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廣橋
(朝陽縣種子管理站,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國內高粱種植面積增加,特別是優質高產品種種類增加,初步實現了矮桿耐密型品種全覆蓋,顯著提高了單產水平。為了能進一步規范高粱種植技術,就要優化種植措施,強化田間管理,進一步提高高粱優質高產種植技術水平,以實現高粱產量與質量的提升。
高粱在我國的種植范圍很廣,這是因為高粱本身具有很好的抗旱耐澇、抗鹽堿的能力,土壤貧瘠地方也可以種植,因此國內各地區都可以看到高粱的身影。但要想提高高粱產量,還是需要做好種植地塊的選擇,奠定高粱優質高產的基礎。高粱的根部堅韌,吸水、吸肥能力極強,在實際選擇地塊時要優先考慮土質疏松、營養含量高的區域,最大程度保證高粱生長,提高高粱優質高產。
此外,在進行高粱區塊選擇時還要考慮灌溉條件,如果選擇不當,會造成高粱產量的迅速降低。可以選擇地勢較低的區域進行種植,在栽種前需要對土地進行多次翻整并及時清除雜草,避免這些因素影響到高粱的產量,夯實高粱高產的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對高粱需求量持續增加,如果要想提高高粱產量與質量,在選擇好種植區塊后還需要選擇高粱品種。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高粱的產量,這就需要種植人員根據高粱用途,選擇合適的品種。例如,如果將高粱用作青飼料,就需要選擇草型的高粱品種。當氣候、地質等外部條件適宜時,選擇產量比較大的品種播種,如抗病性強、抗蟲害能力強等,可以實現提高高粱產量與質量的目的。
在播種前剔除干癟的、有蟲害或不飽滿的種子,選擇顆粒飽滿、體積較大的種子。播種前需要科學處理高粱種子,實現較好的催芽效果。處理種時要用溫度適宜的清水進行浸泡,控制好浸泡時間,通常不能超過5分鐘。完成浸泡后,將種子放在太陽底下晾曬,晾曬后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可選擇稀釋過的強氯精溶液,浸泡3小時左右,隨后撈出清洗干凈。這種方式能夠大大提高種子發芽率,實現提高高粱產量與質量的目的。
首先,做好苗期管理。高粱苗期的關鍵就是培育壯苗,需要達成苗齊、苗壯及苗全的目標,夯實后續高粱高產的基礎。高粱種植人員需要在出苗后做好觀察,3~4葉時進行間苗、5~6葉時進行定苗,除掉其中的弱苗,避免與強苗搶奪營養。如果部分地塊存在缺苗、斷壟的情況,間苗時還要同時補苗。全面做好整地工作能夠為高粱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其次,中耕除草。高粱種植期間需要清除耕地內各類雜草,一般選擇人工除草聯合化學除草的方式。通常情況下高粱苗期需要進行兩次鏟蹚,初次鏟蹚在出苗后進行,順便定苗;拔節期需要進行第二次中耕,這時根尚沒有伸出行間,深鏟就可以完成松土,達成保墑提溫的目的,促進高粱根系健康生產,還可以殺滅土壤中雜草,有效降低雜草對高粱生長的影響。對于地塊內存在嚴重闊葉雜草災害的情況,需要使用不影響下一茬作物的化學除草劑,按照說明書及耕地內實際情況使用。如果是針葉草,則需要選擇人工清理方式。除草和培土可以顯著提高高粱的穩固性,加快根系形成,避免出現倒伏情況。
再次,強化施肥管理。高粱種植過程中落實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分期施肥及按需施肥結合的原則。種植時需要施足基肥,底肥最好選擇農家肥,也可以適當搭配磷酸鈣、尿素及復合肥,選擇溝施或窩施。高粱拔節后生長旺盛,需要消耗大量養分,這也是需肥量最多的時期。通常抽穗前7~10天施用拔節孕穗肥,一般一畝地為1000公斤農家肥+10公斤尿素;頭季高粱收獲前7~10天施加1000公斤的農家肥作為促芽肥。
最后,做好灌溉管理。高粱苗期需水量不大,需要適當控制水分,這樣有助于蹲苗。除非長期干旱,否則不需要特別灌溉。處于拔節期時則需要大量水分,灌溉要選擇田間水分低于75%時進行,避免影響到幼穗發育。要注意的是,雖然高粱耐澇,但長期處于水澇狀態會造成根系腐爛,影響到高粱正常發育。因此,當出現連陰雨天或強降雨時要及時排澇,保證高粱的高產。
為進一步降低高粱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還需要從高粱本身考慮,加強幼苗的培育力度,從質量上和數量上確保林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檢疫方面的工作,積極培育質量高、抵抗外界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的品種,從而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另外,在高粱栽種過程中,應有效避免某一種害蟲的集中暴發,這對于提升麥苗的抗病蟲害能力,改善培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粱栽培管理期間要做好病蟲害預防,及時噴灑藥劑,有效控制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避免病蟲害對高粱產量與質量造成影響。病蟲害預防時,落實“適時用藥、合理用藥”的原則,實現預防病蟲害的目的。
第一,積極推廣優良品種,提升高粱的抗病能力。高粱的品種對于高粱的生長力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選種就顯得非常重要,各個地區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選種工作。第二,主動改善種植環境,通過輪作方式提高高粱抵御病蟲害的問題,減少病蟲害基數,記錄病蟲害病發情況,改善種植環境。第三,在施肥過程中同時做好滅蟲工作,改善種植效果。高粱的施肥需要遵循輕施肥的原則,合理使用一定的有機肥,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有機肥作為基肥時,需要保證腐熟,施肥時可以使用一定的石灰粉,有效殺滅糞肥中的蟲卵。第四,通過合理的灌溉,有效控制蟲源。在高粱生長的過程中,施肥時或灌溉選擇沼液,澆灌時濃度為50%~60%,控制好水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抗病效果。
高粱中的害蟲繁殖能力強,并且病蟲害傳播速度較快,因此根除病蟲害非常困難。就當前而言,不管采用何種防治措施,都會有少量的病蟲存在,這些病蟲會憑借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命力,導致病蟲害的多次發生。部分特定區域還會出現病蟲害-防治-病蟲害的惡性循環。在這一過程中,病蟲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這就對防治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蟲害在傳播過程中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發生一定的變異,對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林業工作人員應該加大研究力度,積極培育有效的抗病蟲害品種,不斷解決病蟲害防治中的問題。
利用害蟲本身的物理特性,比如溫度、顏色、光線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害蟲的目的。第一,使用糖醋液進行害蟲的誘殺。可以按照酒∶水∶糖∶醋∶敵百蟲=1∶10∶3∶3∶0.6的比例配制糖醋液,在使用這種方式時,需要注意留意天氣變化,做好防御工作。第二,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做好防治工作。可以利用高壓泵、燈黑光燈和振頻式殺蟲燈等工具進行誘殺。第三,粘殺成蟲。可以使用粘蟲黃板或者粘蟲膠的方式在蟲害的暴發期使用,根據具體情況需要及時做好更換工作。
總而言之,高粱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在解決民生、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粱種植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塊,選擇合適品種并做好種子處理工作,采取合適的田間管理措施,重視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實現提高高粱質量與產量的目的。通過種種措施,提高高粱種植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