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華
(瓦房店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瓦房店 116300)
瓦房店市位于遼東半島中西部,北距省會沈陽300公里,南臨濱城大連100公里,是聯結工業重地沈陽和港口城市大連的重要經濟區。地處東經121°13′~122°16′,北緯39°20′~40°07′,全市總面積3793.5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島嶼區,自然構成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這里氣候宜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8.3~10.3℃,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7.9℃,夏季最高月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一般為580~750毫米,無霜期為165~185天,平均日照為2600~2900小時。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北緯39°是農業種植的黃金線,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適合多品種水果、蔬菜生長。
目前,瓦房店市共有蔬菜生產重點鄉鎮14個,分別是:祝華、崗店、駝山、紅沿河、復州城、三臺、謝屯、泡崖、九龍、楊家、老虎屯、太陽、元臺、瓦窩。在品種方面,露地菜以大白菜、蘿卜、韭菜為主,設施菜以黃瓜、蕓豆、西紅柿、辣椒、苦瓜為主,食用菌以平菇、香菇為主。所產蔬菜55%供應大連地區,其余銷往東北三省,少量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市場。瓦房店市設施農業生產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九龍辦事處的農民就采取琴弦式日光溫室的辦法,在冬季不加溫的情況下生產出黃瓜,獲得了較高的產量和效益,開創了利用太陽能進行反季節蔬菜生產的先河,成為全國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的起源地。20世紀90年代,設施農業就被列為我市農業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近年來,通過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推進蔬菜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等措施,促進蔬菜產業持續發展。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2.35萬畝,產量45.57萬噸,產值21億元,比去年略增。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2.2萬畝,產量16.74萬噸,產值11.2億元,露地蔬菜播種面積28.83萬噸,產值9.8億元。
今年以來,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價格大幅度上漲,蔬菜價格雖然比春節期間有所回落,但比去年底特別是去年同期都有一定幅度增長。隨著氣溫逐漸回暖,蔬菜生長成熟加速,本地蔬菜將會大量上市,屆時菜價將會有一定幅度回落。導致蔬菜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冷冬氣候導致蔬菜生產能力下降;二是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漲價導致生產成本過高;三是勞動力成本高,務農人員減少。目前農村勞動力工資大幅度上漲,平均日工資120元以上,外出打工最高日工資達到600元以上;四是蔬菜生產勞動強度大,特別是設施蔬菜生產需要周年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勞作,菜農紛紛把設施蔬菜轉向季節性設施水果生產,在新建的設施農業中,5年前的菜果比例7∶3演變到如今的3∶7,設施蔬菜面積相對減少;五是菜農只是蔬菜的生產者,不是市場的操縱者,受市場經濟擺布較大。蔬菜產地收購價不高,蔬菜運輸費用增加,中間環節利潤較大,用菜農話說“我們有成本、有勞動,種一棚菜不如賣一棚菜”,增產不增收,菜農生產積極性不高;六是全域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發展,以往以蔬菜生產為主的近郊區菜田面積大幅度減少。
我們將采取積極措施,加強蔬菜生產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增加蔬菜產量,穩定市場價格。一是組織科技人員下鄉、指導和服務,合理安排茬口,加快早春覆膜蔬菜種植,提早在田蔬菜上市時間,增加產量和效益;二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發展的重點是堅持“因地制宜、效益優先”原則,鼓勵現有設施農業基地繼續擴大規模,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科學合理配置資金、技術、管理資源,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快速發展經濟實用型大棚,穩步發展高科技連棟溫室和大櫻桃風雨棚,推進集中連片的規模化、集約化設施農業基地群建設,促進設施農業生產向優質、高效和規模化生產方向發展。要重點打造謝屯的設施特細菜基地,元臺、祝華的溫室西紅柿基地,崗店、九龍的溫室黃瓜基地,老虎屯、楊家的溫室蕓豆基地,駝山、紅沿河的大棚韭菜基地,仙浴灣、三臺的大棚辣椒基地,九龍、老虎屯、楊家的食用菌基地;三是通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推進蔬菜標準園建設,通過推進蔬菜標準園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并輻射帶動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強蔬菜合作社建設,規范菜農生產行為,實行標準化經營管理,充分發揮其產前、產中和產后系列服務功能,在政府與農戶、生產與銷售、產品與市場之間真正起到橋梁與紐帶作用;五是強化農業投入品跟蹤管理,擴大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規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市場競爭力;六是采取扶強做大策略,建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名牌產品,開展農商對接活動,開拓農產品市場,促進蔬菜產品順利轉移銷售。
農業設施化水平,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基本標志。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設施農業生產作為避災農業、節水農業和高效農業,可以囊括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各個產業的反季節生產,是充分有效利用光、熱等自然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舉措。據調查估算,1畝日光溫室年純收入在4萬元左右,相當于種植100畝玉米,我們每年增加1萬個日光溫室,相當增加100萬畝的玉米種植面積。大家想一想,如果每個農戶建有一棟日光溫室,就等于給自己建座小工廠,自己給自己打工,還有必要舍家撇業地外出打工,辛辛苦苦地討要工錢嗎?一家按4口人計算,僅設施農業生產一項,年人均收入也可達到1萬元左右,實現農民增收、家庭安居樂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從一開始就要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和論證,從選地塊、定規模、選品種、定檔次、選模式等方面都要進行科學論證。在科學的論證下搞規劃,就可以避免盲目性,這既是應當總結的一個經驗,也是今后應當堅持的一個原則。各地要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綜合地理位置、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老百姓認同等多方面因素,科學合理地制定和完善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和建設標準。同時要把設施農業建設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等緊密結合好,使之能夠科學發展、整體推進。
目前,蔬菜生產還存在的問題:蔬菜價格波動較大;質量安全隱患突出;基礎建設比較落后;科技轉化能力不強。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工作中提出以下建議:加大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改善菜地的基礎建設;加大蔬菜加工企業的培養;培養蔬菜專業合作社和建設蔬菜標準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