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郭曉翠 張在金
關鍵詞:紅醫精神;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基因問題,明確要求:“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中央蘇區期間孕育的紅醫精神是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在醫療衛生行業中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2]。紅醫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充分體現了革命戰爭時期醫務人員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崇高情懷、深刻揭示了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尚的精神風貌與道德品質,是對建黨百年來廣大醫務人員工作歷程的全面總結。
紅醫精神作為革命戰爭年代孕育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幫助醫學生樹立堅定政治立場的精神法寶,也是教育醫學生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的重要武器,承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將紅醫精神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育才與育德的有機統一,有助于堅定醫學生的理想信念與政治方向,筑牢醫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進醫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認同,對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一流醫務工作者具有重要價值。
夯實過硬的專業功底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矢志不渝的追求,醫學院校作為未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培育基地,將紅醫精神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法寶。充分發揮紅醫精神在育才與育人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以紅醫高超的醫療技術和踏實的工作作風為廣大醫學生提供價值引領,不斷強化醫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激勵醫學生鉆研醫術,激發醫學生強烈的責任心,以精湛的醫療技術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以維護人民健康為價值追求,以搶救患者生命為奮斗目標,努力培育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療衛生事業接班人。
埋頭苦干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為保障革命的有生力量,紅醫戰士以無私奉獻、埋頭苦干的優良作風,在槍林彈雨中搶救無數生命。紅醫精神彰顯了革命時期紅醫戰士任勞任怨、甘于奉獻的崇高情懷,充分發揮紅醫精神對醫學生的育人功能,以先進的思想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行為激勵人,有利于強化醫學生的奉獻意識和醫德培養,培養醫學生的以醫為業、無私利他的醫德風尚,樹立醫學生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職業理想,營造醫學院校優良的學風和校風。
紅醫們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對同志謙虛誠懇,對患者無微不至,對工作認真負責,對醫術精益求精,以滿腔熱忱贏得了革命事業的偉大勝利,他們是醫學生踐行初心使命的光輝典范。紅醫精神作為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資源,將其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進一步強化醫學生的使命擔當,提高醫學生的道德修養,助力醫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進一步督促新時代的醫學生扛過紅醫戰士的大旗,為醫療事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接續奮斗。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道:“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3]。高校以課程教學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紅醫精神是在中國革命特定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特殊價值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軍民在醫療衛生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先進精神文化[4]。紅醫精神蘊含著豐富的醫學人文及思政元素,是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醫學教師要結合紅醫精神的特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醫學專業課的雙重育人功能,切實有效地將紅醫精神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增強紅醫精神融入的教學實效。教師要以紅醫故事為主題,深入挖掘與課程相關的紅醫典型案例,選取代表性的紅醫故事融入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養教育、人文情懷教育,讓醫學生深刻感悟紅醫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強化醫學生的紅色記憶,鼓勵醫學生爭當有情懷的卓越醫生。二是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滿足紅醫精神融入的教學需要。教師可邀請紅醫老戰士到校講述紅醫歷史,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在紅色座談中感悟紅醫精神,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養成刻苦鉆研的釘子精神,培養學生英勇無畏、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此外,在開展醫學人文課程學習時,教師要恰當利用多媒體、視頻等教學工具,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片、紀錄片等影視資源,讓學生在影視作品中感悟紅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為民情懷。
紅醫精神“是中國革命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在人民衛生事業創建發展的戰爭年代里所形成的紅色文化瑰寶”[5]。網絡信息時代如何將紅醫精神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紅醫精神走深走實,就必須抓住網絡空間這一重要載體,構建具有紅醫特色、滿足醫學生實際需求的網絡教學模式。紅醫精神融入網絡教學,一是打造網絡學習平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現實需求,通過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QQ、微博等信息平臺宣傳紅醫精神,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形式呈現紅醫精神,增強紅醫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鮮活的紅醫故事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官方媒體是傳播紅醫精神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借助官方媒體開發紅醫精神學習專欄,及時、準確地為廣大醫學生推送紅醫精神研究現狀和實際成果,鼓勵廣大醫學生傳承和弘揚紅醫精神,激勵醫學生樹立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二是優化網絡教學環境。網絡空間是各種思想文化交鋒的新戰場,醫學院校要著力提升學生網絡信息甄別能力,多以新媒體形式呈現紅醫精神和醫學人文;教師要以紅醫精神的時代價值主導網絡空間,牢牢掌握網絡教學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加大紅醫人物的正面宣傳,堅持正面紅醫人物報道,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構建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環境。
紅醫精神是開展醫德教育的寶貴精神財富,醫德教育不僅要加強理論的積累,還要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再現紅醫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特征。一是利用紅醫人物激發奮進之力。教師要積極開展以紅醫精神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紅醫故居,到革命老區走訪紅醫后代,聆聽革命時期的英雄故事,了解紅醫戰士的革命史實,感悟醫務人員“不畏艱苦、無私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品質,讓紅色人物“活”在醫學生心中,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崇高、仁愛的醫德醫風。二是借助紅醫遺跡再現歷史情景。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土紅色資源,帶領學生參觀紅軍衛生學校、紅軍醫院、紅醫紀念場所等,結合課內教學與實踐教學,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融合,通過實地考察學習,樹立醫學生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高尚情懷,激勵醫學生主動擔負建設健康中國的時代使命,積極投身于人民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醫科院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并聘請醫學生擔任校史館講解員,以身邊的紅色資源教育人、感染人,厚植醫學生的紅色基因,追尋紅色足跡,賡續紅色血脈。
高校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高等教育的目標、功能定位及走向[6]。校園文化對醫學生的思想塑造有著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作用,以紅醫精神占領校園信息高地,共建紅色校園環境,是實現紅醫精神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徑。一是建設校園紅色文化環境。醫學院校要充分挖掘本土的紅色文化資源,利用板報、校報、宣傳欄等定期展示紅醫故事,將紅醫精神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的呈現;在校園建筑、學校館舍、校園雕塑中融入紅醫精神元素,依靠當地紅色資源建設紅色校史館、紅醫教學樓等,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領悟紅醫精神的深刻內涵,以紅醫精神鑄就最美校園,造就最美醫生。二是開展校園紅色文化活動。高校要積極開展“傳承紅醫精神,勇擔時代使命”的主題教育,以藝術形式再現、弘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先進事跡。如舉辦紅醫主題的辯論賽、知識競賽、開展以紅醫精神為主題的黨團活動等;成立校園紅醫宣講團,鼓勵醫學生做紅醫故事的宣講員,讓醫學生在聽紅醫、講紅醫的過程中學習紅醫精神,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回首崢嶸歲月、感悟奮斗歷程、積蓄奮進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88.
[2]孫幫寨.論紅醫精神及其時代價值[J].贛南醫學院學報,2020,40.
[3]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8(01).
[4]孫幫寨,鐘世華.紅醫精神的科學內涵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1,34(7):820-825.
[5]劉寧,戚燕,肖游章.紅醫精神視域下的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1,34(7):812-815.
[6]季惠斌,郭秀芝.依托紅色歷史資源 助力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4(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22B074)”及遵義醫科大學2022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1.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娟 郭曉翠1;2.遵義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張在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