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高雄
(甘肅省莊浪縣岳堡鎮人民政府,甘肅 莊浪 744604)
2018年,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要求,這對有線電網絡通信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大發展良機。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是農業、農村、農民,而“三農”也正是縣鄉兩級有線電通信網絡服務的主要對象。有線電通信行業在參與鄉村振興政策宣傳時,要以大力宣傳、精準解讀中央政策為出發點,結合當地“三農”的客觀實際和群眾急難愁盼等急需問題,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宣講到千家萬戶和億萬人民的心中,使中央和基層、干部和群眾在鄉村振興戰略上達成共識,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切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
利用有線電通信設備資源在鄉村廣泛開展法治教育宣傳活動,是建設法治鄉村的重要內容,也是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筑牢鄉村振興法治根基的重要途徑。廣泛開展鄉村基層普法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的法治素養和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引導鄉村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新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鄉村之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法治基礎。
電信、移動、聯通、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等部門要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大限度地發揮好自身的宣傳教育優勢,了解農村群眾的法治需求和關注的熱點、焦點、痛點等“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各類法律法規中有關農業農村農民的條文,充分利用各類節日節點、農貿市場、茶余飯后和農閑時間,有針對性地開展法治教育宣傳工作,把法律知識送到千家萬戶,讓人人知法、懂法、學法、用法、護法,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營造良好的社會主義法治環境。
充分利用鄉村有線電網絡設備資源,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即“四史”學習教育為主要內容,創編“紅色故事”廣播劇、“老黨員講黨史”網絡電視課堂、紅色歌曲連連唱廣播電視專欄等形式多樣、群眾喜歡的文藝節目,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四史”學習教育活動逐漸走進農戶、走進農民的心田,為鄉村全面振興凝聚銳意進取的磅礴之力和積聚延綿不斷的紅色思想基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打牢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鄉村振興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度、質量和成敗,需要企業、公民、政府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可是,一些有線電經營企業缺乏社會責任心和社會擔當,沒有承擔社會公益事業的意愿和主動性,不為鄉村振興大業奉獻企業智慧力量,只顧單純的個體商業利益最大化,甚至有時還會做出損害“三農”利益的事情。比如,一些有線電經銷商針對農民文化程度不高、自控能力差等問題,開發出專門引誘農民參與賭博、色情、傳銷、詐騙等活動的網絡陷阱,這對鄉村振興是極為不利的,有關部門應該重拳出擊對其予以致命性的打擊,以保護極為脆弱的“三農”利益。
鄉村振興需要廣電部門大力宣傳、教育、鼓勵億萬人民齊心協力為之共同奮斗,而思想宣傳、政治教育正是有線廣播的強項和優勢。然而,一些地方的村頭巷尾、農舍場院、公園廣場等群眾經常聚集的公共場所,都已經聽不到宣傳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的廣播了。宣傳陣地的丟失直接導致有線廣播強大的宣傳輿論攻勢無法得以發揮,讓鄉村振興政策因無法傳播到千家萬戶而失去最廣大群眾的支持與參與,這會極大影響鄉村振興的規模、范圍、進度和質量。
鄉村有線電視的到戶率相比城鎮而言非常低。從已經普及到戶的受眾的收看內容和收看偏好來看,主要以娛樂性節目為主,而收看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家庭教育知識、治家理政經驗、國家鄉村振興政策舉措等方面節目的受眾少之又少。有人曾經對農村電視節目收看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收看綜藝娛樂類的農民占比為35.61%,影視類占比為27.46%,時政新聞類占比為21.41%,科學教育類占比為7.23%,生活服務類占比為5.23%,其他類占比為3.06%。由此可見,鄉村群眾帶著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科學技能和生活質量等目的有意識地收看相應電視節目的受眾比較少。
為提高鄉村有線電廣播電視網絡資源的使用率,擴大鄉村有線電廣播電視網絡的覆蓋面和有效接入率,有線電行政部門應充分發揮黨網政媒的優勢,組織引導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等通信運營商,以鄉村振興為核心內容,以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本土形式,制播具有地方色彩的鄉村振興特別節目,為鄉村振興團結人力人才、凝聚共識資金、積累力量智慧,切實筑牢鄉村全面振興的思想政治根基。
光纖化網絡傳輸具有穩定、高效、便捷和與多種智能終端對接的優勢,可以多角度、多層面、多樣化、多時段地傳播鄉村振興的節目。同時,有線電行政部門可以組織領導運營商、專業團隊制作播放具有本土化的節目,如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包括哪些,如何實現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大家談,個人在鄉村振興中怎么行動等各類話題性節目,構建鄉村振興為主的有線電傳輸專網,全面充分調動當地人力、財力資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各自的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工程,有線電視網絡要想參與其中并積極發揮作用,必須尋求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獲得政策傾斜。農村有線電視網絡相比于電信、移動等網絡,由于起步遲,投入資金少,發展慢,暫時處于劣勢。因此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經營決策者應當積極、主動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匯報,爭取資金支持,借此改造、優化提升網絡傳輸、交互、監管等綜合能力。
第一,數字廣播電視技術人才培養。數字廣播電視兼容了電腦、通信、互聯網技術,用數字壓縮處理傳輸信息,全面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交互式綜合業務信息傳播,其抗干擾能力強,傳播節目多,具有存儲、處理、傳播的多功能化,是開展鄉村振興宣傳教育的最佳途徑。目前,充分利用有線電資源設備搞好鄉村振興宣傳教育工作,就必須大力培養數字廣播電視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人才培養。要制作鄉村振興專題廣播電視節目就需要策劃、采訪、攝像、編輯、制作、編導、頻道包裝等多個專業化程度極高的創編過程,目前這方面的人才極為緊缺,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當前人才緊缺的數量、崗位、技能類型,科學規劃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確保有線電廣播電視行業在鄉村振興宣傳教育中能夠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廣播電視網絡運營人才培養。大數據時代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廣播電視網在技術、業務、市場、行業等方面的融合愈來愈緊密,在技術應用上更加趨于一致化,在網絡上可以互聯互通,在業務上出現互相滲透與交叉。在此大背景下,如何運營廣播電視網絡全方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廣播電視網絡運營專業技術人才挺身而出。可是,目前這樣的人才非常緊缺。這就需要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要從鄉村振興的大局出發,采取邊培訓邊工作、委托高校培訓、師傅帶徒弟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及時補全補齊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