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
——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

2024-01-06 06:42:36孫晉坤黃瀟婷章錦河邢哲銘郭籽萌
旅游學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理論旅游研究

孫晉坤,黃瀟婷,章錦河,肖 瀟,邢哲銘,郭籽萌

(1.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2.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3.黃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江蘇南京 210023;4.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游學院,海南三亞 570228;5.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社區資源與發展學院,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85004;6.貴州大學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引言

一直以來,旅游被認為是愉悅身心、消除日常疲勞的幸福活動,而旅游過程中游客的消極感知或狀態往往被忽視[1]。究其原因,在以價值為導向的人本主義研究范式和積極心理學的深度影響下,目前旅游感知與行為研究主要聚焦于游客的積極狀態,包括滿意度、愉悅、福利和身心恢復等[2]。后現代主義視角下身心一元論的研究路徑表明,消極心理和生理狀態對積極心理狀態的影響不容忽視[3]。其中,疲勞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消極狀態,例如我們熟知的審美疲勞、社交疲勞、身體疲勞等[4]。實際上,由于空間的移動性、時間的有限性、動機的敏感性以及行程的綜合性,疲勞在旅游活動中非常容易發生[1]。疲勞在現代旅游活動中更具普遍存在,自駕游與自由行等出游模式中游客服務自洽的流行、時空收斂背景下旅行節奏的加快、全球化知識擴張導致的旅游產品同質化的蔓延、家庭游盛行下老人與兒童陪護的增加等[5-8]。與此同時,疲勞對旅游體驗亦具有潛在的負面影響,如審美疲勞導致游客滿意度的下降[4],身體疲勞導致游客放棄行程中某些景點。因此,在我國著力打造幸福旅游產業的要求與背景下,如何系統認識、理解和應對旅游中的游客疲勞是亟待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

然而,旅游疲勞的相關研究十分薄弱。有關疲勞的研究由來已久,19 世紀50 年代,疲勞對鐵路工人健康的影響最先受到關注[9]。之后幾年,Scie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等權威期刊連續刊出了多篇關于疲勞的研究成果[9]。自此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疲勞研究的浪潮,僅2021年全球發文量就超過1800篇,足見其在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地位。疲勞研究興起于醫學,之后在心理學、行為學、體育科學和交通運輸學等領域逐漸得到廣泛關注。多學科與跨學科研究趨勢明顯。疲勞已成為人類感知與行為研究的重要內容。然而,在具備高度的移動性和交互性特點的旅游活動中,旅游疲勞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旅游疲勞是由什么引起的?有哪些表現形式?對旅游活動具體有哪些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旅游疲勞?這些基本問題仍然不得而知。

基于以上考慮,本文的目的是在借鑒其他學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探索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進而構建旅游疲勞研究的初步框架,以期拓展旅游行為研究的理論體系,并為進一步完善游客管理和旅游服務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啟示。

1 文獻回顧

1.1 疲勞的內涵與發生

疲勞最初是一個醫學術語。隨著其他學科對疲勞的逐漸關注,其內涵得到進一步的延伸。疲勞可分為疾病相關疲勞(如癌癥相關疲勞)和非疾病相關疲勞(駕駛疲勞、同情疲勞、工作疲勞、運動疲勞)[10]。由于其在不同領域的關鍵特征存在差異,各學科的關注點已有不同側重。比如,駕駛疲勞是指一種由于大腦機敏性降低導致的在駕駛認知和精神運動型活動中機體性能削弱的狀態,20%左右的交通事故由駕駛疲勞直接導致[11];同情疲勞是指護理人員對顧客的痛苦給予同情或忍讓的能力或意愿的下降[12]。綜上,一般地,疲勞是指由于疾病或人的身體和大腦高度運行,導致機體運行效率逐漸下降的狀態[13]。疲勞在生理上表現為體能下降、肌肉酸痛或困倦感增加,在心理上表現為動機、興奮度、機敏性、注意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的減弱[14]。

1.2 疲勞的維度與影響因素

有關疲勞測量與評價的探討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單學科到多學科,從一維到多維,從一般到具體。由于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疲勞特性存在差異,半個世紀產生了數十種疲勞量表。代表性的疲勞量表包括疲勞量表(fatigue scale,FS),疲勞影響量表(fatigue impact scale,FIS),多維疲勞清單(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和瑞典職業疲勞清單(Swedish occupational fatigue inventory,SOFI)[15]。其中,FS 適用于患者和普通人群,包括生理疲勞和大腦疲勞兩個維度[16]。FIS 則進一步劃分為3個維度:認知維度、生理維度和社會維度,其中,社會維度涉及社交、情感、動機等內容[17]。Smets 等針對以往多維量表存在過長且包含不直接相關題項的問題,開發出包含更加具體的5 個維度的MFI:一般疲勞、身體疲勞、活動受限、動機減弱、大腦疲勞[18]。隨后,針對工人的疲勞,?hsberg 等通過因子分析識別出5 個維度的SOFI,具體包括能量不足、身體透支、身體不適、動機下降、困倦[19]。

雖然各類型疲勞基于不同情景、不同主體以及相關活動,其主要影響因素存在一定差異,但一般可概括為3類:主體因素、中介因素和客體因素。其中,主體因素是指活動主體的特征,包括性別、個性、性格、身體條件等,如身體條件是影響工作疲勞的重要因素[20]。主體因素是疲勞產生的本底因素,一般情況下較為穩定。中介因素是主體參與活動前后的準備和恢復狀況,主要包括睡眠狀況、飲食狀況、心理壓力、身體和心理準備以及參與活動前后之間相關因素等[21]。中介因素是相對短期的、易變化的因素,因此是比較易干預的因素。客體因素是與活動直接相關的變量,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強度、活動方式、活動環境等。例如,駕駛時間的長短與駕駛疲勞的產生直接相關[22],工作強度則是產生工作疲勞的主要因素[20]。客體因素是影響疲勞最關鍵、最復雜的因素。

1.3 旅游疲勞相關研究

目前有關旅游疲勞的研究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主要集中在旅游疲勞的內涵界定與量表開發,旅游疲勞對旅游體驗的影響,以及針對審美疲勞、旅行疲勞等細分領域的探討[1,4,23-27]。Sun等將旅游疲勞定義為,由過度的旅游活動導致的游客體能下降、興趣減弱、情緒低落或認知受損等的生理或心理狀態,并進一步開發了旅游疲勞量表,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工具[1]。在此基礎上,Teichert 等發現旅游疲勞是解釋多目的地旅游體驗中位序效應的關鍵變量[23]。王美勤等針對旅游審美疲勞這一細分類型,深入剖析了其表現特征、形成機理與緩解措施,是旅游疲勞研究的又一積極探索[4]。相比疾病相關疲勞,旅游情境下的疲勞與非疾病相關疲勞更為相似[1]。旅游疲勞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過度的旅游活動,如高度的移動性導致的全方位的身體疲勞,密集的審美、社交、求知、獵奇等活動產生的多維的大腦疲勞。然而,旅游疲勞是在非慣常環境下與旅游各要素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由于旅游動機的敏感性和旅游活動的綜合性,旅游疲勞與其他領域在特定情境下的疲勞存在顯著差異,比如疲勞表現更為復雜、動機疲勞更易發生等[1]。

2 研究設計

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化訪談的方法收集數據資料,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處理,以期探討、明晰游客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論是從原始資料中挖掘并構建理論的常用的經典方法。具體而言,扎根理論是在系統收集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某特定現象與事物的核心概念,進而通過建立這些核心概念之間的聯系而形成理論[28-29]。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第一,目前國內外有關旅游疲勞的研究仍處在初期探索階段,旅游疲勞相關理論體系仍處于“黑箱”狀態。與此對應,扎根理論的優勢之一便是通過對原始資料的梳理和挖掘,以開展未知話題或領域的探索性研究。第二,游客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涉及復雜的過程性因素和關系,一般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在處理此類問題時針對性不強,且難度較大或無法處理,而扎根理論則是開展特定現象與事物過程性、故事性的建構式研究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30-31]。因此,扎根理論適用于游客旅游疲勞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的探索性研究。

2.2 資料收集與整理

半結構化訪談采用理論抽樣方法選擇受訪者,即按照研究需求選取能夠為概念發展和理論構建提供最大且有效信息量的游客作為調研對象[31-32]。根據文獻回顧部分對疲勞的剖析,旅游活動中的疲勞可能表現在身體、動機、情感和認知上的疲勞。同時,考慮到旅游疲勞的復雜性,其在不同場景下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征,比如山地旅游、人文旅游和自駕游等場景下游客生理和心理的顯著差異。因此,遵循理論飽和的原則,本研究采取了最大差異的信息飽和法,在選擇受訪者時增加了特定地點和場景的數據收集,以提高結果的穩健性[31,33]。具體調研案例地包括周莊古鎮、黃山風景區、南京博物院、美國西部自駕游環線,其中,對美國西部自駕游受訪者采用線上訪談。首先,美國西部自駕游歷時最久,長達5 天~20 天,景觀豐富,游客長途跋涉、自我服務,預計是旅游疲勞最為顯著的場景。其次,南京博物院規模宏大、館藏眾多,半天甚至一天的參觀之后容易出現認知上的疲勞。然后,黃山風景區山路起伏、臺階無數、驚奇險峻,很容易導致身體上的疲勞。最后,周莊古鎮作為國內率先發展旅游的古鎮之一,近年來陷入了同質化的困境,游客感知到的新奇度下降、神秘感降低等問題凸顯,動機上的和情感上的疲勞可能較為顯著[34]。

本研究訪談大綱是在梳理相關文獻并經多次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受訪者基本信息(性別、年齡、學歷、職業);第二部分為旅游疲勞相關的7 個開放性問題,包括您覺得旅游疲勞是指什么?請談一下您的有關旅游疲勞的一些經驗?您發生旅游疲勞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是什么?您認為旅游疲勞的具體表現有哪些?旅游疲勞對您的旅游活動產生了哪些影響?您是如何應對旅游疲勞的?您是否有其他關于旅游疲勞的想法?在正式訪談前,研究人員首先向受訪者解釋說明了旅游疲勞含義,確保受訪者理解本次訪談的主題,隨后進入正式訪談。

本研究的訪談開展于2019 年1—12 月期間。通過滾雪球的方式,連續在4 個案例地進行游客訪談。首先是美國西部自駕游游客的訪談。其中,第25~第28位受訪者的訪談文本均沒有出現新的概念和范疇,表明信息達到飽和。其次是南京博物院游客的訪談。在上述28位游客訪談資料的基礎上,本次訪談在第3~第6位受訪者均達到了信息飽和。然后是黃山風景區游客訪談,在上述34位游客訪談資料的基礎上,本次訪談的第1~第5 位受訪者的訪談文本均沒有出現新的概念和范疇。最后,繼續在周莊古鎮開展游客訪談,共訪談7位游客,所得文本作為后續檢驗理論飽和度的素材。以上每名受訪者的訪談時間為20分鐘~40分鐘,累計共收集、整理訪談文本3萬余字。最后,對受訪者進行編號,第一位受訪者編號為P01……以此類推,共46 位受訪者。受訪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N=46)Tab.1 Demographic profile of interviewees(N=46)

3 分析過程與結果

扎根理論方法的具體流程主要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以及理論的飽和度檢驗,最后再對得到的理論模型進行闡釋[29,31]。訪談資料分析的全過程均使用了持續比較的思路,對資料進行反復閱讀和提煉,并用于搭建、修正、補充和完善理論框架。

3.1 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也稱一級編碼,是通過對數據資料進行閱讀、分析找出反復出現的詞語、主體或概念,將文本資料的內容逐步進行概念化和范疇化的過程[31]。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首先仔細識別訪談資料中與旅游疲勞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相關的內容,并對其進行逐句編碼,期間應盡量采用原文語句作為初始概念和范疇的名稱與名稱依據,對那些沒能很好概括的語句則盡量用相關文獻資料的術語代替[28,30-31]。通過訪談資料的開放性編碼處理,最終得到92 個概念和13 個范疇,相關結果舉例見表2。

表2 開放式編碼舉例Tab.2 Examples of open coding

3.2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也稱二級編碼,是在開放式編碼得到的相對獨立的、分散的、關系不明的范疇的基礎上,建立范疇的歸屬或關系,即通過辨析初始范疇內涵的異同,進一步提煉出主范疇[30-31]。本研究在仔細梳理和分析13 個初始范疇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邏輯順序,最終抽取出4 個主范疇,分別為誘發因素、疲勞表現、行為效應和應對策略,詳見表3。

表3 主軸編碼分析Tab.3 Analysis of axial coding

3.3 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也稱三級編碼,是在二級編碼的基礎上以“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為核心范疇進行最后的歸納和總結,并將核心范疇與上述主范疇進行關聯,進一步明確主范疇和相應概念之間的關系,最后以故事線的形式構建出新的理論框架[30-31]。本研究構建出的游客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框架如圖1所示,圍繞核心范疇串聯起了主范疇和初始范疇的故事線,形成了較為清晰的游客旅游疲勞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脈絡,并以此構成了包含誘發因素、疲勞表現、行為效應和應對策略的理論模型。該理論模型不僅揭示了旅游疲勞的影響因素,也體現了其發生過程,即“誘發-表現-效應-應對”的故事邏輯,同時各主范疇之間亦存在一定的互動與反饋。

圖1 旅游疲勞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理論模型Fig.1 Mechanism,characteristics,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ourism fatigue

3.4 理論飽和度檢驗

在模型初步構建完成后,利用預留的周莊古鎮游客訪談資料(約總文本量的1/6)進行了理論飽和度的檢驗。結果顯示,在新的訪談資料中沒有發現新類屬和類屬間新的關系,表明在采用異質性案例和樣本檢驗之后,上述理論模型依然飽和,模型通過理論飽和度檢驗。

3.5 模型闡釋

3.5.1 誘發因素

游客旅游疲勞的誘發因素主要包括主體因素、中介因素和客體因素。主體因素即游客個體特性,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性別、年齡、職業、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身體狀況(疾病史、身體質量指數(BMI)、健康水平)、旅游經驗以及旅游偏好等。主體因素是影響旅游疲勞的本底因素,一般情況下較為穩定。一名受訪者這樣強調:“我平時體能狀況就很一般,從小就這樣,也有過鍛煉,但沒堅持下來。”(P03)中介因素即旅游前后準備和恢復的相關要素,包括旅游前后的睡眠狀況、飲食狀況、交通狀況、兩次旅行之間的時間間隔等。中介因素是相對短期的、易變化的因素。這一點與一位受訪者的回答相吻合:“我在第二天晚上睡得不太好,導致第三天精神不佳,也沒玩好,所以第三天晚上就換了一家好點的酒店,睡得很舒服,第四天精神就很好,也沒怎么覺得累。”(P06)客體因素是與旅游活動直接相關的因素,包括旅游目的地特征、旅游總時間、每天旅游時間、旅游強度、旅游方式(個人或組團、自由行或跟團游)、旅游動機、旅游陪護、隨身物品重量等。可見,客體因素是影響旅游疲勞關鍵因素,是未來干預的重點。正如一位受訪者提及:“南京博物院展館里可休息的地方太少了,背著旅行包站兩個小時很累,類似博物館在展廳設計時應該合理地配置休息設施。”(P30)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只要超過一定的“度”,游客便會產生疲勞。相比疾病相關疲勞,旅游情境下的疲勞與非疾病相關疲勞更為相似。喚醒理論和適應水平理論認為,非疾病相關疲勞產生的本質原因是過度的活動[35]。旅游活動中包含諸多的“度”,且表現出多維性,包括旅游時間,負重重量,旅行節奏的快慢,駕駛距離的遠近,景觀、休閑空間、娛樂活動和旅游商品同質化的數量和程度,一定時間內出游的次數等多方面內容。一旦超過了游客生理或心理適宜的“度”,便會產生旅游疲勞。如同質化風景看多了導致的審美疲勞[4],這一點在訪談資料中被多次提及:“美西大環線上有很多國家公園,有的存在顯著的同質化問題,就導致在游覽后面幾個國家公園時沒那么興奮了。”(P10)旅游活動的“度”也與游客片面追求旅游效益最大化關系密切,如游客在有限的出游時間內追求更長的日旅游時長、更大的旅游強度、更多的旅游景點等[29],“這次旅行的總行程太長了,剛開始幾天還很興奮,后面幾天就覺得很累,就特別想回家休息,下次出來玩一定不要玩這么多天。”(P11)因此,“急行軍”式的觀光游更容易疲勞。

3.5.2 疲勞表現

旅游疲勞作為游客一種復合狀態,其表現形式較為復雜。從生理和心理角度看,旅游疲勞的表現主要包括身體疲勞、興趣疲勞、情感疲勞和認知疲勞。其中,身體疲勞是指游客身體機能的下降,主要表現為移動性的降低、局部肌肉酸痛和力量減弱等。豐富的旅游活動伴隨著游客大量的能量消耗和肌肉活動,因此,游客的身體疲勞容易發生。同時,在現代化交通系統下游客流動性的增加、后現代潮流中服務自洽的流行、時空收斂下旅行節奏的加快以及家庭游盛行下對老人與兒童陪護的增加等新形勢下,游客的身體疲勞將更為顯著。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言:“這次出來玩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腰酸腿疼,走到哪都想歇著,尤其是最后幾天。”(P08)

興趣疲勞是指旅游動機、旅游資源等的下降,主要表現為對旅游或繼續旅游意愿的降低、興趣的下降、好奇心的減弱等。動機是旅游活動的驅動力。同時,新奇作為內置于各類旅游動機的核心要素,具有敏感性和易變化的特征[36]。旅游體驗的過程也是旅游動機逐漸得到滿足的過程。當某種需求得到滿足后,目的地的新奇感隨之降低[37],進而導致游客旅游興趣疲勞。一位受訪者提到:“早上來到南京博物院時非常開心,把第一個館的展品都好好看了一下,但到了后面幾個館,就看得很隨意了。”(P32)

情感疲勞是指游客對旅游活動各要素的喜歡和關心的減少,主要表現為喜歡程度、興奮度、神秘感和新鮮感等的下降。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有著諸多的情感互動與情緒表達,包括對遼闊荒野的喜愛、對黑色景觀的敬畏、對異域風情的好奇以及與游客和土著居民的社交等。然而,頻繁的互動與表達無疑會使游客對非慣常環境的興奮度、神秘感和新鮮感等的減弱,進而產生情感的疲勞[38]。正如一名受訪者所言:“在美西自駕時,一開始碰到美國人會比較主動地去搭訕,后面碰到的多了,聊得多了,之后就覺得沒意思了。”(P21)大腦重復接收外界相同或相似的信號是疲勞產生的主要原因[1,4]。因此,全球化背景下旅游產品同質化的蔓延將迫使游客的情感疲勞更為普遍。

認知疲勞是指游客認知能力的受損,表現為注意力、思維能力、反應速度、記憶力等一定程度的下降。認知能力包括大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39]。游客在短暫的假期中要觀察、注意、學習、記憶、分析大量新奇的事物,包括安排住宿和餐飲、認路、了解和學習不同文化、審美、參觀歷史遺跡、安全保障等。當大腦運行的強度超過了某種界限,游客則會產生認知疲勞。一位訪談者這樣說道:“早上到的南京博物院,看了一上午,11 點多的時候腦袋就有點發昏了,可能是用腦過度吧。”(P29)

3.5.3 行為效應

旅游疲勞是人與環境動態互動的復雜結果,其對旅游決策、體驗質量和重游意愿等行為具有顯著潛在影響。第一,旅游疲勞對決策制定具有較大影響。在旅游過程中,游客會不斷地權衡繼續旅游的成本和收益[40],其中疲勞是不可忽視的成本之一。在旅游疲勞程度較高的情況下,游客會改變后續行程,甚至放棄某些景點。一位受訪者強調:“本來我們還要去洛杉磯南部的圣迭戈轉轉的,無奈大家玩了大半圈之后都太累了,最后決定放棄這個點,直奔賭城。”(P30)

第二,旅游疲勞對體驗質量存在顯著影響。旅游體驗存在顯著的邊際效益遞減效應[36]。旅游疲勞是這一特征的潛在原因。旅游疲勞的產生伴隨游客體力下降、興奮度減弱、好奇心降低等消極狀態,進而導致其目的地感知質量的下降。正如一位女性受訪者所言:“我對黃石國家公園的整體感覺一般,周邊住宿太少了,要跑很遠,每天坐車要坐四五個小時,肯定玩不好,體驗不佳。”(P21)然而,也有受訪者表示,在爬山等活動中,雖然很疲勞,但非常開心。所以,旅游活動中是痛并快樂著,還是痛就不快樂,未來值得探討。

第三,旅游疲勞對重游意愿具有消極影響。從消費者購買決策理論看,滿意度與重復購買意愿呈顯著的正相關。但這一特征在旅游研究和實踐中被質疑。究其原因,Oppermann指出,即使游客對本次旅游經歷非常滿意,他們也未必會故地重游[41]。究其原因,以往消費者行為理論更多關注個體的功能性消費,而旅游的體驗性消費的行為規律與之存在一定差異。旅游疲勞作為滿意度與重游意愿之間調節變量,即便游客的滿意度較高,重游可能性往往并不顯著。一名受訪者說到:“爬山真的太累了,以后不管多好的山我都不會再爬了,簡直花錢買罪受。”(P36)

3.5.4 應對策略

受訪者實際采取或者聯想到的旅游疲勞應對策略主要包括3 種:主體提升、中介保障和客體控制。主體提升是指提升個體本底特性,旨在預防旅游疲勞,具體包括通過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普及旅游疲勞相關知識以提高公眾認知等。然而,游客的本底特性較為穩定,在短時間內較難提升。正如受訪者所言:“你們研究的這個旅游疲勞我覺得還是很有用的,回去后我要好好學習下,爭取下次出來玩可以少累一點。”(P15)“感覺自己體力太差了,出來玩太累了,以后還是要加強鍛煉。”(P10)

中介保障是指保障個體在活動前后身體和心理的良好準備和恢復,是預防和緩解旅游疲勞的有效途徑。游客方面,應注重旅游前良好的睡眠和飲食、身體和心理的調適、充足且合理的旅行裝備、旅游過程中合理的休息等。比如交通部門應加強各類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適性以及最后一公里的可達性,同時住宿和餐飲部門應注重客房的舒適性與食物的營養性等。正如受訪者所言:“這兩天吃得比較好,比較開心,比開始兩天的精神頭好很多,更有活力。”(P12)“感覺我買的這雙運動鞋非常好,很輕很軟,走起來不感覺累,以前出來玩裝備不行,準備不充分。”(P28)

客體控制是指控制旅游吸引物的特性和旅游活動的開展形式,使旅游疲勞最小化。對景區管理者而言,在區域層面,應注重目的地的差異化與個性化發展,明確景區特色與定位。在景區層面,應強調旅游產品和線路的創新性和多樣性,配置充足的休憩設施,增加必要的交通輔助工具,如纜車、觀光車、共享自行車等。對游客而言,應選擇與上次旅游差異較大的目的地,制定合理的旅行計劃,包括適宜的旅行總時間、每天寬松的旅游時間、多樣性的旅游線路等,同時尋找精力充沛、積極樂觀、風趣幽默、志同道合的旅伴也頗為重要。受訪者說到:“我們一起出來玩的好朋友都特別有趣,五六天玩下來沒有感覺一點無聊,雖然很累,但更多的是開心。”(P33)“我們這次特地把行程安排得比較寬松,所以玩了幾天狀態也挺好,體驗也很好,沒有感覺很累。”(P21)

4 結論與討論

4.1 主要結論

疲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普遍的身體狀態,其重要性已經得到醫學、心理學、行為學、運動科學和交通運輸學等學科的高度認可,跨學科研究趨勢明顯,其已成為人類感知與行為研究的重要內容。然而,旅游被認為是愉悅身心、消除日常疲勞的幸福活動,旅游過程中游客的疲勞往往被忽視。由于旅游活動的空間流動性、時間有限性、動機敏感性、行程綜合性等特征,旅游體驗中的疲勞亦客觀存在。然而,旅游疲勞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已有的旅游疲勞相關研究仍較為零散。由于旅游動機的敏感性和旅游活動的綜合性,旅游疲勞與其他領域在特定情境下的疲勞存在顯著差異,比如疲勞表現更為復雜、興趣疲勞更易發生等。因此,結合已有研究成果與旅游發展實踐,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探索性地構建了旅游疲勞的發生機制、多維特征與應對策略理論模型。旅游疲勞的理論模型由4 個主范疇(誘發因素、疲勞表現、行為效應和應對策略)和13個范疇構成。游客在參與旅游活動時,旅游疲勞在主體因素、中介因素和客體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漸形成,并主要表現出4種類型的疲勞:身體疲勞、興趣疲勞、情感疲勞和認知疲勞,其對游客的行為決策、體驗質量和重游意愿均存在顯著的復雜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游客可以通過主體提升、中介保障和客體控制3 方面策略對其進行預防和緩解。因此,旅游疲勞研究是對現有旅游行為研究理論體系的積極探索和有益補充。

4.2 理論與實踐啟示

本研究具有顯著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在理論方面,旅游疲勞的探討為旅游行為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內容。第一,旅游疲勞的理論框架構建是現有旅游行為理論體系的重要補充。游客的疲勞在旅游活動中容易發生且普遍存在。在疲勞早已成為跨學科的熱門話題的當下,旅游疲勞的相關探討卻鮮見于文獻。第二,旅游疲勞為行為決策、體驗質量和重游意愿等核心概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變量。消極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況對旅游活動的影響不容忽視,但以往研究常常忽略游客消極狀態在其中的作用。第三,旅游疲勞研究有助于推動學界關注旅游活動中的消極狀態。已有研究側重旅游體驗的積極方面,如滿意度、愉悅、福利和身心恢復等,而對消極方面的關注不足,包括害怕、恐懼、憎恨、痛苦、疲勞等。

在實踐方面,旅游疲勞研究為提高游客體驗質量和完善景區管理與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游客方面,從預防和緩解疲勞的視角,游客可以通過旅游計劃、目的地選擇、旅游時間、旅游強度、食宿安排等的合理調整,使旅游疲勞最小化。在管理者方面,景區管理者應從更多關注旅游產品轉變到更多關注人的需求特性。首先,以往差異化發展戰略多是從區域發展和競爭的角度出發,而旅游疲勞則從游客的角度給出了差異化發展的理論基礎。其次,為管理者從主要關注積極感知提升向兼顧消極狀態減緩轉變提供理論依據,比如通過強調旅游產品和線路的創新性和多樣性,配置充足的休憩設施,增加必要的交通輔助工具,如纜車、觀光車、共享自行車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游客的體驗質量。

4.3 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囿于研究者的知識和理論儲備,基于扎根理論方法的研究結果的普適性和有效性仍需在后續的研究中予以驗證。其次,在調研對象的選擇上僅考慮了中國游客,未能考慮跨國界的樣本情況。未來研究將針對跨區域和跨文化問題進行梳理和檢驗。最后,本研究側重從宏觀層面挖掘并構建旅游疲勞的理論框架,從而導致對每部分的討論略顯不足,未來研究將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混合方法進一步驗證、深化并拓展旅游疲勞的理論體系,以期增強其理論與實踐貢獻。

猜你喜歡
理論旅游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成人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午夜精品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第一视频区| 久久国产拍爱|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www亚洲天堂|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日韩在线影院|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123欧美字幕| 精品人妻AV区|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最新网址|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日本视频91|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成人亚洲|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无码aaa视频| 国产精品护士|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大全|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欧美国产另类| 第一页亚洲|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四虎综合网| 九色91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99热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