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錚
(本溪市林業草原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本溪 117000)
我國是一個擁有大量森林資源的國家。國土面積位居世界三甲,森林資源分布廣泛。然而,因為受到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我國林業管理長期以來都是粗放的發展模式,導致森林資源的大量消耗,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了土壤侵蝕。為此,我國政府加快制度與技術的改革與創新,合理地利用和分配森林資源,推動有關的林業管理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對當前我國營林生產管理和現代林業造林進行深入的探討,找到一種科學的經營方式,是促進森林資源的有效分配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與傳統的播種法相比,分殖造林法更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可以將植物的養分轉化為森林的養分,以直接造林形式進行種植。這樣的造林方法既方便、操作簡單,又節省時間、技術難度低。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并且在移植后的生長發育更加平穩,可以很好地保存母體的良好特性。但這樣做也有弊端,那就是需要較為優良的立地條件。因此,在種植松樹和楊樹的時候,分殖造林法更適合。
在我國林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林業經營方式不斷革新,從國外引進了眾多現代林業造林法,以播種造林法效果最為顯著。該技術在實踐中得到了較多的推廣,即播種到土地中,無需繁雜的播種工序,且易于實施。只要把種子撒下去,它就會自然而然地生長。該技術更適用于大規模的森林綠化。然而,在實踐中必須指出,該技術不僅要滿足水、土壤和光照等樹木生長的必然需求,還必須加強對幼樹的養護與管理。
若想采用播種造林方法,所種植的樹苗必須要具有很好的發芽能力和適應性。這就對樹苗的品種有著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常選用的品種有,山杏、核桃、油松、橡木和云南松等,這些都是可以采用播種造林方法的樹種。這種方式對土地的選擇有嚴格的規定,既要保證土壤中的含水量要高,又要不容易被外部的環境條件所干擾。該技術適合偏遠、人口稀少的偏遠山區的綠化。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為例,它地處我國北疆,地處偏遠,人口密度低。同時,該地區的植被覆蓋率達到73%以上,黑土地肥沃,降水集中,而且河流眾多。在這里,以云杉、紅松和樺樹為主,較為合適采用播種造林方法。
除以上所說的分殖造林法與播種造林法之外,在小型的林地種植中普遍采用栽植造林法。在種植實踐中,工作人員必須確保秧苗的移位,使其枝條橫向延伸。要保證苗木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合理布置苗木的深度,增強其對土壤水分的吸收,以達到對抗旱災的目的。與其他兩個樹種相比,栽植造林法的存活率更高,對林地的需求也相對不那么苛刻,但其弊端在于耗時、勞神,植樹造林的經濟效益較低。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注重林業生產,林業技術質量和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全面、科學的林業管理體系與現代化造林技術相結合。除了強化經營管理,還要重視苗木的產量和造林品質,確保樹苗的成活率。一套合理、健全的生產管理工作體系不僅可以確保營林質量,而且可以保障造林的經濟效益,從而為林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本文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對林業生產管理產生影響的因素有6個。一是營林生產的主要測量標準是生長量與產量。生長量與產量是衡量營林生產效果好壞的最為直接、有效的衡量指標。這是因為生長量與產量不僅可以反映造林質量的高低,而且直接關系到后期的經濟效益。然而,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很多地方的林業部門都是以森林的面積來衡量營林生產效果的好壞,而不考慮森林的生長量與產量。大部分資料統計單位過分注重造林面積的統計,而忽略了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品質。這就造成了樹木成熟后得以保存下來的面積較小。為此,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有關單位應當在某種意義上進行改革,對樹木存活率和生長品質進行詳盡地記載,以便對目前的森林現狀有所認識。二是按營林類型確定森林的生長指數。通過區域的自然分區,劃分為采伐地區和林地荒山。然后,按樹木的種類和種植順序確定其營林類型規劃。而對營林類別的影響最大的是森林的產品規格和宜林程度。位于東北部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珍稀林木60余種,林木覆蓋率高,蓄積總量為2872萬立方米,年生長量123萬立方米以上,每年可采伐35萬立方米。因此,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應在對當地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開展營林類型的規劃,以確定森林的成長指數。三是建設林木幼苗種植基地。造林要重視苗木的選擇,首先,要從造林的角度,既要保證造林的規模,又要考慮林業營林的經濟效益。通過構建林木幼苗種植的基地,進行生產布局的優化。根據現實狀況適時地進行比例的調節,加大對幼苗的控制。對于已經老化的母林,要盡快更換為適合的中齡林或即將成活的樹木,這樣才能有系統地培育和實施母樹林基地建設工作。四是實行苗木經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要想在市場上取得充分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把苗木生產經營推向市場化。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可以采取合同方式,與育苗基地的業主訂立合約,制定相應的經營標準和規范,并對苗園進行分級定價。這樣當種子被大量播種時,可以提高種子的存活率。五是對生產經營模式進行適時改革。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注重綠化,投資了巨額資金,也出臺了一套相應的政策,效果顯著。然而,從整體上講,傳統的種植量增長模式仍然占主導地位,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又造成了成本的提高。同時,造林和撫育的工作時間也有所增加。利用現有的樹冠進行適地、適度的植樹造林是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的。六是強化營林管理。營林管理要想達到較好的經營成效,就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切實強化造林的經營,確保造林的經濟效益,盡可能地減少更多的虧損。因此,在造林過程中,怎樣進行營林管理的生產經營是十分關鍵的。這就要求各相關單位和主管部門,必須加強對造林工作的理解,并充分了解造林工作的重要意義,而不能忽略造林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因此,必須加強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關注。要充分利用好營林經營的優點,使營林管理更好地適應林業經營的需要,強化經營管理方法和經營模式的改革。森林管理機構要切實履行問責制,在管理人員中發揮一定的制約功能,增強森林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切實完成各項工作,從而推動林業經營工作的迅速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國家越來越注重林業營林,投資了巨額資金用于造林。同時,還制定了一套具體的措施、政策,這確實促進了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但是,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要繼續采用科學的管理辦法,招聘和培養相關的人才,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造林技術,為促進我國林業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