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英,孫 勝
(1.吉林省公主嶺市大榆樹鎮綜合服務中心農村經濟服務科,吉林 公主嶺 136113;2.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鎮綜合服務中心審計服務科,吉林 公主嶺 136113)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發展現代化、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關鍵意義。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市場經營主體,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要保障自主經營權與其他民事權利,勢必要強化財務規范管理,實現資金合法運轉,真實記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濟情況并客觀反映財務管理狀況。我國財務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合作社的良性發展。因此,積極探尋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強化財務管理與內控制度,對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建設具有關鍵作用。
規范的財務管理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者的根本利益。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的財務行為涵蓋籌集資金、管理投資、管理資金運營、管理盈余分配等。通過準確地記錄財務內容,精準地控制資金流向,做好資金盈余分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對合作社所涉及的會計科目及賬目處理進行了詳盡的充實,對合作社會計核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會計報表進行了完善與修訂,規范了各種要素的概念、確認和計量管理等。隨著農業經濟的多樣化發展,合作社拓寬服務領域,涉稅業務與日俱增,會計科目不斷細化,不斷提高財務管理規范化要求,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倍增,但是普遍經濟總量、規模小,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財務管理不受合作社管理者重視,尚未完全按照《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配備專門的財務人員。部分合作社的財務人員不具備專業會計資格證書,有些是村部會計兼職、聘任親戚、管理者擔任或一人多崗。另外,財務工作者頻繁更換,工作銜接不上。財務人員配備不足與財務機構設置不完善,對合作社財務工作效率與規范化監管造成了負面影響。
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內控制度不完善,有些合作社制定了相關財務制度,但是由于執行力不足,督查缺失,導致財務工作不透明,合作社經營風險增加。因此,全面規范化管理合作社財務制度,可以避免壞賬與假賬問題,以保障全體社員的經濟利益。
合作社建立了農民與龍頭企業或基地的利益聯結體,加強了合作社的專業力量。合作社的全部利益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盈余分配直接關系到個人的經濟利益,同樣影響團隊的凝聚力及公信力。盈余不按照合作社財務制度分配,隨意地分配易引發各類糾紛,直接影響合作社的良性發展。
合作社財務工作人員的缺失是造成財務管理不規范的關鍵因素之一。依據合作社實際業務制定培訓計劃,開展會計專題培訓、職稱考試、自學等一系列方式,讓財務人員掌握核算技巧、編制各類會計報表。引入財務管理軟件,建立典型財務管理模板,簡化合作社財務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深入落實財務管理標準化。
科學的內控制度是合作社進行糾紛防控的主要舉措。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專職的監事人員負責合作社的資金監察與內部審計,對采購實物、管理銷售、固定資產、庫存商品與融資管理等制度進行監督。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工作程序及控制舉措,確保每項資金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定期向全體社員公示最受關注的財務管理內容,確保收支透明,形成清正廉潔的合作社社風。
股金分紅、利潤返回與股息支付是盈余分配的3個部分。合作社需正確處理與社員的利益分配,將社員的利益始終列于首位,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為每位社員建立獨立賬戶,對公積金比例、出資金額、交易量及交易金額進行詳細記錄。按照盈余分配方案,分配利益,保障社員合法利益。盈余的合理分配能夠加強全體社員的向心力,吸引非社員的加入,擴大合作社的影響力。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逐步提升社員群體的收益,助推農貿經濟和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