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建平縣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站,遼寧 建平 122400)
目前,玉米是我國北方半干旱地區栽培面積最大、分布范圍較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玉米是一個高產作物,但由于北方半干旱地區土壤和氣候等不利的自然條件,該地區單產普遍偏低。近年來,通過推廣玉米覆膜栽培技術,可以有效地緩解不利的自然條件對玉米增產潛力的限制,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徑。
玉米主要經歷發芽、出苗、以長根為主的幼苗生長、拔節、長莖葉和雌雄穗分化、抽穗、開花受精、灌漿直到新的種子成熟的一系列過程。結合它的生育特點,其生長發育過程可分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3個階段。這3個階段生長特點不同,所以田間管理的重點也不同。
從播種至拔節這段時間,是玉米的苗期。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生根、分化莖葉,并且根系發育比較快,到拔節期已形成了強大的根系,而地上部分莖葉生長相對緩慢。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是玉米穩產豐產的基礎,必須把這一階段管理好。
玉米的穗期是指從拔節至抽雄的這段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并進,也就是葉片生長、莖節伸長等營養器官旺盛生長,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強烈分化與形成。這個時期是玉米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生長發育最為旺盛的階段,是玉米管理最關鍵階段。
花粒期是指玉米抽雄到成熟的這段時間。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營養體增長停止,經過開花、受精進入籽粒產量形成,主要是生殖生長為中心。這一階段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不要讓葉片受到損傷、不要讓植株過早衰敗,進而達到粒多、粒重和豐產的目的。
玉米是喜溫作物,在整個生育期間都需要較高溫度,但各個生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溫度。玉米種子開始發芽的溫度是6~7℃,發芽的適宜溫度是10~12℃,發芽最快的溫度是25~35℃。玉米適宜播種期,一般以土壤表層溫度穩定在8~10℃為準。玉米苗期遇到短期-2~-3℃的霜凍,幼苗雖會受到傷害,但加強田間管理可以恢復生長,而且對產量影響不大。植株開始拔節的溫度是18℃以上,抽雄開花期的溫度是26~27℃,籽粒灌漿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溫度保持在20~24℃為宜。
玉米如果日照時間較短,可提前抽穗開花,這對于晚熟品種尤為明顯,但北方半干旱地區中早熟品種對短日照的要求卻不十分嚴格。光照的光譜成分對玉米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發育較快,肯定是白天光照或藍色等短波照射,而在早晨和黃昏的光照或紅色等長波中發育比較遲緩。玉米的光飽和點高,一般為光飽和點>100勒克斯。
玉米需水量較多,但蒸騰系數卻僅為260~368。土壤、氣候和栽培技術,對水分的消耗有很大影響。玉米從播種到出苗占總需水量的3.1%~6.1%。此時要想保證出苗率,必須讓土壤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出苗至拔節的幼苗期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15.6%~17.8%,此時應將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間持水量的60%。拔節孕穗期,玉米對水分要求比較高,占總需水量的23.4%~29.6%。為保證這一階段玉米正常生長發育,土壤水分必須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抽穗開花期玉米需水量為13.8%~27.8%,雖然這一階段需水量的比率較低,但玉米對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因此,這一時期土壤的水分應該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玉米進入灌漿成熟期時,也需要比較多的水分,此時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19.2%~31.5%,并要求土壤較生育前期有更良好的水分狀況。
玉米所需肥料較多,只有這些肥料充足,才能保證玉米的養分,才能讓玉米茁壯成長。按種類劃分,吸收的養分最多的是氮,其次是鉀,磷較少。一般認為,每100公斤玉米籽粒需吸收3.43公斤氮、3.26公斤氧化鉀、1.23公斤五氧化二磷,這3種肥料的比例是3∶1∶2.8。玉米吸收養分的速度和數量隨著不同時期的生長而不同。其中,苗期吸收量較少、穗期較多,并且速度也較快。生育后期吸收的速度變得緩慢,吸收量也變得減少。
施足底肥、精細整地是保證玉米覆膜栽培穩產增產的關鍵技術環節。為了保證覆膜質量,必須把前茬殘留的作物根茬、秸稈和石塊等田間雜物清除干凈、整平地塊。由于覆膜栽培玉米產量高、需肥量較大,而且覆膜后土壤有機質分解加快,因此,結合耕翻要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量應根據各地區不同地塊土壤肥力狀況適量施用,一般畝施農家肥要在3000公斤以上,并配合適量磷鉀化肥的施用。整地質量要做到土壤無坷垃,然后起壟做畦。起壟可以根據地膜的幅寬與當地裸地栽培玉米相同,也可以采用大壟(以后種雙行)或寬窄行(與其他作物間種或間套種)等形式。做畦一般都應根據地膜幅寬,做成適當寬窄的畦。由于北方半干旱地區早春整地易跑墑,因此,上述播前準備最好在冬前進行,或僅起壟做畦在早春進行。
覆膜栽培可使地溫增加,所以播種期可以提前,同時,地溫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玉米生育進程加快,這是覆膜栽培的一大特點。因此,選種上可選用較當地裸地栽培玉米適當晚熟增產潛力較大的品種。如建平縣,同一玉米品種采用地膜覆蓋則早7天出苗,早成熟13~15天,相當于在該地延長了生長季節10~15天。為了充分發揮玉米地膜栽培的生產潛力,種植密度應較裸地有所增加。如遼西北地區,裸地玉米一般每畝2300~2500株,覆膜玉米要增加到3000~3500株。播種時根據底肥用量,用適量化肥作種肥。種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不宜過多。覆膜栽培的玉米要適時早播,播種期的確定以出苗后幼苗不遭受晚霜危害為宜。在播種時若土壤墑情不好要坐水播種,以保證種子發芽出苗所需水。
播種與覆膜的工序有先播種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打眼播種兩種,一般以先播種后覆膜對土壤增溫保墑效果好,而且播種質量容易被農民學習和掌握。播種后要整平地面再覆膜,地膜要拉緊,使薄膜緊貼地面,用土將膜四周壓嚴踩實。覆膜后為防止薄膜被大風揭開,在膜面上避開種子每隔一定距離放上適當大小的土堆。膜面壓土面積應盡量小,以免影響土壤增溫效果。在田間雜草較少地塊,按上述要求覆膜即可控制雜草生長。在雜草較多的地塊,在覆膜前床面上噴施除草劑,除草劑可選用杜爾,每畝用0.3公斤配成1000倍液,均勻噴施在床面上之后,立即覆膜。
玉米播種以后要經常檢查地膜,如有破損的地方及時用土蓋壓。在出苗后2~3葉時及時破膜引苗,并用土將引苗處地膜壓嚴。當玉米在3葉期以后盡早間苗,由于北方半干旱地區早春易受晚霜危害,定苗可延至霜凍之后。在玉米以后生長發育過程中,根據植株長勢適當進行肥水管理。一般玉米追肥以氮肥為主,在玉米生長至大喇叭口期時一次施用,如有灌溉條件,應結合追肥進行灌水。玉米整個生長發育過程的氮肥用量,一般畝施不超過15公斤。由于一些品種健壯,玉米分蘗較多,因此,要及時除蘗,以防止養分消耗。在生長后期隔行或隔株去雄、蠟熟末期雌穗站稈剝皮均有利于玉米籽粒產量形成,應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