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與作用機制

2024-01-05 06:22:22余祖鵬王孝行
中國流通經濟 2023年12期
關鍵詞:綠色

余祖鵬,王孝行

(1.武漢商學院經濟學院,湖北武漢 430056;2.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重慶市 401331)

碳排放與全球氣候、自然災害、生態環境、糧食生產等密切相關[1]。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碳減排和低碳產業競爭的雙重壓力與挑戰。國際產業發展的歷史表明,流通產業①發展對節能減排的作用不容忽視[2]。流通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能夠促進生產,引導消費,匹配供需,對資源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影響[3],可助力我國實現“3060”雙碳目標。然而,近年來我國流通產業在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并未實現發展質量的同步提升。根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數據,我國流通產業能源消耗總量以5.06%的速度逐年增長,從2010年的3.49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20年的5.45億噸標準煤,僅次于同時期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耗總量。推動流通產業量與質均衡發展,充分挖掘流通產業節能減排潛力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近年來,數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傳統流通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流通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形成,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降低能源消耗,構建綠色流通體系,引領低碳經濟轉型[3-4]。系統探究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與作用機制,有助于深度解讀我國在構建現代綠色流通體系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為推動我國經濟綠色發展提供參考[5]。

一、文獻綜述

當前,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主要關注兩方面問題:一是流通數字化對碳排放的影響;二是數字經濟對碳排放的作用機制。從流通數字化對碳排放的影響看,有個別研究利用我國省級數據證實了流通數字化在碳減排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其有助于碳排放水平的降低[4]。作為流通數字化的重要體現,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擠壓污染密集型產業生存空間,優化城市產業結構,改善環境狀況,助力降碳減排[6]。傳統流通產業與現代數字技術加速融合,推動流通產業變革,使產業內部技術含量和資源密集程度得以提升,有利于碳排放的減少[7]。從數字經濟對碳排放的作用機制看,數字經濟對碳排放的影響并不是線性的,而是呈現U型特征,通過技術創新、資源配置優化等作用于碳排放[5,8]。此外,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技術多樣性變化對節能減排降碳具有重要推動作用[9]。亦有研究發現,數字經濟能夠通過影響環境能源效率和產業結構作用于碳排放[10]。

綜合來看,盡管已有文獻對流通數字化與碳排放的關系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和經驗借鑒,但仍有部分問題尚待解決:一是目前學界關于流通數字化對碳排放影響的研究并不充分,只有少數研究關注流通數字化對全域碳排放(即不區分產業的整體經濟活動碳排放)的作用,流通數字化能否有效發揮碳減排效應還需要更多證據的支持;二是系統考察流通數字化對碳排放作用機制的研究缺乏,探究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作用機制的研究更加缺乏,流通數字化碳減排效應的釋放過程亟待明晰。鑒于此,本研究試圖基于2011—2021 年我國31個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面板數據,系統探究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與作用機制。本研究可能的貢獻有二:一是系統全面測度各省份流通產業碳排放,可為地區流通產業綠色發展提供經濟依據和參考;二是既探討綠色技術創新在流通數字化與流通產業碳排放關系中的中介作用,也剖析交易成本降低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的中介作用,可為各地推動流通產業數字化轉型、減少流通產業碳排放提供思路。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直接影響

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1],隨著數字技術深度嵌入流通產業各領域,人員時空限制得以打破,物流效率和商流、信息流速度得以提高,生產要素流動得以加快,能源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得以減少[12],碳排放水平得以降低。一方面,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商品零售批發、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領域,有助于重構人、貨、場關系,縮短流通渠道,節約流通時間,提升流通效率,減少流通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另一方面,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可為流通企業優化流程管理、提高運營效率提供保障,助力流通企業減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比如,倉儲物流企業通過數字平臺和智慧倉儲建設,優化商品儲存和交易過程,有序高效調度企業資源[13],降低碳排放水平。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設:

H1:流通數字化有助于減少流通產業碳排放。

(二)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間接影響

已有文獻探討了數字經濟對技術進步[14]、資源配置[15]的促進作用,但鮮有文獻聚焦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與作用機制。鑒于此,本研究試圖從綠色技術創新、交易成本、勞動生產率維度來探討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減排的作用機制。

1.綠色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

煤炭消耗的減少、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均離不開綠色技術創新,而流通產業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加速綠色技術應用,縮短技術成果轉化周期,刺激綠色技術創新,繼而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這主要是因為,數字技術的加持有助于流通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快智慧物流、智慧零售等前沿流通技術的研發和培育,降低研發難度,提升研發效率,推動綠色技術創新[16]。

綠色技術在流通企業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增強節能效果,減少資源消耗。具體而言,綠色技術通常可劃分為綠色生產技術、能源利用技術、污染治理技術三類,其中綠色生產技術有助于流通企業降低運營能耗;能源利用技術有助于流通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污染治理技術有助于依靠碳封存、碳捕集等技術縮小流通產業碳排放規模[17]。總體而言,綠色技術有利于流通產業脫碳成本的降低,二氧化碳利用、捕集、封存等關聯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技術紅利的釋放,流通產業碳排放的減少[18]。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設:

H2:流通數字化能夠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

2.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

流通數字化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暢通信息傳播渠道,助力流通產業碳減排。在數字經濟時代,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社會發展理念正在倒逼流通企業不斷適應和迎合綠色生產與消費需求,加速傳統流通產業在科技智能倉儲打造、現代交通物流網絡建設、綠色低碳產品開發等領域的變革與創新,促進綠色理念和認知的普及[19]。一方面,流通數字化有助于加速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全面整合與深度融合,促使交易市場更加開放透明,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降低商貿流通領域交易場景的信息搜尋成本、資金融通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等,擴展信息資源獲取方式和渠道[4],有效促進信息交換,降低交易不確定性,節約交易費用。另一方面,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具有信息傳播廣泛、信息量大、資源可共享性強等特點,有助于增強未來可預測性,降低市場不確定性,能為流通企業在不同時間、地點參與商業活動提供便利,極大降低交易成本特別是企業內部協調成本[8],優化流通企業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加速企業組織結構變革,提高企業生產效率,而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促進交易成本的降低。這樣的良性循環能夠有效避免資源閑置浪費,進而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設:

H3:流通數字化能夠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

3.勞動生產率的中介作用

一方面,流通企業能夠通過廣泛應用數字技術,降低商貿流通業勞動力就業信息搜尋成本,拓展勞動力就業渠道和擇業范圍,提高流通產業勞動力要素配置效率[20]。商貿流通業勞動密集度高,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流通企業穩定發展。隨著流通企業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原本繁瑣的勞動力搜尋和配置流程明顯縮短,既有助于流通企業節約日常運營時間,提高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亦有助于流通企業拓展綠色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流通企業能夠通過深度融合現代數字技術,推動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變革,提升人員勞動素養和質量,以及企業總體勞動生產率和市場核心競爭力。可見,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流通企業獲得市場回報,提升經濟能力,從事綠色減排活動。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流通產業各部門進行組織分工重組和業務流程再造,能夠加快流通企業市場化變革,提高勞動力素質[8],提升流通產業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生產、銷售和運輸成本,減少資源消耗,最終實現碳排放水平的降低。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設:

H4:流通數字化能夠通過提升勞動生產率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

綜上,概括得出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作用機制,具體見圖1。

圖1 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作用機制

三、實證設計

(一)模型構建

1.基準回歸模型

為評估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構建如下固定效應模型:

在式(1)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CCeit表示流通產業碳排放,Cirdigitalit表示流通數字化,Xit表示控制變量,α0表示常數項,β1、φ表示回歸系數,μi表示省份固定效應,γt表示年份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干擾項。

2.中介效應模型

考慮到基于逐步法的中介效應檢驗容易出現內生性偏誤,借鑒江艇[21]的做法,分別檢驗流通數字化對綠色技術創新、交易成本、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模型如下:

其中,Gptit表示綠色技術創新,Dealit表示交易成本,Lpit表示勞動生產率,其余變量含義同式(1)。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

本研究被解釋變量為流通產業碳排放(CCe)。以往研究主要采用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arbon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的碳排放數據,但該數據庫僅收錄了區域層面的碳排放數據,未收錄細分行業的碳排放數據。此外,考慮到中國統計年鑒并未針對流通產業進行專門類型數據的發布,借鑒趙霞等[22]的做法,根據流通產業的特點,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代表流通產業,利用2006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2006 年IPCC 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中提出的核算方法②[23],測算各省份流通產業碳排放。公式如下:

在式(5)中,CCe表示各省份流通產業碳排放,FCi表示流通產業消耗的能源i(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的數量;Ki表示能源i的折煤系數,即每一單位能源i能夠折算出的標準煤數量;NCV表示凈熱值,用以衡量每一單位標準煤燃燒釋放的熱量;Ci表示燃料i的含碳量,用以度量能源i單位凈熱值的含碳量;Oi表示能源i的碳氧化率,用以測算能源i中的碳在燃燒過程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碳的比率,為二氧化碳中碳的質量分數。

2.解釋變量

本研究解釋變量為流通數字化(Cirdigital)。對于流通數字化,目前學界尚無統一的測算方法。本研究借鑒楊水根等[3]、郝愛民等[4]、楊海麗等[24]的做法,從數字流通基礎設施、流通信息化水平、流通數字化金融環境、流通產業績效四個維度入手,構建省級層面流通數字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此外,為弱化人為確定權重的主觀性,避免不同指標間的信息交疊問題,借鑒白雪潔等[25]的做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相關指標進行標準化和降維處理,并基于此測算流通數字化水平的綜合指數。

表1 流通數字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3.中介變量

本研究設計三個中介變量。一是綠色技術創新(Gpt)。綠色專利作為創新活動的重要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綠色技術創新水平[26]。同時,相較于綠色專利授權數量,綠色專利申請數量更穩定,時效性更強。鑒于此,本研究用各省份綠色專利申請數量的自然對數衡量綠色技術創新水平。二是交易成本(Deal)。用各省份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部門就業人數與總就業人數之比衡量交易成本。這是因為,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部門就業人數占比越大,說明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交易成本越高,政府為維護市場各類交易活動正常開展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越多,反之說明交易成本越低[19]。三是勞動生產率(Lp)。考慮到數字技術的滲透有助于提升全社會勞動生產率[8],用各省份GDP與總就業人數之比的自然對數衡量勞動生產率。

4.控制變量

本研究借鑒郝愛民等[4]、王群勇等[8]的做法,設計五個控制變量:一是經濟發展水平(Pgdp),用各省份人均GDP 的自然對數衡量;二是產業結構(Stru),用各省份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之比衡量;三是高速公路里程(Hroad),用各省份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數的自然對數衡量;四是環境規制強度(Gov),用各省份年度污染治理投入規模的自然對數衡量;五是人才素養(Hum),用各省份在校大學生規模的自然對數衡量。

(三)數據來源

評價流通數字化金融環境所需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自2011 年開始公布,因此選擇2011—2021年作為樣本期間。研究樣本為我國31個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相關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各省份統計局網站和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網站。

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四、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

為檢驗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其中,列(1)至列(5)顯示了逐步加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列(6)顯示了加入所有控制變量的基于隨機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列(7)顯示了加入所有控制變量且考慮省份和年份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從核心解釋變量看,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流通數字化有助于減少流通產業碳排放,H1 得到驗證。從控制變量看,經濟發展水平(Pgdp)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關乎流通產業資源消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流通產業碳排放越多;環境規制強度(Gov)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說明政府工業污染治理投入規模越大,越能有效引導流通企業生產,促進流通產業綠色發展,降低碳排放水平。

表3 基準回歸結果

(二)穩健性和內生性檢驗

1.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基準回歸結果的可靠性,采用五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一是替換被解釋變量。為避免省份間流通產業碳排放差異對估計結果的干擾,換用各省份流通產業碳排放與GDP 之比表征流通產業碳排放(CCe),并重新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列(1)。二是替換解釋變量。換用熵值法測算流通數字化,并重新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 列(2)。三是考慮時間滯后性。考慮到流通數字化效應的發揮可能存在時間滯后性,以滯后一期的流通數字化(L.Cirdigital)作為解釋變量,利用系統廣義矩估計(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SYSGMM)模型重新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 列(3)。四是剔除特殊樣本。剔除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數據,利用剩余省份數據重新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列(4)。五是進行縮尾處理。為避免樣本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干擾,對所有樣本進行5%的縮尾處理,回歸結果見表4 列(5)。基于上述五種方法的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流通數字化有助于減少流通產業碳排放,本研究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表4 穩健性和內生性檢驗結果

2.內生性檢驗

盡管本研究已經盡可能控制影響流通產業碳排放的重要變量,并采用SYS-GMM模型弱化遺漏變量對回

歸結果的干擾,但依然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參考相關研究,采用工具變量法進行內生性檢驗。借鑒楊水根等[3]的研究,以30年前的函件數量作為流通數字化的工具變量(IV),利用兩階段最小二乘(Two Stage Least Square,2SLS)法進行回歸。選用該工具變量的原因在于,歷史上的函件數量對流通數字化的后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要求。同時,隨著函件等傳統通信工具使用頻率的下降,其對碳排放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滿足工具變量的排他性要求。表4 列(6)和列(7)顯示了基于工具變量法的內生性檢驗結果。可以發現,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流通數字化有助于減少流通產業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

(三)異質性分析

1.綠色政策異質性

2011 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碳排放權交易政策:2011 年12 月,國務院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要求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2011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 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5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并著手推動試驗區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先后在福建、江西等省份設立試驗區進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取得大量成果。[27]上述綠色政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影響重大。但由于各地對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同,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異。為檢驗綠色政策異質性,按是否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或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對樣本進行分組,并分組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 列(1)至列(4)。可以發現,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和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省份,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均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符號為負;在非試點省份和未設立試驗區的省份,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在試點省份和設立試驗區的省份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明顯,在非試點省份和未設立試驗區的省份則不然。可能原因是,對試點省份和設立試驗區的省份而言,國家出臺的綠色政策在客觀上能為低碳經濟發展營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使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得以有效發揮;對非試點省份和未設立試驗區的省份而言,追求經濟增長仍是其主要目標,會影響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減排效應的發揮,節能減排壓力較大。

2.經濟地帶異質性

根據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31個省份劃歸為長江經濟帶、非長江經濟帶,并分組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列(5)和列(6)。可以發現,在長江經濟帶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符號為負,在非長江經濟帶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在長江經濟帶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明顯,在非長江經濟帶其碳減排效應不明顯。可能原因是,長江經濟帶沿線智慧物流樞紐多,商貿航運業務高效成熟,流通產業碳減排基礎好。

3.地理區位異質性

各省份地理區位不同,資源稟賦不同,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鑒于此,將31個省份劃歸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并分地區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列(7)至列(9)。可以發現,在東部和中部地區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在西部地區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不顯著,說明在東部和中部地區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明顯,在西部地區其抑制作用不明顯。可能原因是,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數字基礎設施不健全,流通數字化進程滯后,而流通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這會加劇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不利于流通產業碳減排,該結論與張英浩等[28]的研究結果類似。

(四)中介效應檢驗

為檢驗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作用機制,借鑒江艇[21]關于中介效應的做法,利用式(2)至式(4)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6。可以發現,表6列(1)中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流通數字化有助于綠色技術創新,H2 得到驗證;表6 列(2)中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流通數字化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H3 得到驗證;表6 列(3)中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流通數字化有助于勞動生產率提升,H4得到驗證。

表6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系統分析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排放的影響與作用機制,并利用2011—2021 年我國31個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流通數字化有助于減少流通產業碳排放。

第二,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具有綠色政策異質性、經濟地帶異質性、地理區位異質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設立有助于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減排效應的發揮,相比于非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和未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省份,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和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省份更明顯;相比于非長江經濟帶,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在長江經濟帶更明顯;相比于西部地區,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在東部和中部地區更明顯。

第三,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主要通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勞動生產率實現。

(二)建議

第一,充分發揮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碳減排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流通產業數字化,為傳統流通產業數字化轉型創造環境。

第二,因地制宜提升流通數字化水平,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逐步推廣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有效經驗,引導流通數字化與綠色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綠色政策碳減排效應,強化試點省份對周邊地區低碳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非長江經濟帶省份應借鑒長江經濟帶發展經驗,打造和完善數字流通體系,提升流通數字化水平,培育流通企業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助力低碳經濟發展;西部地區應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借助“東數西算”工程等,推動本地數字經濟發展,彌補與東部和中部地區的數字鴻溝,打造數字流通后發優勢,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第三,重視流通數字化的綠色技術創新效應,構建政府、高校、流通企業三位一體協同創新體系。為充分釋放流通數字化對流通產業的碳減排效應,政府要加大對流通產業的研發支持力度,通過制定信貸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綠色技術自主研發;高校要積極進行流通前沿技術創新,加快綠色技術研發和培育進程;流通企業要積極吸收國際先進綠色技術和經驗,推動綠色智能能源管理體系開發和應用。

第四,重視流通數字化的交易成本降低效應,促進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動,降低流通產業商業信息搜集成本、渠道成本和營銷成本,減少資源消耗,促進流通產業碳減排。

第五,重視流通數字化的勞動生產率提升效應,把握流通數字化轉型契機,利用數字技術的去中心化和開放分布式優勢,為勞動力提供跨越時空的平臺連接機會,提高企業內部勞動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勞動價值含量,減少資源消耗和流通產業碳排放。

注釋:

①本研究中的流通產業指狹義范圍的流通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

②2006 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06 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給出了各類型能源碳排放因子以及國家碳排放的核算方法。

猜你喜歡
綠色
節儉綠色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1期)2022-01-25 06:41:46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6期)2022-01-21 09:29:28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4期)2022-01-18 10:54:04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35期)2022-01-18 08:45:18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20期)2022-01-11 04:07:56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27期)2022-01-04 06:41:14
綠色環保
品牌研究(2021年17期)2021-12-09 05:06:54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免费看|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欧美国产综合| 少妇精品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欧美日本不卡|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操|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国产精品999在线|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伊人久综合|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91蝌蚪窝| 日本国产精品| 色综合成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99资源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亚洲视频免| 蜜臀AV在线播放|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女人18毛片久久|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欧美日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 av在线手机播放| 久久婷婷六月|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免费亚洲成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91精选国产大片| 日韩欧美网址|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一级片|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不卡影院| 免费欧美一级|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自在线拍|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