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錦
(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00)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引爆了信息資源,其中以慕課、微課、思博課的出現為代表,實現了教育事業和信息化技術的有機結合,數字教育資源應運而生。 因“互聯網+”教育模式具有開放性、便捷性、可移動性等特征,受到我國教育行業的青睞和熱捧。 英語作為高校教學的基礎類課程,英語教育專家、學者以及教師也在加強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研究,希望在未來的高校教學模式改革中,尋找出一條契合我國實際國情的數字資源教學輔助工具應用體系,并實現和課堂教學的結合。 由時代造就出來的信息化媒介工具,可以讓大量的教育資源不受時空限制,實現在師生群體中的快速傳播,對教育事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這可以使我國教育理論內涵更為豐富,實現理論的全面外延,同時也會為教學資源的智能開發提供更多的可能性[1]。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全面加快,教學生態體系被徹底重塑,師生角色之間的關系也被全面打破,教學規律、策略、手段、方法都需要站在新時代背景下重新審視。 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需實現深度融合,引領創新,以信息化技術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體現出信息化技術在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引領和支撐價值。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如何對全新的教學模式帶來支撐,如何使用智慧化教學工具為高校英語的實踐教學賦能,如何利用智慧化的教學手段達成教學目標,優化整體的教學質量,值得所有的高校教育從業者深度思考。 為此,在高校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利用Fif 口語系統、Welearn、U 校園、愛課程等教學手段,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從根源上解決高校英語教學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改善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化發展需求[2]。
在高校英語的智慧化教學中,需要始終秉承建構主義理念,創造出英語“學、教、練、測、評、展”六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并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和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度結合,實現線上和線下資源的有效配置。 具體來說,其模型抽象如下。
一是學:這一維度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實際學情制訂差異化學習計劃,并為學生提供線上線下學習資源。 其主要內容包括《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新目標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U 校園數字化教材、Welearn 數字化教材等。 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進行資源的有效訪問及使用,進一步減少學生的線下學習負擔,優化整體教學效果。
二是教:這一維度主要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或其他信息化平臺進行課堂授課和線上輔導,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慕課等工具,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并提高教學效果。
三是練:這一維度主要是從英語學習的實踐角度著手,利用U 校園閱讀與寫作訓練系統、Welearn聽力訓練系統、Fif 口語訓練系統等,為學生提供閱讀、寫作、聽力、語音互動、電子習題、課堂練習、口語翻譯、對話等眾多訓練內容,讓學生可以實現對知識的深度挖掘及有效內化,改善個人的英語技能。
四是測:這一維度主要是利用U 校園試題庫、Welearn 試題庫、訊飛AI 考試系統等成熟的評測技術實現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全面評估,以便清晰直觀的了解學生的能力現狀[3]。
五是評:這一維度主要運用U 校園形成性評價功能、Welearn 功能,始終以OBE 理念為導向,讓學生可以把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指標設置成相應的過程性評價體系,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反饋和建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六是展:這一維度主要是以創造綜合展示和交流平臺為核心,讓學生運用課程報告、演講比賽、學術研討等不同形式,通過線下課堂展示自己的英語學習成果。
“學、教、練、測、評、展”六個維度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可以割裂其中某一維度。
這個階段的重點在于教師可以通過自行準備教學計劃,或是組織集體備課,梳理好教學內容、方法、策略和目標,同時也可以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制作任務學習清單。 之后,教師通過信息教育平臺,如學習通、慕課、雨課堂,創建班級,并邀請學生加入。 學生利用這些信息化教學平臺,傳送與本節課程有關的教學資源,并為學生發放預習任務學習單,學生根據預習任務學習單,結合已有資源進行課前預習,并完成任務。
在課中階段,教師需對學生自學疑難點進行精準記錄,并組織相應的小組討論發言及成果展示。同時,為從根源上解決傳統線下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難以互動的問題,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中的搶答、提問、投票、互動、點贊等眾多功能,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教師需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總結及評價。
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單元教學內容的全面總結及有效反思,同時布置相應的課堂與課后作業,實現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有效檢測。 學生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中的答疑討論模塊,針對自己的課后復習情況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的疑問發起討論,以尋求教師的幫助。 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結合本節課程內容,在信息化教育學平臺中發布自己的學習心得[4]。
此階段,教師與學生都是評價的對象,必須實行“雙向評價”。 在評價方式上,要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進行師生互評和生生互評。 評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綜合評估學生的線上學習狀況、任務完成水平、課堂表現態度、參與程度等。 另一方面,從整體上對教師的教學資源整合情況、設計情況、對信息化平臺使用的熟悉程度和資源處理整合的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 在評價維度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層次,對其進行多個方面的評價,如記憶狀況、理解狀況、知識運用和創新能力等。
以《高校英語泛讀》第五單元為例,分析基于信息化技術支持之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本單元主題是“bonds of love”。 在教材中共安排了兩篇文章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并通過母子和父子之間的對話形式闡述親子關系。 在這一單元中,其教學重點是第一篇課文Encore。 該文章是由James Purdy 寫的短篇小說。 在這篇文章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形式對母子的故事進行了講述,通篇使用的是口語體,內容簡潔,十分明了。 尤其是在對人物性格和心理進行描寫時,使用到的語言表達和修辭方法都非常合理,著重強調角色的性格特點,劇情引人入勝,是一部較為經典的敘事愛情小說,有一定的學習借鑒價值。 根據這一單元學情和教育目的,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共4 個學時[5]。
在Pre-reading 這一階段,教師需要設置和本單元主題相關的兩個問題鏈,并在學習通中發布預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課前學習。
1. 在日常生活中你與父母的關系如何?
2. 你的父母對你交朋友有不同的看法嗎? 你是如何解決分歧的?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進行預習。 教師只需要對每個組進行指導即可。 小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集體探討等多種方式來收集信息。 在課堂正式開始前,學生要以小組的形式匯報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反饋和客觀評估,引入本單元“bonds of love”主題,并對bonds 一語雙關的意義進行深入剖析。 教師需要就課本題目Encore 提問,讓學生講講對這一詞語有什么樣的理解。
在課中這一階段,學生需進行分享及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課文的主題“bonds of love”,隨后提出問題:
1. 為什么這個故事的標題是“Encore”? (Why is the story entitled with a word “Encore”?)
2. 你有自己喜歡的頭銜嗎? (Do you have any preferred titles of your own?)
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對文章進行學習,尋找問題答案,并提出自己的學習疑惑[6]。
在While-reading 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利用學習通平臺,為學生搭建好知識學習的“腳手架”,并明確語言、知識、價值觀、情感學習目標,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 基于文章語言、內容、結構三個不同的維度,實現對閱讀材料的梳理,并提出學習疑惑[7]。在線下學習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有目標地減少“腳手架”帶來的作用,體現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并通過小組學習和全面探討,結合課文內容和本節課程的教學重難點,給出三個問題,直接發布在學習通平臺中,將其作為學生的探索任務。
Q1:“Encore”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這個詞從來沒有出現在故事中,那么它與故事有什么關系呢?你認為作者為什么用它作為標題? 它對故事的情感基調有何影響?
Q2:《月亮有多高》是一首什么樣的歌?
Q3:從文本中選擇一個場景,并為其創建故事板。 你可以畫一些簡單的圖片來展示。
在課中這一階段,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學生可以深入直觀地了解短篇小說的結構和寫作方式,明確母子之間的關系以及兩人之間存在的矛盾和沖突,形成對親子關系的深刻理解。 同時對現實生活中與其相似的問題進行自主反思,明確問題的正確解決方式。
在After-reading 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布置寫作任務,目標在于以讀促寫,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對話立體結構形式進行模仿,寫一篇和親情有關的小故事,同時提交到線上平臺。 教師可以從線上平臺中選擇兩到三篇的優秀作品,將其作為課堂的優秀成果進行展示。 學生以書面語的方式對自己的故事進行講解,并在小組內進行發言,表達一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并通過小組溝通,尋找親子關系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 教師可對學生的任務表現情況進行評價。
在教學評價時,需要貫穿課前、課中、課后三個不同的階段,將思辨能力、認知情況、技能水平、情感情況融入評價體系中去,保障整個評價過程的全面性和系統性[8]。 具體來說,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在高校教學評價中,主要是綜合學生在信息化平臺使用過程中的后臺數據以及教師觀察所得,進行總結性評價與立體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以學生的個人表現、小組表現、研究成果等內容為主;立體性評價以學生的人際互動、課堂活動、參與程度等內容為主,其評價內容如表1 所示。

表1 課程教學評價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我國高校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信息化教育下,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逐漸受到了我國高校的重視,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部分高校開始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 文章通過對信息化教育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以實際案例,提出了具體的設計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