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視覺文化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插畫作為兒童刊物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僅承擔著傳遞信息、輔助理解的基本功能,更在塑造兒童審美觀念、激發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兒童對插畫的審美偏好不僅深刻影響著兒童的閱讀體驗,也對兒童刊物的采編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以兒童插畫為例,從多個維度探討兒童插畫審美偏好研究對兒童刊物采編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美術大辭典》(2002)中指出,“插畫使附在書刊中的圖畫有的印在正文中間,有的用插頁形式,可以是線描圖,也可以是著色圖,包括中國畫、版畫、漫畫和西洋畫等畫種,對正文內容起形象的補充說明和藝術欣賞作用。”
插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僅是孩子懵懂時期最早感受世界的手段,也是喚起兒童美學反應、培養兒童審美知覺的重要途徑。審美偏好是個體審美心理活動的選擇性和指向性。它表現為個體對某類客體或某種形態、風格、題材的藝術品優先注意或優先審視的心理傾向。就兒童刊物而言,插畫審美偏好與兒童心理發展的契合程度,直接影響著兒童對刊物的接受度和閱讀興趣。
插畫促進兒童審美情感的培養
審美情感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愉悅、滿足或感動的心理體驗。對于兒童來說,插畫中的色彩、構圖、情感表達等因素都能引發他們的審美情感。當兒童對插畫的審美偏好得到滿足時,他們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不僅有助于培養兒童的審美素養,還能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兒童時期是個體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往往依賴于直觀、生動的視覺元素。插畫以其豐富的色彩、多變的形狀和生動的形象,成為兒童與刊物內容進行情感溝通的橋梁。通過插畫,兒童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情感,進而產生共鳴。
研究當代兒童插畫審美偏好的基本特征
瓦倫丁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英國女王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瓦倫丁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兒童的審美偏好有共通之處,比如6歲至7歲的兒童在審視或欣賞圖畫時顯然缺乏一種整體感,兒童們感興趣的只是圖畫中的個別具體事物。瓦倫丁通過選取120名3.5歲至6.5歲兒童進行審美偏好實驗,得到了兒童偏好動物、夸張、擬人風格以及色彩鮮艷的美術作品的結論。
了解并尊重兒童的審美偏好,有助于采編人員更好地把握兒童的心理需求,創作出更符合兒童需求的刊物內容。進入數字插畫時代,兒童的插畫審美偏好是否有新特點?筆者對120名4歲至6歲兒童進行了實驗研究,發現該年齡段的兒童插畫審美偏好有以下基本特征。
接受實驗的3歲至6歲兒童普遍對童話卡通風格插畫情有獨鐘。他們會注意到童話卡通風格作品擬人、可愛的特點,如“東西上面有表情,很好看”“喜歡旁邊的蘋果,上面有眼睛,圖里有一個花也長了眼睛和鼻子”。這一風格的作品往往突出和夸大了美術作品增強兒童親近感的特征,改變了美術作品中動物的神態和表情,使作品中的動物比真實的動物更可愛、更親切,消除了兒童對某些動物的恐懼感,增強了親近感。此外,由于這類風格的插畫突出了事物的某些特征,動作情緒表達直接且直觀等,如動物的表情、態度,事物的善惡、真偽等,使作品內涵變得易于察覺和理解。
3歲至6歲兒童普遍不喜歡漫畫風格的插畫,接近半數的兒童認為漫畫風格的作品造型難看,“很丑,頭怎么是橢圓形的,應該是圓形的”“公雞的眼睛怎么是往外的,手怎么一個大一個小”。可見,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還不能理解漫畫,漫畫強烈的夸張、變形,與現實有很大差異的視覺效果,讓兒童感到不可思議;而且這種夸張、變形與童話卡通風格的夸張、擬人比起來,讓他們感到害怕。
相對傳統手繪插畫,偏好現代數碼插畫
與傳統手繪相比,數碼插畫色彩定位與表述更容易進行印刷。傳統手繪插畫在印刷過程中,由于它必須經過掃描輸入到電腦,所以無論印刷人員怎樣精心校對和修正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色失真現象,但是,直接通過數字手段創作的插畫不僅避免了中間輸入環節的色彩失真,而且極大地方便了插畫的后期制作與發行,包括印刷、電子顯示、網絡傳播等,充分保證了數碼插畫在色彩定位與表述上的技術優勢。此外,借助數碼手段繪制的插畫往往能產生新奇的數字效果,比如可以在電腦上同時使用油畫與油畫棒這兩種“畫筆”進行創作,使藝術表現的可能性增大,使得多種藝術效果的融合成為可能。3歲至6歲兒童明顯感覺到了現代數碼插畫的獨特色彩和效果魅力,他們會做出“顏色很亮,很漂亮”“顏色最鮮艷”“頭發很黑,很漂亮”等涉及數碼插畫特點的評價。
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
在4歲及以下兒童中,內容是影響其審美偏好的首要因素,當一幅畫呈現在他們眼前,他們首先會搜尋畫面中自己喜歡的內容,如有的孩子說“我家里也養了小白兔”“我最喜歡兔子,我媽媽屬兔子”;而影響5歲至6歲兒童插畫審美偏好的因素呈現多樣化,包括插畫的色彩、風格、運用類型以及學前兒童自身的性別差異,如“很卡通、很好玩,表情動作都很可愛”“圖畫畫得很清楚、很完整”“藍色大象上一個黃色的帽子,特別好看”“顏色沒涂勻,沒有水彩筆好看”“背景很多,很好看”等等。
在性別差異中,興趣是審美偏好的影響因素。例如:雖然從總體上看,3歲至6歲兒童普遍不喜歡漫畫風格,但是不喜歡漫畫風格的男孩數量明顯比女孩數量少,這與男孩對抽象事物的興趣度更高相關。此外,社會化也是重要的審美偏好影響因素。比如畫面內容的有趣、好玩是吸引男孩的主要因素,這激發了他們的欣賞興趣。女孩則更注重人物造型是否漂亮、表情是否可愛,因此女孩比男孩更喜歡童話卡通風格,此外,女孩更注意色彩,而男孩比女孩更多地關注畫家畫得是否合理。
部分兒童表現出對插面藝術特征的認識和理解
兒童雖然對美的事物和表現美的事物的藝術品具有審美偏好,但兒童還沒有表現出對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藝術創作的技法、作品的神韻及內涵等藝術特征的審美偏好。大部分兒童的審美主要還是在顏色和內容范圍內的審美,他們不能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特征,但是通過筆者研究發現,兒童對插畫審美偏好已經超越這兩方面,比如他們會說“是動畫型的,很喜歡”“這張畫畫得很漂亮,上面的小熊畫得很好”“很好看,畫起來有點難”“就像漫畫一樣,很卡通很好玩,表情動作都很可愛”,部分兒童對插畫的偏好已經涉及風格、技法、造型設計、構圖等藝術特征。兒童的審美偏好受社會因素的影響,處于一種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時代性。
可見,兒童有著自己特有的審美特點,他們喜歡符合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的插畫,喜歡容易理解的作品;能夠引發閱讀興趣的畫面特征是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且是被他們認可的重要因素;此外,兒童的審美心理也受到教育等社會化因素的影響,是可以被引導的。
插畫審美偏好研究對兒童刊物出版的價值和意義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下稱《綱要》),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孩子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藝術教育內容和要求是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綱要》明確提出,美術欣賞必須時刻追隨兒童關注的熱點,始終把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放在第一位,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內容,使現實生活與美術欣賞融為一體。這也給兒童刊物出版指明了插畫采編的內容方向。
推動兒童刊物的創新發展,提升刊物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插畫審美偏好的研究為兒童刊物采編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向。通過深入挖掘兒童的審美偏好和心理需求,采編人員可以探索出更多符合兒童特點的插畫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這種創新性的探索不僅有助于豐富刊物的視覺元素和表現形式,還能夠提升刊物的整體品質和影響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兒童的審美需求和閱讀習慣也在不斷變化。深入研究插畫審美偏好,可以了解兒童的最新需求和趨勢,為兒童刊物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出版機構可以根據兒童的審美偏好,調整插畫的風格和表現形式,創作出更加符合兒童需求的刊物,從而推動兒童刊物的創新發展。
在競爭激烈的兒童刊物市場中,刊物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直接關系到其生存和發展。插畫作為刊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審美偏好直接影響著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選擇意愿。因此,采編人員在采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審美偏好,選擇或創作符合兒童審美的插畫作品,以提升刊物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例如,采用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和富有創意的構圖,以吸引兒童的眼球并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培養兒章的審美素養和創造力,引領兒童閱讀風尚
插畫不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培養兒童審美素養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欣賞和創作插畫,兒童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同時,插畫創作過程中的創意構思和表現手法,也能夠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采編人員應注重插畫作品的審美價值,選擇或創作具有藝術性和啟發性的插畫作品,以培養兒童的審美素養和創造力。
插畫審美偏好的研究有助于采編人員把握兒童閱讀的最新趨勢和風尚。通過了解兒童的審美偏好變化,采編人員可以及時調整刊物的風格和定位,以滿足兒童的閱讀需求。這種以兒童為中心的采編理念,不僅能夠提升刊物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夠引領兒童閱讀風尚的潮流。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將接觸大量的兒童刊物,兒童閱讀兒童刊物的過程是一個藝術欣賞過程。優秀的兒童刊物能通過插畫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體驗美,同時提高欣賞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對兒童刊物出版人而言,重視兒童刊物插畫,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具有重要意義。
美育教育是培養兒童審美素養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兒童刊物中的插畫,可以向兒童傳遞美的理念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學會欣賞美、創造美。當插畫審美偏好得到滿足時,兒童會更加愿意接觸和欣賞美的作品,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素養和創造力。
研究發現,兒童偏好數碼插畫,他們對數碼插畫的色彩特點與新奇效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手繪插畫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何引導兒童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是我們應當思考的一個問題。對于出版人而言,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去感知并欣賞周圍的世界,培養兒童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是責任所在。提供多樣的插畫風格、類型是具體可行的手段。兒童刊物的插畫風格、類型越多,越有助于提升兒童的審美素養,有助于他們心靈的成長。
促進兒堂對刊物內容的理解和吸收,增進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的效果
兒童有著與成人不同的審美偏好特點。“兒童要學會看圖識字,所以圖畫必須畫得清楚、逼真,使他們對圖畫要傳達的意思了解透徹。”1990年前后,德國的教育家就已經認識到,通過兒童圖畫書使兒童從刊物中得到消遣增進他們對圖文的理解是多么重要。并且研究了解到,只有根據兒童的審美特點設計的刊物,才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發揮出版物的育人引導作用。因此,出版人在策劃和設計兒童刊物時,必須考慮受眾的審美偏好特點,并提出設計要求。
插畫作為兒童刊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當插畫符合兒童的審美偏好時,能夠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通過插畫與兒童進行互動和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系和溝通。同時,父母還可以借助插畫向兒童傳遞知識和價值觀,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插畫審美偏好對兒童刊物出版的價值和意義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影響著刊物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還影響著對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與塑造。同時,插畫審美偏好還推動著兒童刊物的創新發展、促進著兒童美育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增強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應該高度重視插畫在兒童刊物中的作用和價值,深入研究兒童的審美偏好心理特點,創作出更多符合兒童需求的優質插畫作品,為兒童刊物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未來,隨著Al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插畫創作將迎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戰。通過利用AI技術可以提高插畫的創作效率和質量,同時保持對兒童審美偏好的尊重和關注。通過技術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將創作出更加符合兒童需求的插畫作品,為兒童刊物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