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婕
(梧州職業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1],養老服務業呈現快速發展狀態,為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社會目標,我國將需要大量高質量的藥學工作者在養老服務行業發揮專長、開拓市場。隨著醫藥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醫藥產業發展持續向好,由此帶來的對從業人員數量與質量的需求將顯著增加[2]。然而,我國藥學人才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人才培養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藥學人才的規模和質量與社會需求還不能完全匹配。重視藥學人才的高質量培養,既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順應國際藥學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3]。專業認同感是個體對于社會現實中的專業在主觀上的一種感受,是個體與該專業在內心保持平衡和一致的程度[4]。高職院校藥學專業學生作為醫藥產業的生力軍,他們的專業認同感將直接影響其在校期間的學習積極性及將來的對口就業率,進而影響我國藥學人才培養質量。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職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策略,以期為進一步優化高職藥學教育教學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采用問卷調查法,以廣西某職業學院2020 級至2022 級高職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的原則進行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學生共有814 人,其中大一學生349 人,大二學生331 人,大三學生134 人。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主要內容包括年級、家庭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戶口所在地、報考時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選擇藥學專業的原因等。
1.2.2 專業認同感問卷 參照陳智嫻等[5-6]編制的專業認同感問卷,結合現有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資料,形成包括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專業行為、專業適應4 個維度29 個條目的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 分量表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 分,分數越高代表專業認同感越強。
采用問卷調查法,借助問卷星平臺生成二維碼發放網絡問卷。說明調查意愿及注意事項后,學生自愿填寫,將回收的問卷進行檢查,以保證數據有效性與完整性。共回收有效問卷814份。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調查顯示,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總均分為(3.48±0.91)分。以3 分代表中等水平,5 分為最高水平,說明接受調查的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水平中等偏上。其中,專業認知條目均分最高,為(3.56±0.91)分,專業情感條目均分最低,為(3.40±0.98)分,見表1。
表1 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條目均分情況(±s,分)Table 1 Average scor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tems among students majo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s,score)

表1 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條目均分情況(±s,分)Table 1 Average scor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tems among students majo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s,score)
項目條目均分專業認同感總分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專業行為專業適應3.48±0.91 3.56±0.91 3.40±0.98 3.43±0.89 3.54±0.87
本研究顯示,不同年級、報考時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選擇藥學專業的原因、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在專業認同感得分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戶口所在地、是否有親屬從事醫藥相關工作的學生在專業認同感得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得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s,score)

表2 不同特征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得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s,score)
項目年級349 331 134家庭月收入19 57 460 278父母受教育程度50 185 579戶口所在地13 152 649報考時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197 558 59選擇藥學專業的原因210 107 151 346是否有親屬從事醫藥相關工作大一大二大三F 值P 值10 000 元以上6 001~10 000 元2 000~6 000 元2 000 元以下F 值P 值大專及以上高中、中專中專以下F 值P 值城市城鎮農村F 值P 值不了解有一點了解很了解F 值P 值喜歡別人推薦家長安排其他F 值P 值沒有有F值425 389是否擔任學生干部P值是否F值199 615 P 值n 專業認同感得分3.57±0.64 3.50±0.61 3.22±0.76 13.901 0.000 3.72±0.62 3.52±0.70 3.48±0.58 3.47±0.78 0.939 0.421 3.53±0.68 3.44±0.60 3.49±0.68 0.521 0.594 3.36±1.06 3.57±0.67 3.47±0.65 3.467 0.425 3.14±0.68 3.55±0.57 4.04±0.89 57.332 0.000 3.92±0.59 3.40±0.55 3.36±0.67 3.30±0.62 47.919 0.000 3.47±0.65 3.51±0.68 0.707 0.401 3.62±0.68 3.44±0.65 11.658 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總均分為(3.48±0.91)分,屬于中上水平,專業認同感問卷4 個維度得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專業認知>專業適應>專業行為>專業情感,說明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比較充分,這與學生入學后接受了藥學專業課程教育有關,但是他們對藥學專業的認可度不高,可能是因為社會環境比較復雜,數字時代信息的獲取十分便利,學生易受金錢至上等浮躁的價值觀影響,加之醫療糾紛、醫患關系緊張等負面事件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7],從而對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情感造成消極影響。來自不同地區和家庭環境的學生入學后接受相同的專業教育以及長時間的校園集體生活,他們的知識面和信息渠道趨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戶口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家庭背景的差異導致的對藥學專業認同的差異,使得在這些方面背景不同的學生在專業認同感得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高職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現為隨著年級的升高專業認同感水平逐漸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帶著美好的專業愿景進入學校,而學校也對新生安排了職業養成和專業課程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認同度,這使大一新生對本專業逐步建立起信心,專業認同感問卷的各個維度得分均較高[8]。隨著時間推移,學生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新鮮感降低,不少學生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比如沉迷網絡、缺少上進心、逃課等,專業認同感水平逐漸降低。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專業認同感水平高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P<0.05),這是因為學生干部接觸學校機構和教師的機會更多,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更容易接觸優質的專業資源[9],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比普通學生要高,專業動力更強。這些差異使得學生干部比普通學生有更高的專業認同感水平。針對這些現象,學校要在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方面發揮能動性。
本研究顯示,選擇藥學專業的原因為“喜歡”的學生專業認同感得分最高,而由于調劑或其他原因選擇藥學專業的學生專業認同感得分較低,這與施琦淵等[10]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能是因為喜愛藥學專業的學生具有更積極的情感傾向,更愿意花精力去克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而出于其他原因選擇藥學專業的學生因為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導致其沒有足夠強的內生動力投入專業學習當中。此外,報考時對藥學專業的了解程度越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就越強。
4.1.1 重視專業認知教育 根據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論[11],大學教育是影響人生職業生涯的關鍵環節,醫學院校對學生的專業認知教育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一年級是專業的啟蒙階段,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環境適應教育以及專業學習方法的指導,二、三年級是專業認知的發展階段,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四、五年級則是專業認知的提高階段,學校要著力保障學生的實習質量,提升其就業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
4.1.2 優化教學模式 在教學方面,學校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尋找適合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校內可以加強專業社團建設,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與專業相關的活動,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另外,藥學專業課程設置應注重與產業實踐相結合,學校要增加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探索現代學徒制[12]等協同培養的新模式,把課堂搬進企業,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參與與真實生產高度吻合的實訓操作,在學習中接觸先進的設備和管理,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4.2.1 以興趣為導向指導學生選擇專業 當前,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家長的意見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作用。作為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幫助其正確認識自我,結合自身興趣以及特長選擇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學生會自覺投入更多努力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上。高中學校有關部門和教師要做好學生填報志愿的指導,利用豐富的渠道為學生提供各專業的相關信息,提高其對各個專業的了解程度,幫助其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高校也應積極進入高中進行專業普及。新生入學后,學校要第一時間進行專業認知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激發專業興趣,進而增強專業認同感。
4.2.2 提高藥學相關職業的社會地位 藥學相關職業在社會上的評價與認可程度將直接影響在校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目前,藥學專業在社會上的關注度普遍不如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等。大眾通常認為藥學專業的就業崗位是藥劑科發藥員、藥店銷售、醫藥代表等,對藥學專業的認知相對狹窄和片面。因此,藥學專業還需積極爭取社會的重視和支持,提高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爭取更高的社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