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江,楊成利,王玉龍
(1.山東省鄒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保護和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鄒城 273500;2.山東省濟寧市林業保護和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濟寧 272000)
近年來我國桃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提升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有利于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由于桃樹生長的氣候環境與地理環境等不同,在生長中容易面臨各種問題,病蟲災害對桃樹健康成長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因此,有必要依托先進的種植栽培與病蟲防治技術,促進桃樹種植科學合理化,提高桃樹種植的經濟效益。
任何果樹的種植都必須選擇合適的時機。就桃樹而言,通常選在春冬季節進行種植。種植季節的選擇同所處地理位置息息相關,因此要綜合考慮。桃樹一般種植在較為平整的山地區域,密度以4米×3米為佳,對于已經成型并非首次栽培的桃樹植株,可以適當提高密度。
春天是桃樹樹葉以及花芽萌動的季節,這個過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為了避免養分消耗量過大影響樹勢,就要做好充分的施肥工作。桃樹是一種淺根性的樹種,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土下20~30厘米處,所以施肥也應該選擇淺施,一般不宜超過30厘米。施肥量的把控要綜合考慮土壤肥力、桃樹品種、當地氣候因素以及桃樹樹齡等因素。桃樹施肥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時期。第一,芽前肥。初春到來后,氣溫逐漸回升,桃樹對于養分的需求量不斷遞增,在發芽之前要注意施用肥料,可將適當的氮鉀磷肥與成熟的人畜糞便相混合施加。第二,花前肥。開花之前施加肥料主要以氮肥為主,根據桃樹的長勢來把握肥料的施加量,可結合花前灌水工作同步進行。第三,坐果肥。桃樹在花后到硬核這個期間,需要追施坐果肥,如果是成熟較早的品種則要適當提前追肥時間。第四,催果肥。桃樹幼果進入到硬核期以后,桃幼果快速膨大發育,為了保證果實健康發育,可在此時進行追肥,以氮鉀肥為主,適當配置磷肥。
在桃樹的生長過程當中,主干會持續增長,整棵樹的枝條也會隨之濃密,而如果枝條太過繁茂,會消耗大量的營養供應,因此需要及時對繁雜枝條進行合理的修剪與剔除,否則就會導致桃樹營養不良,影響其正常生長。如果沒有充足營養供給果實,不僅會影響果實的品質,還可能導致果實因營養不足而掉落。此外,在桃樹生長中,還需要有充足的陽光照射,這是確保果實口感的重要因素。如果枝條太過繁茂,擋住了陽光,產出果實則會出現顏色不夠飽和以及口感酸澀等現象,影響品質。因此,桃樹種植栽培必須高度重視枝條修剪工作,為了不影響桃樹的健康生長,一般在夏季和冬季進行修剪。修剪不可隨意進行,要根據桃樹長勢留有一定長度,保證營養供給充足和光照充分即可。
桃樹是一種喜陽怕水的果樹,因此澆水必須要把握好次數和量。針對積水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否則就會導致桃樹根莖腐爛。在培育桃樹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好排水系統,以便于后期進行排水。在雨季來臨時,如果降水過多而排水不暢,很容易導致積水腐根現象,影響桃樹健康生長。在降水比較少的干旱時節,為減少水土流失,桃樹種植者可以選擇用疏松土壤進行覆蓋。
在桃樹生長過程當中,嫁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合理化的嫁接,以人工繁殖的方式,促進桃樹的更好生長。一般情況下,嫁接主要分為芽嫁接和枝嫁接這兩類。嫁接過程中,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展開操作,一是要保證技術的合理性,二是要保證嫁接環境的可行性,確保嫁接后的植株存活率。在進行桃樹嫁接時,要選擇適宜的時機,確保環境中的溫濕度能夠符合桃樹的成長條件。
授粉也是保證桃樹健康生長的必要一環,在進行授粉的過程中,授粉的質量直接關乎果實的存活率和品質,因此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如果在種植中,發現桃樹自身授粉情況不佳,結果的潛力也大不如前,不妨選擇其他生長能力比較旺盛,且具有較大結果潛力的桃樹品種進行混合栽種,這樣便于授粉時的交叉傳播,有利于增加桃樹果實產量,提高品質。
縮葉病是桃樹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在桃樹正常的生長狀態下,葉片呈翠綠色并且比較平整,如果桃樹葉片萌芽時葉子受越冬病菌侵害,就容易導致葉片褶皺甚至扭曲,整個桃樹樹葉顏色出現紅褐色,這就是縮葉病的表現癥狀。桃樹縮葉病一旦出現,必須及時展開殺菌處理,殺菌藥物一般可以選擇石硫合劑或者多菌靈等。
流膠病是一種嚴重威脅到桃樹健康生長的病蟲害類型,除了對桃樹果實危害性較大以外,它還會侵蝕桃樹的主體枝干,導致枝干腐爛,使樹體衰弱影響果實健康生長,大大降低果樹產值。如果流膠病沒有得到及時的防治,那么就很有可能蔓延更大的面積,甚至使整個桃樹果園都受到破壞。為了防治這種病,一方面要強化果園管理,采用科學合理的施肥與澆水技術,另一方面要通過石灰或磷酸鈣填充的方式來實現土壤排鹽處理。當桃樹出現蚜蟲、天牛等蟲害影響時,需要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冬季可對樹干進行涂色處理以避免樹干凍傷。針對流膠病容易發病的主要部位,可以涂抹波美5度石硫合劑進行預防。
在市面上所購買的桃子可能會存在比較軟口感不佳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存放時間太長,而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桃子在成長中患上了桃褐腐病。桃褐腐病的具體表現,是桃子表面出現褐色斑塊,果實易軟腐敗。針對桃褐腐病的防治,桃樹在發芽期間可適當噴灑農藥,如果已經出現了桃褐腐病,可利用越科菌源對其病害進行清除,避免出現更大面積的感染。
桃蛀螟是桃樹常見病蟲害之一。這種病蟲害以幼蟲蛀食果實為主要方式,導致果實不能繼續發育,從而出現變色脫落等情況。在冬季時,大量蟲卵依附于桃樹之上,待到翌年春天氣候回暖,便會生出大量的幼蟲,對整個桃樹進行侵蝕,從而引發一系列疾病。要預防桃蛀螟,需要在休眠期間,向桃樹噴灑敵敵畏等農藥,殺死成蟲,避免其產卵停留。在桃樹坐果20天左右對果實進行套袋,在套袋之前噴灑殺蟲劑和殺菌劑,這也是防治桃蛀螟的一個有效方法。
桃炭疽病常見于氣候潮濕的地區,在降水量較多的季節發生率較高。桃樹果實在發生桃炭疽病之后,呈現出表面凹陷、果實不飽滿以及呈現紅褐色病斑等癥狀,嚴重影響桃子品質。在桃炭疽病的防治方面,主要需剔除越冬菌源。可在早春時節可噴灑石硫合劑等,以減少此類病蟲害。
除了應用相應的化學防治方法防治病蟲害以外,還可以采用生物和物理等防治手段。第一,可在桃園當中放入捕食病蟲的昆蟲和鳥類,從優化園內食物鏈的角度減少病蟲害。例如,在果園內養一些雞鴨等家禽啄食幼蟲,或引入啄木鳥、赤眼蜂等進行防治。第二,種植人員可根據病蟲害生理特性,對桃樹所感染的病原體進行取藥研究,根據種植區域的自然條件合理選種并培育,科學調控溫濕度等,還可以對患病桃樹進行隔離處理。第三,做好果園清潔工作,例如及時摘下桃樹上遺留的僵果,對桃樹老皮進行刮除,樹干下掉落的病蟲果實進行集中深埋燒毀處理等。第四,可采用太陽能殺蟲燈來進行燈光誘殺。
綜上所述,桃樹種植需要根據區域的自然條件等情況來進行具體安排,科學管理桃樹栽種密度,調節土壤性質,控制好澆水施肥的用量和次數。針對病蟲害防治,主要根據常出現的病蟲害類型,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除常用的化學防治方式以外,還可以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不斷提高桃樹果實產量和品質,為廣大桃樹種植戶創造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