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冰
(鳳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鳳城 118000)
現在,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農機生產和應用的國家,我們的農業設備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我們的產品已經涵蓋了耕地、播種、管收等各個環節。然而,目前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如,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水平不夠,作業效率低,智能農機普及不夠等。智能農機裝備是提高勞動生產、土地產出、資源利用的一種高效的法寶,是提高綜合生產率和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加強對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機的研究與開發,促進農機、農業現代化轉型,這是確保糧食和農業產業安全的當務之急。
農機智能化和農機社會化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后,農業生產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農業機械操作服務體系顯著的向精良化和全程化的傾向,它的綜合服務保障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并表現出了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模式多樣化和服務手段專業化的特點。也體現出了服務內容的綜合化,服務機制的市場化,服務對象的固定化的特點。最后還體現出了農資農機服務一體化、社社合一、社企合一等新的特點、新的趨勢,加強了農村社區的結合等。
建立一個新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農機具產業集群,實現了從單一實驗到多組實驗的高效轉換,是最大限度發揮科研資源集聚優勢,支撐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比如,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植棉時,所有的牽引車都已實現了無人化、智能化等功能?!?G+智慧農業”在上海崇明區的萬禾農場,以一人多臺機器方便的遙控和管理為例,進行了“5G+智慧農業”的創新示范。由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教授帶領的“無人農田”研究小組創建的“無人農田”示范工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品體系,并具有一定的可推廣性。
中國的農業智能技術和設備發展已經部分達到了與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持平的程度,
并且植保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應用更是遙遙領先。智能農機的使用能夠對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程跟蹤和解決,也可以更方便地為農戶提供全面的智慧農業服務,促使農民更好的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農業進步,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程度,實現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道路的發展。
農機的智能化則是推動全產業鏈向“數字化”轉變的重要環節。智能農業是一種集“實時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于一體的新型農業機械設備。將精確作業和科學管理融為一體,完全解決了國內農業的精確播種、精確施放和精確控制問題,由于存在著“全程追溯”等瓶頸問題,加之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和農戶從事智慧農業的積極性較低等因素的影響,直接推動著農業向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的轉型。
質量安全是農業安全的一個關鍵環節,它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貿易以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智能農機的應用能夠保障農產品從種植開始到端上人們餐桌的全過程都得到精細化管理,實現質量監管,目的能夠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也促進農業產品的高質量生產,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進一步促進生態安全發展和農業發展。
發展智能農機,是加速建設數字鄉村、智慧鄉村,實現鄉村振興、農村現代化等戰略的一項關鍵法器。在發展智能農業的過程中,要發揮各種市場的作用,為智能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空間。一要根據實際情況,大力推動農機智能化建設。二要在農業機械制造和運用第一流的“土專家”中,加強對農業機械制造和運用的人才的培養。三要大力扶持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機合作社,培養農機操作和維修方面的實用技術人員。四要提高農業技術基礎人才的綜合素質。
要實現智能化農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高精度、高效率的作業,關鍵是要有高精度的導航技術。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廣泛應用于智能農業,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與品質。然而,農業生產的環境多種多樣且復雜,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環境,采用相應的導航技術,進而保證我們的工作質量。智能農機在進行田間作業時,所處的場地較大,此時導航信號較好,信息傳遞較快,智能化的農業機械能夠利用全球導航系統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果園的采收和狹小的空間內進行農作時,因為作物生長的復雜性,很容易造成導航信號的遮擋,從而影響到信息的傳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視覺導航或其它的導航技術來實現這個功能。
在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的情況下,農機具的主要目標人群是上了年紀的農民,因此,對智能農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在農村地區推廣。同時,操作界面要簡單易懂,只要經過一定的訓練,就能很好的掌握。智能農機的發展方向是讓操作變得更人性化,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與智能農機進行語音溝通,并對其下達操作命令。
智能農機在執行瓜果蔬菜采摘任務時,因其根系、莖葉等生長狀況的復雜性,使其果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遮擋。另外,因為在陽光下很容易出現陰影,這會極大的影響到采收的工作,從而降低了采收的效率,還會對水果造成一定的損傷,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如何提升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對農作物、水果的智能化、精確辨識,以適應復雜的農業生產環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種植過程中,如間苗、噴藥、除草等都會涉及到精準識別,這就要求對圖像采集、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做進一步的優化,以達到精準識別。
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云平臺承載的產業信息日益豐富。今天,智能農機已經發展到了能夠描述農作物生長、土壤、氣候的程度,將農機信息等數據進行整合,構建出一個云平臺,讓遠程智能農機的工作、信息采集和傳輸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決策的智能化,為大數據的共享和應用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農用拖拉機廣泛采用柴油機,但柴油機運行時會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對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我國已開發出一種以氫氣為燃料、以鋰電池為動力的拖拉機,這符合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這種拖拉機加一次油只需要幾分鐘,但卻可以工作6小時,比傳統的柴油機更省油,更環保,更干凈,性價比更高。
由于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我國農機智能化改造與應用做好了堅實的理論與技術支撐,智能農機的應用已成為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