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娜(浙江省寧波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寧波 31521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縣級教育部門要建立區域性的中小學心理輔導中心,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咨詢輔導服務,定期面向所在區域中小學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能培訓。《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強縣級心理輔導中心平臺和工作體系建設,70%的縣(市、區)建成標準化心理輔導中心平臺,整合提升服務功能,完善機制,為中小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督導和危機干預。希望經過“十四五”的努力,在全省建立一批示范縣(市、區)心理輔導平臺,推動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水平[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是構建教育新發展格局、深化高標準育人方式的應有之義。為助力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寧波市級層面申報了浙江省首批“示范心理輔導中心”建設,希望引領區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推動區域心理輔導平臺提質增效[2]。
寧波市級層面心理輔導中心被命名為“寧波市中小學生成長指導中心”(下文簡稱“指導中心”),指導中心隸屬寧波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旨在打造集心理指導、生涯指導、學業指導等為一體的“一站式”成長服務平臺。指導中心建設秉承“三個一”原則:“一個主體”,以學生成長指導中心為主體,盡可能整合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開展心理服務,逐步將寧波市學生職業體驗拓展中心和寧波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等機構納入指導中心;“一個目標”,即指導中心建設目標是為全市所有中小學生和心理教師提供科學的服務支撐體系;“一套方案”,即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校、教師、學生全覆蓋,滲透學生成長全過程,科普體驗對家庭、學校、社會全開放。
指導中心實體由原寧波市學生職業體驗拓展中心改制擴建而來,是以“成長指導”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互動體驗類場館,涵蓋了職業體驗空間和心理科普指導空間,總建筑面積7710 平方米,共5 層。
2021 年10 月底,指導中心五樓心理健康模塊改造完成,秉承“成長路上有我陪伴”的服務理念,建設了心理輔導、科普體驗、課程研訓三大功能區,是集心理輔導、心理科普體驗、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理健康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心理服務基地。心理輔導區設有家庭輔導室、沙盤游戲室、藝術輔導室、音樂放松室、生涯咨詢室、熱線接聽室、專家工作室共7 間功能輔導室;科普體驗區包括情緒管理和減壓天地兩個區域,共11 個心理科技產品展項;課程研訓區包括課程督導研訓室、課程直播室、課程培訓室、沙龍活動室,共4 間功能教室。
一是專職核心團隊,指導中心為專職管理與研究人員設置了4 個事業編制;二是專職運行團隊,指導中心為運行與行政人員配置了10 個可聘用名額;三是兼職專業團隊,指導中心招募了一批“甬老師”志愿者工作團隊,該團隊是指導中心以寧波市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為骨干力量組建的一支團隊,成員擁有良好的心理學專業背景和專業資質。三大團隊用有溫度的專業力量,為全市有困擾的中小學生及家長提供公益心理支持[3]。
指導中心主要承擔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等工作,并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及家長開展公益心理服務(包括心理熱線咨詢、個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心理講座)、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
指導中心開設了寧波市中小學生24 小時心理熱線(87368585),諧音為“把氣撒了,撥我撥我”。每個周末工作時間由“甬老師”工作團隊教師接聽熱線。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如中高考期間、疫情特殊時期等,指導中心會另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值班。2022 年,共接聽有效及轉接心理熱線440 通。
指導中心每個周末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及家長開展線下的個體輔導,輔導采取預約制。自2021年10 月底開始,指導中心心理輔導區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及其家長開放公益心理輔導面詢服務,并在每周服務日進行案例研討,邀請心理醫生主持,結合個體輔導工作對參與服務的心理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同時,針對各學段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難點、痛點,指導中心陸續開展了一系列親子團輔活動,涉及注意力提升、親子溝通、網絡成癮等主題,12 期活動下來,好評不斷。
指導中心集合各方資源,在學生心理發展的各關鍵時間節點開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多方面、多維度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例如,2022 年5 月,舉辦寧波市首屆“5·25”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節,活動節期間,各地各校開展了一次心理成長課程、一次心理劇展演、一次心理特色活動、一次助考賦能行動和一次主題創作征集,即“五個一”系列活動。
2022 年5~6 月,開展了中高考助考系列活動。為幫助面臨人生大考的學生以最佳狀態迎考,指導中心推出了“為夢起航,助力中高考”系列活動。
2022 年5 月,啟動“幸福成長促進計劃”,以流動的“幸福巴士”為載體,面向鄉村中小學生開展關愛守護行動,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至偏遠落后的鄉村地區,讓全生命周期的成長指導理念為學生的幸福成長提供更多可能。
2022 年8 月,開展了“全學段銜接”主題論壇。為幫助面臨學段銜接的學生以最佳狀態順利過渡,指導中心推出了“全學段銜接”教育主題論壇,關注學生成長的連續性、知識的漸進性和環境的統一性,聚焦不同學段之間的科學銜接,搭建教育“引橋”,減緩學段“坡度”,助力學生身心平穩“過渡”。
2022 年10 月,推出“愛需要學習——給父母的28 堂心理課”,為幼兒園、中小學生家長設計開發了28 節系列微課,針對幼兒、中小學生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家長的認知誤區,結合鮮活、生動的案例分析,向家長普及有關的心理學知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對策。
寧波市教育局協同寧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寧波市康寧醫院合作成立了“寧波市學生心理診療與研究中心”,開辟了中小學生心理診療“綠色通道”,開展“導師制”醫教結合跟崗實習項目。指導中心組織全市240 余名心理專職教師與市康寧醫院合作開展醫教結合跟崗實習培訓項目,提升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問題的識別與應對能力。2021 年上半年,指導中心出臺《規范心理高危學生轉介流程的通知》文件,對直屬學校心理教師和區縣教研員開展心理高危學生轉介培訓。截至2023 年3 月,通過綠色通道轉介的學生門診有578 人次,咨詢92 人次。
指導中心自籌建以來,始終把宣傳和培訓工作當作重點工作來抓。推出“寧波市中小學成長指導中心”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開設《成長導航》《成長解惑》《愛需要學習》《家長成長學院》《心靈樹洞》《成長有約》等多個特色欄目,有針對性地分享成長指導故事,解答成長指導困惑。截至2022 年10月底,公眾號關注用戶為16823 人,發文量為326篇。多篇新聞被中國教育報、浙江教育報、寧波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得到廣泛關注。
指導中心創建一年以來,面向寧波市專兼職心理教師開設專業技能類培訓4 場,主題包括“心理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心理篩查與危機干預”“焦點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培訓”“沙盤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培訓”。面向“甬老師”團隊成員,區(縣、市)心理工作負責人及部分骨干中小學心理教師,于2022 年9~12 月邀請張海音教授以主題講座結合案例討論和案例演示的形式,開展“客體關系精神分析”系列講學活動,有效提升了寧波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隊伍的輔導技能,使他們能更好地為寧波的廣大學生及家長開展輔導服務。
2020 年5 月,指導中心推動成立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總站寧波分站,并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總站寧波分站工作條例(暫行)》,初步確立心理督導的基本架構和工作職責,保障心理督導規范化運行。在督導專家的組成上,整合了專業心理咨詢與治療機構,以及大學、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資源,聘請市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寧波大學、浙江萬里學院的專家和取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師資質的教師為督導,聘請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總站和市康寧醫院相關負責人為特約督導,保證心理督導的專業水平,定期開展督導研討活動。2023 年春季,成立心理危機干預骨干團隊,并開展了兩期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專題培訓。
因為疫情等客觀原因,指導中心難以及時對接中小學校、學生和家長等服務主體,難以及時有效跟進心理健康等服務。指導中心難以深入中小學校,中小學生難以走進指導中心。“走出去”和“迎進來”的雙重困境,導致心理健康服務開展遲滯,原有活動開展困難,面臨擱置。
目前,指導中心開展心理服務的“甬老師”等團隊大多為寧波市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需要平衡日常學校工作和指導中心的服務要求,部分教師“有心無力”,難以兼顧。專業能力方面,團隊教師不僅要面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和家長,還要面對可能出現的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在專業能力方面有待提升。
指導中心面向全市范圍的中小學生和家長開展公益的心理健康服務,因服務資源相對有限,面臨心理健康倫理困難,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服務更多的人、如何在公益的情況下讓受服務者珍惜輔導機會等是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服務面臨的倫理困境。
為助力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指導中心善引活水,從人員、課程等方面整合資源,通過共建師資團隊、共建課程資源等渠道,夯實心理育人合力,致力于打造集心理指導、生涯指導、學業指導等為一體的“一站式”成長服務平臺。
1.集結骨干師資,服務心理健康
指導中心組建了“甬老師”心理工作團隊,并依托“校際協作共同體”,集合寧波市骨干心理師資力量,努力探索區域特色的教師發展新路徑,為教師提供專業成長的平臺的同時,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服務功能。
2.攜手大中小幼,賦能促發展
以構建科學的心理服務體系為目標,指導中心切實推動大中小幼心理育人一體化建設,聯合在甬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師資,引入特色課程資源,強化大中小幼資源整合與銜接,滲透學生成長全過程,共建成長指導特色課程基地,共育成長指導專業師資團隊,促進指導中心心理服務模式轉變與升級。
3.豐富實體場館,擴充服務范圍
指導中心在原有寧波市學生職業體驗拓展中心的基礎上,設計并打造了以中小學生成長指導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互動體驗類場館,擴充實體場館的服務范圍,擴建專用的心理科普、心理服務、心理研習的實體空間,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堅實的保障。
為切實發揮指導中心成長指導的輻射作用,打造家、校、社一體的心理育人主框架,提升指導中心開展心理育人等服務的專業性、便捷度和影響力,指導中心加強醫教協作、宣傳輻射、專家督導等對外渠道建設,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和資源,加大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形成良好氛圍。
1.匯聚本土醫療資源,推動醫教結合研習
寧波市教育局、市衛健委聯合成立了寧波市學生心理診療與研究中心,由指導中心聯合康寧醫院合作運營,是集心理咨詢評估、心理診斷治療、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教師督導功能于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服務基地。教育、衛健雙方將在診療綠色通道、信息共享、篩查復核、綜合干預、危機干預、進修培養和心理研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2.拓展宣傳媒介,講好成長指導故事
指導中心把握宣傳契機,用好宣傳媒介,講述好寧波成長指導故事。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開設特色心理欄目,高質量科普推文、廣播電視臺的內容;積極拓寬宣傳渠道,擴大宣傳覆蓋面,“寧波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節”“醫教協作護航學生心理健康”“幸福巴士”“學生心理診療與研究中心”等特色品牌工作獲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浙江教育報等省級及以上媒體報道,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了全社會關愛中小學生成長、重視中小學生成長指導的良好生態。
指導中心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服務的新平臺和新場域,將科學、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延伸到最貼近學生和家長需要的地方。
1.線上線下全天候,專業力量來護航
依托指導中心實體場館,組建“甬老師”團隊和“潤心共情”家庭教育宣講團,吸納全市范圍內的優秀心理專家和教師,每周末開展線下面詢服務和個體輔導,并開設“8585 心理熱線”,完善心理服務熱線及其后臺跟進服務機制,提升熱線的知曉率,為全市有困擾的學生和家庭提供全天候“線上+線下”開放式的專業心理支持。
2.心理服務“云”上見,自主學習個性化
指導中心依托微信公眾號,順勢推出“寧波市中小學生成長云課堂”、“甬心伙伴”微信小程序和“寧波市學生成長指導服務平臺”,上線心理特色欄目,如《成長有約》《聚成長》等微視頻品牌欄目,開展“心靈樹洞”等互動式心理服務,研發科學適切、內涵豐富、分層分類、側重體驗、中小學有機銜接的學生成長指導課程,聚焦各學段學生在成長的關鍵節點面臨的難題并予以精準指導。例如,推出高考志愿填報輔助系統,開辦“全學段銜接教育論壇”等特色指導項目,實現自主學習、自主調節、自主成長,使全市學生和家長在“云”上盡享專業、精準的心理服務。
3.“幸福巴士”初實踐,優質資源促共享
為使全市中小學生均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指導中心初步探索“幸福巴士”品牌系列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觸角延伸到鄉村、海島等地區,為師生帶來心理團輔、心理游園會、教育論壇等活動,不斷探索基于共同富裕“甬有優學”理念下的學生成長指導工作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