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平
(甘肅省迭部生態建設管護中心安子溝林場,甘肅 迭部 747401)
林業造林過程漫長,必須要經歷選種、培育管理等各個環節,一直到幼苗生長成林,方可算真的完成造林。基于此特點,林業造林有很高的難度,各環節均會影響到造林質量。要發揮林業造林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等,需要嚴格把控林業造林質量。本文就以油松為例,對油松造林質量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現如今,大部分人通常會在家里擺放些綠色植物,這主要是由于綠色植物有著很好的空氣凈化作用。林業造林的目的也是如此。植物具備積聚水分的作用,此外植物生長必須要有水分及逆行滋養,所以,林業造林具備提升空氣濕度的功能。按照有關數據可以了解到,一棵樹每一年能夠凈化一輛汽車駕駛16公里排放的尾氣,此為道路兩邊栽種綠色植被的重要因素之一。林業造林,特別是銀杏、柳杉等植物對空氣凈化效果比較好,可以在增加空氣濕度的同時,有效緩解土壤沙化的問題,改善土壤,推動農業發展,提高農戶經濟收入。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經濟質量持續加強,車輛越來越多,交通擁堵問題變得愈發嚴重。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建筑行業、工廠等十分依賴機器作業,在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噪聲污染。施工場地機器運行的聲音,鳴笛、車輛駕駛的聲音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各種影響,威脅到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嚴重時,噪聲甚至會致使人們喪失聽力。林業造林能夠大大緩解該類問題。林業造林能夠構建保護墻,降低空氣漂浮物產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噪聲污染,保證人們身心健康發展。
環境保護問題始終是我國關注的重點問題,水土流失和土壤沙漠化是我國關注的核心問題,水土流失加速會導致土壤環境加速惡化,直接影響到農業發展速度,減少農產品產量,給農民帶來經濟上的損失。此外,水土流失也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影響,損壞居住環境,導致各種自然災害發生,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林業造林能夠發揮增加土壤質量、降低泥沙流出等作用,給耕地提供保護墻,提高山坡穩定性,緩解由于強降水導致土壤水土流失,保護水土。林業造林還能夠有效改善被污染了的土壤。
白龍江林區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和岷山山脈白龍江與洮河上游,從地理位置上看來屬于長江與黃河源頭區。白龍江林區多數位于甘肅地區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臨潭、舟曲、卓尼等武都與文縣境內,是我國九大重點林區之一。
白龍江林區山巒起伏,氣候變化多端、高寒且潮濕,有很一定的高差,是比較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帶。白龍江林區林木交叉,各個少數民族聚集于此,交通、文化、經濟等各方面水平有待提高。林區為白龍江林業管理局,下屬迭部、洮河、舟曲以及白龍江幾個林業局,位居我國35個重點國有森工企業行列。
白龍江林區整體經營規模為104.98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為104萬公頃,森林規模為55.17萬公頃,占據了甘肅省天然保護工程整體面積的1/3?;盍⒛究傂罘e量為6366.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2.55%。白龍江林區是我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執行地區,是重要的綠色屏障,是我國北方地區不可多得的綠色寶庫,主要樹種有云杉、側柏、油松等。本文主要以油松為例,對其造林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油松是一種溫帶樹種,喜歡陽光,具有很強的抗寒能力,可耐-25℃的低溫,同時也耐瘠薄,不過油松不耐水濕與鹽堿,適合在沙土和栗鈣土等各種土壤中生長。油松幼年生長速度緩慢,通常兩年生苗高15~20厘米,第三年長出側枝,第四年和第五年快速生長,年生長量為0.3~0.6米,生長態勢可以保持20~30年。油松多生長于春季,每年4月上旬發芽,5月快速生長,6月暫停生長。新的頂芽生長時間約為60天。油松是深根性樹種,主根顯著,側根伸展范圍廣。新根關鍵從很細的須根腋間分生,于水分充足下,造林以后5日便可以生長出新根。所以,造林需要保護細根,可以提升造林成活率。
第一,適應能力強。油松有著一定的抗寒能力,一般就算是-25℃都可以正常生長,與此同時也擁有很好的抗旱、抗貧瘠能力,故而,白龍江林業適于栽種該種樹種。為可以促使油松廣泛栽植,需要給其挑選合適的土壤,淋溶土與厚土適于栽培油松,土層肥沃,油松根系能夠有效繁衍,不過這并不表示油松種植土壤只有上述幾種,其也可以在其他位置健康生長。
第二,長勢緩慢。與別的樹種比起來,油松長勢屬于中等級別,不過油松幼樹長勢緩慢。一株25厘米的苗木,在第三年才會長出側枝,第四、五年迅速生長,一年能夠生長40~70厘米左右,該種生長速度可以保持30年,隨后生長速度會逐漸變慢。
第三,開花結果。在正常情況下,栽植油松之后6~7年油松會開花結果。在剛開始結果的時候,油松果實小,發芽率不高,待結果10多年,甚至20年以后,數量會持續增加,而且果樹品質會不斷提高,結果30~60年,是油松結果最好的狀態,無論是數量或者是質量均有所提升。
油松通常是在其自然分布范圍以內的山地造林,分布區外由于有其他適合生長的松樹,因而引種這樣的樹種的必要性較小。在白龍江林區的高寒陰濕氣候區,經過溫帶半濕潤區,過渡至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發展油松非常有前途。油松造林前需要選取合適的地方。土壤、水分是油松生長與成活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油松造林通常選擇在陰坡和半陰坡。為了培養油松大徑級用材林,需要選取土壤深厚肥沃、排水透氣優質的造林地。通常,需要將土壤較好的造林地留給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的樹種,比如華山松和落葉松等,將油松放在比較貧瘠的造林地更加合適。
造林地整體為人為控制與改善環境情況,這樣可以使林區更加適于林木生長。白龍江林區為高寒陰濕氣候區,雨量充足,有利于造林。林木生長需要的水分多依靠天然降水。因而,要想將天然降水儲存起來,同時還要合理利用林木,就必須要仔細整地。整地的方法通常為水平條、魚鱗坑、帶狀等。在白龍江林區要想確保土壤含水量,加強樹種保墑能力,提升造林成活率,則需要提前一年整地,至少提前半年。整地需要使用深耕方式進行,這樣有利于翌年春季施加肥料。在此環節中,如果淺耕深度是18~20厘米,就需要添加適當的氯肥和有機肥等,然后疏松表層土,確保油松幼苗蓄水量,讓林區油松造林成活率以及生長質量均可以達到高標準,確保林業造林效果。
油松幼年階段生長速度比較緩慢,干形并不端直,側枝較為粗壯,因此需要適當密植,白龍江林區多使用每畝200多株的造林密度。
綜上所述,林業造林并非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項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程,因此需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提高造林質量,促進科學化管理。只有把這些對策全面貫徹落實,才能夠真正提高林業造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