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英
(甘肅省莊浪縣南湖鎮公共事務服務中心,甘肅 莊浪 744603)
文化旅游是在旅游體驗中感知、了解、體察某種文化內涵的過程,如鑒賞異國他鄉的文化風俗、異域風光,追尋學習文化名人的文物遺跡、文化趣事,參加當地傳統文化活動、人文體驗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日漸滿足,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加,鄉村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一種時代風尚。如以學習黨史、了解革命者事跡等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旅游,在中小學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了解世界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為主題的敦煌文化旅游。
在林果生產區建設文化韻味比較濃厚的鄉村旅游觀景點或接待站,引導林果經濟與日漸紅火的鄉村文化旅游有效銜接、深度融合,是實現林果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一個創新。如靜寧縣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設紅富士蘋果展銷區,讓靜寧紅富士蘋果的品牌隨著文化旅游大軍傳播到了全國各地,使靜寧紅富士蘋果成為全國各地消費者熱捧的名果。
林果生產區變身鄉村文化旅游展覽區,一是可以把本地林果業生產的狀況、品種、規模、質量等信息,通過游客傳播到全國各地消費者那里,為當地今后的林果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打開全國消費市場。二是可以把全國各地消費者對林果產品的需求信息、個性化消費特點等,通過游客反饋到林果產品生產者那里,果農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有效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質量、品種以及服務特色等。
在鄉村文化旅游線路上開辟鄉村林果產業觀光區,直接助推了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提質增效和跨越式發展。一方面增加了鄉村旅游的內涵和情趣,美好的花果園林風景為旅客提供了一道極佳的視覺盛宴,尤其對從城市里來的游客來說,有花有果、有山有水、清新秀美的田園風光在他們眼里,簡直是一種仙境般的美輪美奐。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生態鄉村文化旅游相關的配套產業的發展,比如餐飲、住宿、園林建筑、交通運輸、旅游購物等產業鏈的衍生、發展、繁榮。
林果生產區變身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也促進了林果產業與鄉村文化的銜接融合與發展。一方面,可以直接把游客變成消費者,當游客遇到綠色、低碳、無公害林果產品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并成為通過農村電商平臺購買該項林果產品的長期客戶。另一方面,游客還有可能把自己優質的林果產品消費體驗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里,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變成該項特色林果產品的消費者。這樣一來,通過鄉村文化旅游帶動直接或間接的消費,線上或線下的消費,為當地特色林果產品的銷售開拓了更加廣闊的銷售市場。
以學習交流林果科學技術為目的的鄉村文化主題旅游,是提高林果產品生產經營者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組織林果業生產者經常參加“文化旅游+名優林果”“文化旅游+林果科普”等專題學習型旅游,不斷提高林果業生產者的科技知識、科技水平和科技視野,大力推進林果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發展。
2021年,莊浪縣創新林果技術培訓模式,以大家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旅游的方式,組織果農到全國蘋果生產先進縣靜寧、涇川、禮縣等地開展現場交流培訓共計35期400余人次,讓廣大果農學到了發展林果產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極大提高了全縣林果業生產管理的技術水平,加快了全縣蘋果主導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全縣林果業的振興以及鄉村的全面振興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林權制度改革對林果經濟發展非常重要,這一政策的落地生根,充分發揮了經濟杠桿的宏觀調控作用,在誰經營主管誰受益的直接利益驅動下,一方面促進了全國經濟林業資源的不斷增加,為發展鄉村文化旅游提供了廣闊的場地和空間。另一方面,可以把當地分散的林果資源整合起來,進行統一布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既能提升鄉村文化旅游的規模、質量,又能達到林果資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極大地促進了林果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生產經營水平。
面對零散、小塊分割的責任田不宜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和“蘋果大產業”的問題,甘肅省莊浪縣大莊鎮積極落實土地承包流轉政策,把沒有勞力、沒有條件發展蘋果產業的農戶的土地,通過政策和雙方情愿、共同受益的原則,流轉給有條件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和蘋果規模化生產經營的農戶,極大激發了農戶發展蘋果產業致富的熱情,使全鎮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全鎮林果經濟年總收入達到1.7億元,僅林果業一項每年能為農民人均創收8374元。
鄉村文化旅游業的繁榮壯大是帶動當地林果產品銷售業發展的一個突破口,但兩個產業之間的銜接融合發展還需要許多必要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人員配備等軟硬件建設,這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機制體制建設和資金投入。如文旅系統的人才與林果業人才如何建立融合發展機制的問題,如何將林果生產基地變身文化旅游線路上的一個觀光休閑區的問題等,這都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的必要參與和資源的合理整合。因此,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人才引進和專業人才培訓,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進相關項目建設,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旅游與當地林果產業融合發展。
鄉村文化旅游和林果產業融合需要組織保障,村支部在抓好村級黨建、不斷增強農村黨員黨性修養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充分調查、科學分析、客觀研判當地林果產業與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特色,以及兩產業完全銜接、深度融合、快速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和渠道,積極組織村委會、村婦聯、林果協會、文旅社團等相關組織,建立鄉村文化旅游和林果產業融合發展聯合會,專門負責制定兩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實施細則、人員管理等工作是成功的關鍵。
對鄉村資源進行科學規劃、統一布局,突出特色優勢資源的利用價值,加強鄉村文化旅游與林果產業的完美對接和高度融合,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前提下,促進兩個產業的共融共贏發展。比如,莊浪縣岳堡鎮的一些農民,在蘋果園里養殖生態雞、生態鴨、生態鵝、生態蜂,為鄉村文化旅游提供觀賞性動植物,提供綠色低碳休閑娛樂性食宿,營造趣味性極強的人文景觀,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旅游的內涵和品質。又如,莊浪縣岳堡鎮林果企業業主岳國平,在林果業生產基地辦起了文化旅游山莊,林中養殖了火雞、梅花鹿等觀賞性極強的動物,可供游客觀賞、食用,通過游客食宿消費、旅游購物等方式,不斷為自己的特色林果產品拓展了銷路。
總而言之,要使鄉村文化旅游促進林果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得建立融合發展的機制體制,就得整合當地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技術力量,依據當地地域優勢科學規劃林果業發展布局,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地方特色林果業品牌,凝聚地方綜合發展的合力,協調各方智慧力量,綜合發力,集中發力,才能實現林果產業的升級改造和長足發展,才能讓林果經濟乘上文化旅游的快車發展繁榮并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