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梅
(韶關市第十五中學,廣東 韶關 512026)
數學作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始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和廣大學生的學,也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1]。近年來作業設計的研究在不斷地推進。2021 年7 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2]。結合“雙減”政策對作業提質減量的新要求,優化作業設計勢在必行。但是如果我們教師依然延續課時作業,作業負擔恐怕很難真正減下來。那么單元作業設計是否可以幫助我們達成教學目標,實現作業提質減量呢?為此,以初中數學“有理數”單元為例來進行探究。
《教育大辭典》將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課外作業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3]。單元作業屬于課外作業的范疇。王月芬博士在《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中,詳細闡述了單元作業是以教學單元為基本單位,根據單元目標,以重組、選編、改編或自主創新開發等多種形式形成的作業[4]。將單元作業與課時作業進行比較,發現單元作業類似于課時作業的疊加,但對單元作業的整體性要求較高,需要確保不同課時之間具備明顯的遞進性。本文中的單元作業界定為教師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而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劃分,并以單元目標為導向,設計出一個包含各類作業的單元作業集合。
1.單元作業設計一般路徑
整體規劃單元信息→研制單元作業目標→確定單元作業內容→完善作業評價體系。
2.單元作業設計體系
必做的單元作業可分為基礎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基礎性作業可分為3 類:常規練習、綜合運用作業、思維拓展作業;發展性作業可分為: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跨學科作業等。可適當布置選做的拓展性單元作業,但選做的單元作業不要求所有學生都完成。
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應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要求為基本,力求科學性[5]。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現有資源(教材、習題等)精心選編、改編題目,爭取題型靈活多樣、作業類型新穎豐富,讓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得到顯著提升[6]。教師應認真細致地設計頗具個性化的分層作業,將每個課時的作業設計分為3 大類,即基礎性作業、發展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其中前2 類作業面向全體學生,彰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題量控制在5 題左右,每位學生都需要在20 分鐘內完成;而拓展性作業更加個性化,更具探究實踐性,題量控制在1~2 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完成,這樣讓數學作業更具有針對性、多元性[7]。
基本信息為:(1)學科:數學;(2)年級:七年級;(3)學期:第1 學期;(4)教材版本:202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上冊《數學》;(5)單元名稱:有理數。
單元組織方式:自然單元(不是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如表1。

表1 單元課時信息
1.單元學習目標
有理數單元的學習目標如表2。

表2 有理數單元學習目標
2.單元作業目標
(1)通過多組判斷題、選擇題等,深化學生對有理數有關概念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辨別能力,優化教學效果。
(2)圍繞易錯點,設計針對性作業,提高學生混合計算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全方面、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3)關注學生對有理數運算算理的理解和基本運算技巧的掌握,注重通法的掌握,提高學生運算的準確性和運算速度。
(4)通過單元作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探究和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單元作業內容設計
依據本單元的具體課時內容,單元作業內容設計為課時作業和跨課時作業。課時作業設計如表3所示。

表3 有理數單元的課時作業內容設計

續表3
跨課時作業設計如下:
(1)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
以一周為計時單位,每名同學觀察記錄一周之內觀察到的正負數,記錄觀測場景、地點。一周后以小組為單位,匯總、匯報。
(2)讀書類作業
“有理數”真的是有道理的數嗎?學生上網或查閱資料,解決“有理數”真的是有道理的數嗎?了解有理數的發展史。一周內完成。
(3)家庭收支問題
設計制作一個家庭收入賬本,幫助我們家記錄兩周的基本生活收支賬目,收入為正,支出為負,計算這兩周的總收入、總支出、結余以及平均周收入。一周內完成。
(4)折紙活動
用一張足夠大且相對較薄,厚度約為0.1 mm左右的紙片,將它進行連續對折,若對折次數為30次,其厚度為多少?能否超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試試,看自己能折多少次。一周內完成。
(5)整理類作業
經過本單元的數學之旅,請談談你的收獲(A、B 兩題,自選一題,一周內完成)。
A.請同學們根據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寫一篇“數學日記”;
B.請用A4 紙整理出本單元知識網絡思維導圖。
2.課時作業設計實踐
以“1.2.1 數軸”課時作業實踐為例,來呈現課時作業設計。
(1)“1.2.1 數軸”課時作業目標
(a)對數軸的概念能熟練掌握,對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能充分理解;
(b)熟練掌握數軸的三要素,準確畫出數軸;
(c)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會根據數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
(d)理解在特定的條件下數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培養學生形到數的轉化能力。
(2)“1.2.1 數軸”課時作業內容
“1.2.1 數軸”課時作業內容見表4。

表4 有理數“1.2.1 數軸”課時作業內容設計案例

續表4
3.課時作業評價
完善的課時作業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具體見圖1。

圖1 課時作業評價表截圖
(3) 跨課時作業設計實踐
有理數跨課時作業設計典型案例呈現如表5。

表5 有理數跨課時作業案例
初中數學的有理數單元作業設計,是基于有理數的單元目標,考慮了個體差異整體來設計的作業。這樣能較好地把握作業的內容、難度和數量,能較好地發揮學生學習潛能、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有較大的提升。我們按此作業設計布置給學生的單元作業,學生的完成率為100%,正確率也較高,而且學生作業的作品具有多樣性、創新性等特點,與文獻[8]報道的較一致。
數學單元作業是一種過程性評價,作業設計和實施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及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應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指導下,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熟練解讀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學情,制定單元作業目標,豐富單元作業類型;單元作業內容要做到既能鞏固學科知識又能發展能力,同時作業實施方式合理,從而實現作業的提質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