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華
(瓦房店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瓦房店 116300)
瓦房店市地處遼東半島中西部,環境得天獨厚,氣候寒暑適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區位優越,資源豐富,是全國日光溫室生產的發源地。近年來,瓦房店市把設施農業建設發展與鄉村振興工作結合起來,抓住支農惠農政策的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小區建設為重點,以科技服務為手段,以強化管理為目標,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充分挖掘生產潛力,努力提升建設、生產和管理水平,基本實現了由數量型向規模、質量、效益并重型轉變,全市設施農業呈現出總量增長、類型齊全、品種豐富、質量提升、銷售順暢的良好勢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林牧漁循環發展。推進設施農業、蔬菜基地建設,加快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草藥等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做強做精以蘋果、大櫻桃、油桃、葡萄等為重點的水果產業,打造果品生產專業鄉、專業村、專業屯。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強商品蔬菜基地建設,提高全市蔬菜均衡上市能力。
第一,要抓領導,擴規模。瓦房店市歷來高度重視設施農業建設,把其作為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來抓。鄉村兩級也改變往年春秋兩季動工的習慣,全年沒有間歇期,普遍采取統一規劃、統一調地、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指導等措施,為設施農業常年建設提供保障。有的鄉鎮把設施農業小區建設與新農村發展結合起來,實行領導包片、機關干部包村的做法,以規模小區建設為重點,抓規模建設和群體效益,采取招投標的辦法,由中標工程隊定期按標準施工,每村每年都建設一個以上規模小區,
第二,要抓調整,促發展。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科學合理地配置資金、設備、技術和管理資源。一是種植結構調整。縮減低產、劣質、低效作物面積,擴大設施農業和果樹發展面積。二是產品結構調整。以增收為目的,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往年單一種植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作物的習慣,逐步向設施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和畜牧、水產養殖等產業均衡發展。全市設施蔬菜面積發展到2.2萬畝、設施水果面積9.5萬畝。三是品種結構調整。加大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力度,以市場為導向,重點推廣“高、特、優、新、奇”品種,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確保設施農業生產向優質、高效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四是設施結構調整。穩固發展日光溫室,加快建設大棚、拱棚和冷棚,做到設施類型齊全,產品周年均衡上市。
第三,要抓服務,增效益。設施農業大發展,項目選擇是重點,科技服務要跟上,要保證選對品種、選好項目,應用科技、增收致富。一是科技培訓。開展科技下鄉、科技示范活動。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組織科技人員成立講師團和專家組,設立咨詢臺,通過“圍著農民轉、幫著農民算、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賺”的“掛牌服務”形式,深入農戶和棚內巡回講解設施農業增產增效技術,手把手指導農民科學生產,“零距離”地開展科技興農活動,給棚室生產農民送上科技定心丸,確保農民投有所獲、增產增收。去冬今春,全市舉辦科技培訓班187期,培訓農民4萬余人次,舉辦電視科技講座31場,播放科技專題片21個,趕科技大集19次,銷售圖書2萬余冊,印發科技資料20余萬份。通過指導服務,達到了鄉鄉有科技示范村,村村有科技示范戶,戶戶都有明白人,人人都掌握多項生產技術。二是設置農技員。在大連市的加強市級、完善鄉級、強化村級科技服務思路的指導下,全市249個村每村配置一名農技推廣員,每年多次進行農技推廣員業務知識培訓,使其掌握高效農業技術要點,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生產。我們還組建農技120隊伍、發布農技服務電話、組建專家指導組等辦法,對設施農業生產中出現的難點、疑點問題,隨叫隨到,現場指導,實地解決。三是觀摩學習。組織技術人員、科技大戶和棚室生產農民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取長補短,借鑒經驗。通過相互學習,引進了新品種,掌握了實用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習慣和方式,增強了設施農業建設投入的熱情和生產管理的信心。四是培育組織。全市建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90個,他們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服務,在政府與農戶、生產與銷售、產品與市場之間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產前,負責農民技術培訓,提供種苗及其他生產資料,并與農戶簽署種植訂單。在產中,承擔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指導,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撐和生產信息。在產后,完全擔負起農產品轉移、加工和銷售的責任。
第四,要抓質量,保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發展設施農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幾年來,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市場監管方面,嚴格組織落實,健全監管機構,檢測手段到位。市政府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市長任組長,農業農村局、市場局共同負責日常監管工作。全市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分別建立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和31個鄉級監測點,保證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正常運行,確保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瓦房店市先后被評為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出口示范基地縣和第四屆中國無公害果菜十強市稱號。
第五,要抓銷售,拓市場。發展設施農業,質量是保證,市場是關鍵。幾年來,采取扶強做大的發展策略,著力建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努力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不斷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促進農產品轉移和銷售,為設施農業產品順利銷售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農產品加工企業132家,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300多人,鞏固完善本地8處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在北京、上海、東北三省、香港及俄羅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設立農產品直銷窗口。大連盛鴻種業有限公司與農民簽訂蔬菜種子種植合同,組織5000多戶農民發展8000余畝冷棚菜籽種植,產品全部回收外銷,成為韓國在我國最大的蔬菜種子繁育基地。三臺鄉經紀人閻世義帶領農民栽培反季西瓜,由于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所產的西瓜皮脆瓤紅、肉厚汁多,深受消費者歡迎,戲稱為“老六西瓜”,成為大連地區瓜果產品中的著名商標。
總之,目前瓦房店市設施農業結構調整速度較快,建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在工作中還存在著建設資金短缺、扶持服務不夠、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抓住機遇,優化結構,強化科技,提高質量,不斷增大設施農業高效作物生產面積,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