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飛
初冬的清晨,清爽明朗。12月13日,在瀟河園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廠區內,廠房儲存車間堆放著形似正常砂石的碎石塊。山安立德總經理賈立軍告訴記者:“這些碎石塊其實是由固體廢棄物破碎整形而來,可成為制備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水穩的原料。廠區內的路面、路緣石、地板磚等,都是立德對收集來的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的結果。”
建筑垃圾屬于大宗固體廢棄物,傳統的處理方式以填埋、自然堆放為主,這樣不僅占用土地資源,還會產生環境問題。目前,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35億噸,而資源化率卻不足10%。“把建筑固廢轉變為可用的資源產品,不僅符合‘雙碳’大背景下對建筑領域的節能減碳要求和‘無廢城市’等政策的需求。而且,由于原生砂石材料限制開采,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建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山安立德總工程師趙文婧介紹。
在此背景下,山安立德與山西安裝依托山西省技術創新中心平臺,住建部、住建廳2022年科技示范項目,開展了相關的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通過自主研發+先進技術引進方式,形成了建筑垃圾預處理關鍵技術、預處理中的破碎篩分裝置研發、再生產品關鍵技術,應用于瀟河產業園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再生骨料填筑路基項目應用于臨汾甘亭工業園區道路工程項目,為建筑垃圾處理提供了成套解決方案。
建筑垃圾資源化首先需要對建筑垃圾進行預處理,立德通過多級破碎、多級篩分、多種分選,對建筑垃圾進行階梯開發,實現了技術創新,形成了獨特的“三分”技術(分類、分離、分選)、“兩化”工藝(強化、活化)及配方技術。提升了建筑垃圾篩選分離效率、破碎效率、回收打包效率,解決了建筑垃圾破碎、篩分純凈度方面的難題。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系統,可以在建筑垃圾產生現場就地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篩分,得到再生骨料,減少拆遷垃圾運輸成本,就地實現“變廢為寶”。
通過篩分機后,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供再生產品生產線使用。將建筑垃圾破碎篩分得到的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骨料生產再生混凝土通過多次實驗論證,改良配合比,擴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再生混凝土產品中的適用范圍和占比降本增效,實現建筑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同時,滿足相關標準的質量要求,除再生混凝土的開發外,趙文婧說:“立德積極探索,深入拓展研發特殊混凝土,如彩色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防輻射混凝土等,以滿足現代化城市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的不同需求,開發了適用于不同建筑垃圾處理環節的建筑垃圾挑揀回收裝置,提高分類回收效率,使建筑垃圾預處理裝置具有垃圾分類儲存、鋼筋打包降噪防揚塵等功能。”
山安立德高度重視專業人才培養,通過外引內培,建立企業人才梯隊,推動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搭建固廢處理專業人才培養平臺。同時,成立固廢研究及產品應用研發中心,把握固廢產業新趨勢,引領固廢處理新方向。山安立德注重科技研發投入,主編及參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9項,獲取并持有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山安立德推動數字技術發展融合,構建智能綠色的固廢資源化5G智慧工廠,全面提升工廠全面感知能力、優化協同能力、預測預警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加速付費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助力行業轉型高質量發展。
山安立德總經理賈立軍表示,山安立德將不忘綠色初心,牢記環保使命,彰顯國企擔當,守正創新,接續奮斗,以建設“無廢城市”為己任,全力打造“國內知名、行業領先的固廢處理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