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 徐程英 王琛琛
(1 新疆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內二科;2 新疆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護理部)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近些年,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比例越來越高,成年人患上高血壓的比例已經接近30%。也就是說,我國平均每3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壓患者,這個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對高血壓這種疾病一定不陌生,身邊也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患上了高血壓。那么,具體什么是高血壓呢?高血壓的癥狀、病因以及防治措施都有哪些呢?
高血壓在醫學角度上被稱為血壓高,具體是指血管壁中的血液流動壓力持續高于正常值的一種現象。目前診斷高血壓的最新標準是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均可診斷為高血壓。
一般來說,很多早期高血壓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是通過血壓測量或者體檢發現,也有少部分患者在早期會出現短暫的眩暈感,往往會被忽略。在高血壓持續發展過程中,患者會逐漸顯露出癥狀,其中包括一些沒有指向性的癥狀,比如四肢麻木、胸悶不適、陣發性眩暈以及頭部脹痛,很多疾病都會引起這些癥狀,往往會被患者忽視。而高血壓最典型的癥狀包括心悸耳鳴、心律失常、疲倦不安以及頭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會突然感覺到煩躁不安,感覺頭重腳輕,并且心跳加快。隨著血壓的持續升高,患者的癥狀也會越來越嚴重,當高壓(收縮壓)≥180毫米汞柱,或者低壓(舒張壓)≥120 毫米汞柱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子癇、肺水腫、心絞痛、主動脈夾層、腎功能損害、心肌梗死、失憶、意識喪失、視物模糊、腦卒中等癥狀,這些癥狀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
根據引起高血壓的病因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其中,繼發性高血壓屬于由確定的某種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包括藥物因素、紅細胞增多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腦外傷、腦腫瘤、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嗜鉻細胞瘤、絕經期綜合征、慢性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等。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占4%~6%,并且繼發性高血壓需要針對引起高血壓的疾病進行治療,當疾病得到治療或者良好控制以后,高血壓的癥狀會自然緩解或消失。在我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屬于原發性高血壓,而高血壓也是由于生活飲食習慣不規律而引起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高鈉低鉀飲食是我國飲食習慣的特點,也是引起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之一。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人體每天攝入鈉鹽的標準量是5 克左右,推薦攝入鉀元素的量是3.6 克左右。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國成年人飲食中的平均鈉鹽攝入量已經超過10 克,鉀元素的平均攝入量還不到2 克。在這一數據中,能夠明顯看出由于高鈉低鉀飲食,導致血壓不斷升高,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高血壓比例不斷升高的罪魁禍首。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隨之而來的也是肥胖和超重比例越來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習慣吃一些認為“香”的食物,包括炸雞、漢堡等油炸食品,還有燒烤等油膩食物,這些食物都是引起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不少人喜歡喝酒,尤其是年輕男性和中年男性,而過量飲酒也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因素。過量飲酒主要分為危險飲酒和有害飲酒,當男性單次飲酒量超過40 克,女性單次飲酒量超過20 克時,已經屬于危險飲酒的范圍,而當男性單次飲酒量超過60 克,女性單次飲酒量超過40 克,就已經達到了有害飲酒的范圍。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年輕人,不少人還面臨著沉重的房貸、車貸壓力。在這種高壓下,人的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除了會導致血壓升高,還會出現煩躁、焦慮、壓抑等精神癥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體力活動也越來越少,尤其是年輕人。比如,由于手機、電腦或平板的普及,人們的娛樂方式逐漸從戶外娛樂轉變為室內娛樂,不需要運動。
根據高血壓的病因和癥狀可以看出,引起高血壓的因素往往都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壞習慣有關。因此,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護理不但能夠有效控制血壓,還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
首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每頓飯吃到7 成飽即可,不要暴飲暴食。其次,飲食要富有營養,多吃一些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盡量做到低鹽、少油飲食,加強飲食健康。
大量飲酒是引起高血壓的罪魁禍首,因此戒酒或者嚴格限制飲酒量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長期吸煙會導致血管不斷收縮,可能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因此,戒煙也是高血壓患者需要堅持的。
熬夜或者睡眠不良同樣也會引起血壓持續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當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不要熬夜,每天晚上10 點左右睡覺,保持8 小時左右的高質量睡眠,從而防止血壓升高。同時,患者還可以自備一臺血壓測量儀,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覺前各測量一次,嚴密監測血壓變化。
運動是加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免疫力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年輕人群體中,很多人都是因為缺乏運動導致了高血壓。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加強運動,每周堅持進行3~5 次共計160 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從而保持血液正常循環。
超重和肥胖也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因素。因此,對于體重超標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合理控制體重,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加強運動等,將BMI 體重指數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