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松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阜新 123100)
大棗是遼西地區農林產業主要的經濟作物,遼西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培育的大棗品質佳、口感酥脆、味道酸甜適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用價值高,還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本文結合實際對大棗的豐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作一簡述,以期為大棗豐產、優產提供借鑒。
棗樹適應力強,根系有較強的萌蘗能力,耐寒熱、耐貧瘠、耐干旱、耐鹽堿,但不耐水澇。遼西地區地勢高,多是丘陵和山地,光照充足,丘陵和山地的東方和北方土層更厚,尋找土壤厚度在80厘米以上,砂石含量在30%以下的土地,更加適合棗樹扎根生長。栽種棗樹最佳的土壤為中性沙壤土或是土質肥沃的微堿性土壤。持續的干旱會大大降低棗樹的成活率和產量,水源影響著干旱地區的農林業發展,所以在建園時要著重考慮水源問題,選擇在水資源充足的地方建園,或者建立蓄水池等儲水設備,避免水源不足影響棗樹的生長和產量。
應該根據地域氣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優良品種,遼西地區主要種植大平頂棗、大鈴鐺棗和三興大棗,但在北票市最具特色的品種是金絲王大棗,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他品種的種植面積較小。大棗的品種應該選擇果實大、皮薄肉厚、收益高、果核小、口感好、甜度高、適應性和抗逆性強、采摘后不裂口、易保存的品種。遼西地區進行了很多大棗項目的研究,在選種、育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大棗選種與育種的多樣化、良種化、高效化奠定了基礎。
棗樹栽植前要進行整地,通常在栽植前一年的雨季時進行,水平溝式整地,溝寬1米,深0.7~0.8米。或者是在春季采取挖直徑和深度在0.7~0.8米之間的定植穴的方式整地,并使用綠肥或是雜草等進行分層壓青。大棗大多選擇矮化密植技術,可提高大棗的品質和產量,還利于采收,株行距一般控制在1米×(1.5~2.0)米之間。
棗樹的栽植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季栽種時間在土壤解凍之前,通常在3月中旬和4月上旬之間;秋季栽植時間要選在棗樹葉脫落后和土壤封凍之前,一般在10月中旬到11月初。栽植前要施足底肥,肥料和熟土混合后填入穴底,再進行灌溉,水分充分滲入后即可進行栽植。
棗園栽植的苗木要求根系發達,莖干粗壯,樹皮無損傷和凍傷,病蟲害程度在二級以下,栽植前解除綁扎物,將枯死、損傷的根部和全部的二次枝條剪去,病截短樹苗控制莖干高度在40~60厘米。為提高幼苗成活率,可在栽植前將根浸泡在ABT生根溶液中。苗木要豎直放入穴中,再按照先表土、后心土的順序逐層填土,填土期間了為舒展根系、不窩根,應適當提一次苗。填土深度達到坑深一半時,踩實土壤固定苗木,澆足水后填土至原土痕上2~3厘米,土壤充分沉實后就與原土痕相平。
遼西地區的矮化密植林樹形一般為自由紡錘形和小冠疏層形。棗園栽植密度為220株/畝左右的適合修剪自由紡錘形,高度控制在0.6米左右,中干生長勢較強,在中干上挑選1~3個方位好的枝頭向水平方向拉平。整株樹培養出8~10個、不分層、不重疊、長度1米左右的主枝。主枝上不需要選擇培養結果枝。小冠疏層形適合在密度為65~110株/畝的棗園內修剪,在中心干上分三層留有5~7個主枝,每層為2~3個,層與層之間距離為0.5~0.6米。樹冠直徑控制在2.5米以內、莖干高度在0.6米左右,直接培養結果枝組,不留側枝。
遵循先結果后整形,冬整形、夏剪果的修剪整形原則。大棗樹定植的前3年主要目的是增大樹冠,增加葉面積,提高光合作用。定植年可留3~4節打頂截拐,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之后每年都要截短新長出的棗頭枝。發芽前,在經過短截后的二次枝的短樁上1厘米左右深刻一個傷口,要求達到木質部,有利主芽的萌發和形成棗頭。除中干外,每年新形成的、角度未達到60°~70°的棗頭,在芽萌發前均需要進行拉枝處理。主枝上果實數量過多,會導致棗樹生長情況不良,在萌芽前需要使用一定手段縮小其角度,促使增強長勢。如果在大棗開花期,枝條長勢過旺,環割處理可有效減少光合養分的流失,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長勢衰弱的枝條要進行修剪,促使其回縮到長勢健壯的部位。也可適當的對長勢過旺的枝條進行回縮,控制樹冠半徑,避免影響其他株的生長。
科學的水肥管理是大棗高產和高品質的重要保障。減少施入化肥比例,施肥應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微生物肥為主,可提高大棗果實品質。有機肥最佳施入時間為果實收獲前20~30天,施肥量根據棗園產量確定,每公斤大棗施有機肥1公斤,萌芽期、開花前期和果實膨大期是棗樹需要肥料數量大,要根據實際產量合理進行追肥。每100公斤大棗需要2公斤氮肥、1.5公斤磷肥和1.2公斤鉀肥。將以上3種肥料施入與樹冠半徑等大的、20厘米深的環狀溝內。北方的氣候干旱,大棗主要栽植在坡地和二坡地等,根據土壤和天氣進行適當的灌溉。大棗樹萌發期、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對水分要求高,要及時灌溉,保證大棗的產量和品質。
大棗開花時間比其他果樹長、且開花量大,營養需求大,營養供給不足會導致坐果率低,因此在花期要加強管理,使大棗實現高產。開花期間隔一周噴灑一次營養液,可為大棗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空氣中濕度不夠也會導致坐果率低,每隔3日傍晚在棗園內噴水,可大大提高坐果率。
加強棗園管理,促進棗樹強壯生長,提高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棗樹主要的蟲害是棗尺蠖、綠盲蝽、紅蜘蛛、棗星粉蚧、棗癭蚊和桃小食心蟲等。在秋季對棗園土地進行深翻,不僅可以將土壤中的蟲體和蟲卵翻出,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還可以促進土壤熟化,提高肥力。如果發生桃小食心蟲等蟲害時,可在棗樹半徑一米內挖15厘米深的坑,冬天可將表層土中的蟲繭凍死,可有效減輕第二年發生程度。冬季刮除翹起的棗樹皮,和園中的落、葉落枝、落果等一起進行深埋或焚燒處理,可有效降低棗園內害蟲的數量。可在棗園內懸掛殺蟲燈或是在樹干上涂抹粘蟲膠捕殺綠盲蝽等害蟲。藥劑防治是最有效的手段,根據植保部門的蟲情預測,針對性地選擇無殘留、毒性低的藥劑進行預防,最好選擇性誘劑、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等種類,減少農藥污染,還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化學藥劑主要有90%敵百蟲、1.8%阿維菌素乳油行和30%強力殺蚧乳劑等。棗銹病、棗瘋病、棗炭疽病是遼西地區常見的棗樹病害,主要的防治藥物為波爾多液、多菌靈和石硫合劑等。棗銹病極易在雨后暴發,所以雨后3天內必須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