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如何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佩里(Perry P.)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意味著教師個人專業生活中的成長,包括信心的增強、技能的提高、對所任教學科知識的不斷更新拓寬和深化以及對自己在課堂上這樣做的原因意識的強化”[1]。基于佩里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理論,筆者結合3年多的名師工作室的實踐,探索形成了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研修范式(圖1),從培訓、實踐、科研3個方面開展培根、練能和鑄魂的教師發展研修活動,增強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信心,提高專業發展技能以及強化教學理解,促進青年教師成長。以常州市張勇衛名教師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為例探討相關的實踐與思考。
一、培根:增強專業信心
專業信心是教師基于對自身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而產生的勝任感。專業信心的增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基。其中,教師專業認知和專業品格是教師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保持堅定的關鍵因素,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要堅持“培根”。
(一)提升專業認知
1.專業閱讀
工作室提出了“與專家對話,促實踐自覺”的專業閱讀理念,結合工作室項目省教研課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體育單元教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系統開展主題閱讀。通過自主閱讀、互薦閱讀等方式,引導青年教師展開課程與教學、學科發展史、教育專著等方面的閱讀。項目閱讀按“確立閱讀主題—確立閱讀書目—成立閱讀小組—規定閱讀時間—書寫讀書筆記—交流學習心得”的流程展開。其中,“交流學習心得”可以是小組交流、大組交流,也可以是微信發布交流,重要主題還可以開展面向不同層級的讀書報告會。如,工作室成立伊始,首先結合該項目中的核心概念“核心素養”,成立五大學習小組,圍繞《核心素養研究》《核心素養發展與設計新論》等5本書開展輪換式共讀,每月開展1次交流,而后進行書目輪換閱讀。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進行多種方式的拓展閱讀,逐步讓成員通過了解項目研究的核心概念,自覺提升專業知識,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科教育前沿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2.拓寬視野
青年教師走向專業發展還要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與規律有所了解,讓其認識到自己與成為優秀教師的距離并不遙遠。學校、教師發展共同體要千方百計地創造機會,讓青年教師走進教研現場,采用多種方式參與其中,獲取專業發展的信心。在2020年江蘇省中小學體育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工作室組織成員一起排練與展示,讓成員了解自身實力,感受強大的團隊合作對于個人成長的力量,增強專業信心;2021年、2022年的江蘇省評優課和基本功比賽期間,工作室讓成員做好各個場地的現場主持和服務等工作,近距離了解“優秀”誕生的全過程;每年的常州市青年教師沙龍,工作室成員全員參與,與專家圍繞課程改革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結合個人教育實踐共同探討問題解決的策略與路徑。在專家的引領下,使工作室成員的教育理念和專業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與升華,專業精神得到進一步鞏固。
(二)培育專業品格
杜威認為,領袖(Leader)與專制者截然不同。“教育的領袖有三種要素或三種資格:對于知識有熱忱;對于被領者有興趣與共同利益;明白所做的事對于社會的價值。”[2]培育青年教師的專業品格,除了要讓其對專業知識熱誠和有豐富的認知之外,更要重視對其日常教育行為的基本要求和價值追求加以引導,提高他們的專業興趣與責任感。
1.有故事
工作室始終注重引導青年教師關注自己學校中的綜合表現,關注如何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發揮作用,教育好每一名學生。每一年度個人總結和研究交流中,通過“成長故事”“教學案例”分享環節,引導成員講好教育教學故事,做個用心工作且“有故事”的體育教師。
2.有思想
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正確的專業理論和價值觀非常重要。工作室圍繞如何育好人,明確提出了“讓每一位孩子愛上體育”的理念,引導成員做“有思想”的體育教師,要求他們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突破原有基于經驗的淺表化的思維方式,多一點基于問題解決的教育教學策略的研究實踐;建立與堅持自身的價值方向,不僅重視課堂育人,更要從學校體育的各個環節拓寬體育育人途徑,實現體育綜合育人的功能。
3.有風格
鼓勵成員多走出去與不同區域的教師溝通、交流、學習,不斷推動成員對個人教學藝術和教育思想的理性思考。通過“我的教學風格”專題研討和現場教學、風格講述、同伴論證、專家點評等環節,促使成員進一步凝練教學風格,清晰個人教育的追求。
二、練能:提升綜合技能
如果說指向技術熟練者的教師教育模式被稱為“技術理性模式”的話,那么致力于幫助教師成長為反思實踐者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可稱為“反思性實踐模式”。[3]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不僅要采用“技術理性模式”,使其成為“技術熟練者”,更要多采用“反思性實踐模式”,多方面培養他們成為“反思性實踐者”,提升他們的綜合技能。
(一)強化專業技能培訓
工作室成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力爭做到全面性,不僅包括口令與徒手操、隊列隊形、運動技能,還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乃至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等。多元化的培訓不僅能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也為他們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多路徑。尤其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工作室圍繞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設計力、大單元的組織力、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轉化力、基于學業要求的教學評價力等新的專業技能展開系統培訓。在專項運動技能培訓中,結合成員特長,采用“兵教兵”的方式培訓,既發揮了青年教師的特長,也提高了他們參與學練的積極性;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轉化力培訓,采用專家引領下的課例研究、小組合作集體備課,共同利用觀察量表觀課、評課,逐步提升教學專業認識與技能。由于工作室重視專業技能的提升,工作室成員在教學上勇于實踐,佳績連連,兩名成員在省評優課和基本功比賽中分獲一、二等獎。
(二)注重綜合技能歷練
1.堅持工作室多崗位歷練
綜合技能提升必須在崗位實踐中歷練。工作室堅持把管理和研究權利返還給成員,為其提供多種崗位實踐機會。工作室成立了常規事務、研究策劃、教學協作、宣傳報道等小組,讓每一名成員都進入相應的小組歷練。項目小組崗位每學期更換一次,確保每一名成員多崗位輪流歷練。工作室通過建立崗位規范,強化階段小結與評價,引導成員不斷反思實踐,培養他們主動策劃、主動服務的意識與能力。如,教學觀察組根據不同研究主題研制課堂觀察量表,指導其他成員一起觀課、議課,將項目研究的基本理念逐步滲透到成員心中,形成相關教學改進的策略,在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綜合服務技能的提升。
2.倡導學校多自主實踐
工作室始終堅持引導成員從更大的視角看待體育教育,更新他們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要求他們結合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理念,成立子項目(或子課題),在學校自主實踐,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五育并舉”“綜合育人”應有的功能,不斷引導他們將專業成長的落腳點“回歸”到學校教育的日常。通過方案論證、案例展示匯報和項目成果評比,促進成員自主實踐,堅持從反思個人經驗逐步走向理性思考,讓他們在校園里綻放更多的精彩。如,工作室吳老師策劃實施學校的《小學“體育+”育人生態的構建與實施》項目,帶領學校教師創新課程的實施,提高了學校體育課程的綜合育人水平,最終獲2022年全國活力校園國際交流案例30強。
三、鑄魂:走向自覺創造
專業概念和思想機制是認識主體高層次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機制。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中,教師通過對專業概念的掌握和形成獲得對專業的理解,從而實現專業行為的有意圖的外顯。在專業概念獲得的基礎上,教師專業發展的更高層次上的機制是理論掌握和創造。[4]教師要持續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建立專業概念是基礎。形成專業理解,才能走向自覺“創造”,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工作室稱之為專業發展之“魂”。工作室結合項目《指向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體育單元教學研究》開展系列研修活動,逐步引導成員建立專業概念,提升專業理解,走向自覺創造,鑄就成員專業發展之“魂”。
(一)建立專業概念
1.認同教育價值
專業概念的缺乏直接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準確把握。項目實施初期,緊扣項目開展主題講座、專題閱讀和主題沙龍等活動,幫助青年教師進一步認識和明確項目研究的內涵,了解與認同項目研究的價值與實施要點,進而逐步建立自身的專業概念。
2.習得教學策略
項目實施中,利用主題研修,逐步習得教學策略。結合工作室省級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的研究》,工作室組織成員一起研制課堂觀察量表,將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情境創設”“深度學習”“綜合學習”等基本理念顯性化成具體的實施與觀察點,共同利用觀察量表觀課、議課,逐步聚焦體育核心素養培養,提煉并習得大單元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的相關策略。
(二)形成專業理解
隨著《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單元教學研究從大單元設計的背景出發,引導成員“系統設計、實踐反思”,不僅讓他們知道怎么教,更引導其深入思考教學行為變革背后的意義,清晰學理,形成自己的專業理解。
1.“一單元一課一報告”:聚焦大單元設計,掌握設計原理
自2020年12月起,工作室啟動大單元設計研究,研究采用“一單元一課一報告”的方式驅動成員高質量實施。要求成員在每月的活動安排中,依次展示建構一個大單元、大單元中的一節課、一個相關的大單元設計與教學的報告。基于成員個人體育特長進行分組,按不同水平段分工展開設計大單元,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促進成員不斷提煉和掌握大單元設計的原理與基本邏輯。每一組的合作設計還嘗試按3個水平段進行相同教材或主題的整體單元設計,真正體現了大單元設計的一體化。經過兩輪實踐,逐步向“大單元、大任務、大情境”聚焦,形成了大單元設計的基本范式(圖2)。
圖2? 大單元設計的基本范式
2.“一單元一課例一課型”:聚焦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型,掌握教學學理
隨著項目研究的推進,大單元課堂教學已成為工作室的研究重點,逐步聚焦“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型研究”。大單元教學探究其課型的基本內涵與特征、分類與構成、原則與方法等;通過相關的課例研究,形成多種課型;在此基礎上進行基于大單元的序列化課型研究,整體優化單元教學方式方法,提升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水平。項目采用“一單元一課例一課型”的推進策略,即采用提供一個單元、呈現一節課例、總結一個課型的形式,成員按計劃輪流展示,結合成員展示階段課例研究成果,進一步采用“三實踐兩反思”課型歸納的方式,引導成員從“原行為階段”“新設計階段”“新行為階段”的理念與行為的更新改善中,進一步思考課型運用背后的學理,提高課堂教學的品質。目前,工作室已形成大單元設計32個,從課時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3個方面初步形成相關課型15個、相關案例23個。如,按學習內容可分為基本運動技能與技戰術運用課型、技能合作課型、比賽展示課型、考核評價課型等;按學習方式可分為任務驅動型課型、問題導向型課型、體驗型課型等。2023年6月,工作室成員在常州市小學體育與健康大單元教學成果推廣活動中,展示了項目研究課堂,分享了項目研究經驗,進一步激活了成員自覺創造的動能。
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研修,離不開活動的整體設計與系統架構,工作室要多引導青年教師通過做好個人成長規劃、利用節點性的活動促進成員展開自覺“培根、練能、鑄魂”,幫助他們實現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國花.以個人五年規劃推動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4):66-70.
[2]涂詩萬.杜威論“好教師”與“弱教師”[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6):70-84.
[3]單慧璐,劉力.反思性實踐視域下的名師工作室:研修理念、原則與過程[J].教育發展研究,2015,(12):46-51.
[4]朱旭東.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模型建構[J].教育研究,2014,35(6):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