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雁
(陜西省佳縣森林和草原火災防治中心,陜西 佳縣 719200)
現階段我國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依舊比較低下,而且被地理條件以及種植模式等一系列因素所制約。在茶葉種植區域,盡管茶園較集中,種植面積范圍廣闊,然而主要是家庭為單位的種植經營方式,沒有集約化以及規模化經營,這同樣制約著茶葉生產過程中機械化設備的應用。
在應用機械化采茶的方式后,不管是鮮葉產量,還是下樹率都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且茶樹負擔同樣會上升,然而若是無法帶來豐富的肥料,就會使茶樹發生早衰現象。所以對機采茶園來說,就要改革施肥品種。在基肥的選擇上,應選擇茶樹專用的生物肥,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保證大量元素的比例合理,適合茶樹生產需求。同時,要增加施肥量,相較于手采茶園,機采茶園的施肥量要增加20%。此外,提前施用,施肥方法也要從撒施改為開溝深施,引根深入,從而提升茶樹的抗逆性和肥料的利用率。
茶樹是一種多年生長的經濟作物,在種植后多年受益,其經濟壽命非常長。對一些傳統茶園來說,由于被定植方式所干擾,行間通常比較狹窄,使得耕整機在進入園內實施作業的時候就會極為困難。為進一步增強傳統定植茶園整體機械化水平,就要加大應用并推廣微耕機,其具備著體積小以及功率足等一系列優勢,能夠讓傳統茶園達到機械耕整的目的,從而有效增強傳統茶園自身機械化水平。除此之外,在選擇別的機械的過程中,同樣可借鑒耕整機,科學推廣相關機械設備,從根本上增強傳統茶園機械化生產水平。
通過建設標準化茶園基地,能夠給茶葉生產機械化帶來有利的基礎條件。相關部門要鼓勵茶葉種植戶以及生產企業,按照機械化生產茶園需求對舊茶園實施改造,基于此發展標準化生產茶園,給茶葉生產的機械化奠定基礎。而且還要對茶園建設實施統一布局,保證茶園區域能夠集中分布,優化園地選擇、種植布局等,增強茶園建設不同環節的合理性,讓其適應機械化生產方式,加快茶園生產機械化發展。
在加快茶葉生產機械化進程的時候,增強茶葉機械的整體適用性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相關部門就要加大創新茶葉機械,在茶葉機械創新以及高質量技術人才打造等各個環節加大投入還有項目傾斜,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茶葉機械研發隊伍,完善茶葉機械,讓其最大程度凸顯出作用,促進茶葉行業穩定發展。
為做好茶葉機械化推廣,就可創建茶葉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對于茶園機采以及機修,還有機剪等茶葉機械化生產全過程展開示范,使茶農明確機械化對于茶葉生產的意義和效果,調動其推動茶葉生產機械化的熱情。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培訓教育工作,邀請技術人員對茶農展開技術培訓,增強他們的機械操作水平及其素質,特別是要進一步增強茶農應用茶葉機械的水平及思想,以此打造茶葉機械服務專業化人才團隊,給茶葉生產機械化發展帶來人員方面的基礎條件。
綜上所述,增強茶葉生產機械化程度,不但能夠減少茶葉產業在勞動力方面的需求量,同樣可以保證茶葉產量以及效益的最大化,提高茶葉質量。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對茶葉生產機械化推廣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借助農藝農機融合、創建機械化示范茶園,還有對茶農展開機械化培訓等各種方法策略,從根本上增強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加快茶葉行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