言知識的學習,包括區分食材是可數名詞還是不可數名詞、制作食物的先后順序、加深對制作食物和食物屬性的認識、鞏固有關食物制作的句型以及描述和書寫家鄉美食。學生在寫作訓練中,主動將學習內容對接現實生活,如有的學生從中西方飲食文化觀念的差異、飲食對象的差異、飲食方式和餐具及禮儀的差異、飲食性質的差異等角度開展創意寫作,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的創意寫作和寫作手法的遷移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在讀寫結合中,了解到中西餐飲文化將在交流中共同發展,認識到應當本著包容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去看待中西方文化交流,這有利于促進三維教學目標落地。
教師應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話題,使其成為讀寫結合的創意點。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將所學內容對接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推動學生視野的拓展和學習能力的遷移,實現語言等知識技能的超越性運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價值。
四、結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積極轉變滯后和不適用的教法,通過設置開放性的閱讀問題,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使用的規則及方法,為遷移創新能力發展奠定基礎;通過情景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高階思維,為遷移創新能力訓練提供條件支撐;通過讀寫結合,調動學生的推理和分析等思維能力,促成知識運用,最終發展成為遷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春梅.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1(2):63-65.
[2]陳春初.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模式[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1):42-43.
[3]陽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實踐探索[J].世紀之星—交流版,2022(1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