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會(山東省巨野縣北城醫院)

內科重癥監護病房(ICU)屬于醫院中重要的組成科室,負責集中收治內科重癥患者,通過豐富的醫護資源及先進技術資源的支持,給予患者最優化的醫療保障。機械通氣(MV)是指采用機械方式人工輔助患者呼吸,幫助呼吸暫停或呼吸功能障礙患者恢復呼吸功能,提高其肺功能水平,對于緩解ICU重癥患者缺氧癥狀具有很好的作用。但需注意,機械通氣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也極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其中即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VAP 作為一種發病率極高的院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48 小時后,或停用機械通氣拔出人工氣道48 小時內出現的肺部感染病癥,患者多表現出發熱、咳痰、氣喘、膿性分泌物增多等癥狀,不僅延長了患者上機時間、住院時間,也加大了并發癥發生風險,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ICU接收患者的平均年齡也不斷上漲,其各個器官組織與功能退化,免疫力隨之降低,肺部功能更是發生退行性改變,呼吸道保護性反射功能降低,加大了其感染風險,這也是導致ICU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國內外一致決定臨床需對VAP 加強預防,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時預測危險因素,便于盡早應對,避免或延緩病情惡化[2-3]。
依據患者自身疾病特點與要求建立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人工氣道,連接呼吸機,調整至適宜參數,呼吸道管與氣囊相連,首次氣囊壓力設置為30 厘米水柱。實施規范化基礎護理,協助患者調整體位為頭高位,抬高頭部約30°~45°。選擇鼻飼泵方式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加熱營養液溫度接近體溫,以50~100 毫升/時的速度均勻輸入,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過渡,密切觀察患者腸鳴音、胃潴留的情況,避免反流。整個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與七步洗手規范,堅持一人一物一消毒原則。使用氯己定為患者完成口腔沖洗清潔,每天3 次,高風險患者可適當增加至每天4~6 次。在清潔口腔前首先進行吸痰護理,徹底清除聲門下分泌物。選擇加熱導線類型作為呼吸機通道濕化器,控制呼吸道附近溫度在37℃左右,同時確保呼吸機清潔程度,每周更換通道。加強病房管理,調整室內溫度在20℃~22℃,濕度在50%~60%,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定期消毒,控制細菌菌落密度<200cfu/m3。醫護人員及家屬進入ICU時均需穿隔離衣、帽子、口罩、鞋套等,避免造成院內感染。
機械通氣是醫療急救中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人工設備幫助患者克服呼吸功能障礙,維持其氣道通暢,改善通氣氧合,避免二氧化碳蓄積,進而幫助機體度過基礎疾病導致的呼吸困難,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獲得了患者及醫護人員的認可與青睞。但ICU患者病情較為危重,治療過程相對復雜,且身體基礎條件差,代償能力差,營養狀態差,多合并其他并發癥,呼吸功能部分喪失,往往需要借助機械通氣輔助呼吸,無疑是加大了VAP 并發的風險。VAP 致病原因復雜,例如高齡、合并慢性肺疾病、身體素質不佳、長時間機械通氣、誤吸等,導致患者脫機困難,延長ICU 治療周期,嚴重者甚至死亡,對其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臨床需不斷地提高護理水平,減少護理并發癥,促進患者盡早康復。有學者提出,人工氣道作為保護重要器官、促進ICU 患者有效通氣的措施,理想的氣囊可有效阻止氣管導管及氣管壁之間漏氣,避免口腔分泌物及胃容物誤吸入氣道。但氣囊壓力極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拍背、躁動、翻身、各種醫療操作等,均可導致氣囊壓力發生變化,一旦氣囊壓力不足或過高,則會使其關閉與氣管導管漏氣,導致口腔或胃內物質誤吸至氣道,引發VAP。因此建議采取持續性監測方式持續性維護氣囊壓力在設定范圍內。既往臨床多選擇測量表定時觀察氣囊壓力,并予以合理調節,保證氣囊壓力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數值,但難以持續性觀察氣囊壓力變化,監測效果有限。
連續氣囊壓力監測治療儀作為一種新型優化設備,能夠連續動態地閉環式控制氣管插管的密封性,監測氣管插管套囊壓力,并使其保持在25~30 厘米水柱這一設定范圍內,不僅有利于根據數據變化及時發現氣囊破裂漏氣現象,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也減少了臨床護理工作量,對醫患雙方都好。可見,實施連續氣囊壓力監測治療儀有助于獲得可靠、準確、連續的氣囊壓力變化值,實現監測意義。經分析:多項研究均表明,當氣囊壓力<25 厘米水柱時,氣管內壁與氣囊之間封閉不全,滯留在氣囊上的物質則可能進入呼吸道,導致誤吸,當>30 厘米水柱時,氣流則會對氣道黏膜血流造成阻礙,直接損傷黏膜。使用連續氣囊壓力監測治療儀則可實時檢測及智能控制氣囊壓力,避免其過高或過低誘發的器官損傷或其他并發癥,降低誤吸或反流等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譚春燕,廖林鳳,馮寶芝,等.持續氣囊壓力監測在預防老年危重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7):89-91.
[2]張冬玲,鐘素嫻,謝麗娟.氣囊壓力表聯合呼吸機監測預防重癥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3): 206-209.
[3]薛茸戈,李義珍,劉利梅.全程精細化管理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作用分析[J].哈爾濱醫藥,2020,40(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