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紅
(西豐縣天德鎮人民政府,遼寧 西豐 112401)
土地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的最重要的生產資源,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土地資源豐富。城市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土地種植的主要模式是承包經營管理。本文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
我國正式提出土地承包制度之前,是吃大鍋飯的時代,即使多勞多得,也分得很少的糧食,只夠維持家庭溫飽。自從土地承包制度實行以來,根據家庭人口數量承包土地,種植所得經濟效益全部歸個人所有,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提高了土地生產率,并且極大地提升了糧食產量,這種模式深受廣大農民喜愛,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還可促進其他行業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先進的種植、灌溉和收割等農用機械設備投入實際農業生產,不但提高土地生產效率,糧食產量也較之前翻了幾番,而且大大解放了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加入其他行業,還可促進其他行業的發展。土地承包制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還可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發展唯一的途徑就是土地承包制度,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加快新農村建設。
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制度現階段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種植,可種植農作物品類較多,種植比較分散化,種植成本低,生產效率較低。近些年我國城市化、工業化不斷發展,家庭種植逐漸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播種機器、灑水機器、打藥機器和收割機器等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的誕生,催化了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制度的出現,降低了勞動力和成本,提高了土地生產率,提高經濟收益,降低農作物價值,從而導致散戶種植的人工成本高,卻收獲不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我國土地資源豐富,但人口也多,人均土地面積小,這些土地中還有大量無法耕種的貧瘠土地,真正優質的肥沃土地僅僅只有耕地總面積的1/5。在有限的耕地中,如何充分利用土地,產出最大產量的農作物,滿足我國糧食需求,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是我們目前關注的重點。我國人口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導致土地價格逐漸上漲,土地糾紛問題的數量逐漸增多。農民群眾缺乏法律觀念,未使用法律的手段保障自身合理的權益,村集體無法順利地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工作。
我國城市化發展步伐逐漸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走向城市,導致城市人口密度不斷增大,工作崗位逐漸飽和。而農業種植因機械化的發展,節省了人力物力,經濟效益更加可觀。更多的農民工想回歸農村,繼續種植農產品,但村集體避免土地空閑浪費,已經將土地承包給別人,不能違背合同收回土地,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為基礎,相關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理念落后且管理經費嚴重不足,未形成先進的管理模式。以上這些因素導致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隊伍不夠專業,一旦出現與土地承包相關的糾紛問題,還可能出現會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不能及時地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解決實際的問題,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雙方都有嚴重的經濟損失。
農村土地承包沒有較為規范和完善的程序和合同,承包雙方對土地承包經營理解有差異,易產生糾紛。這些不規范具體可分為三類,合同不規范型、代替耕種型和承包轉讓型。因未依據章程辦理土地流轉過程而導致的糾紛較多,農村土地流轉屬于民事,所以行政管理的力度應該合理,不應干預過多。《農村土地承包法》表明土地流轉需要當事人自愿,行政管理不能強制流轉土地經營權,也不能阻礙土地流轉。
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加大力度向農民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改變對土地承包的意識認知,讓農民意識到土地承包的必要性,增強農民維權意識,主動使用法律武器,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的糾紛問題。要加強基層土地承包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管理人員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能力。
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制度的關鍵是以農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做好合同的簽訂與發放,讓土地流轉制度健康規范地發展,提高農村經濟收入。農民簽訂的合同不夠規范,或是沒有簽訂合同,只有口頭協議,易導致發生矛盾和糾紛。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自身的職業技能,提高為民解決糾紛的能力。助力農民簽訂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讓其知曉應盡義務和可享受的權益,約束雙方的行為,保證雙方的權益。
為保障農民有土地可以耕種,改善農民的經濟情況,提高生活水平,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人員應對所有農民的土地進行清查工作,查看是否有多占、多分的情況,以及將新開荒的土地納入管理。對所有土地做好建檔工作,根據當地的實際人口數量,重新公平地分配土地。及時將外出務工放棄耕種的農民的土地回收。已婚婦女遷出后,如未在新戶籍地獲得耕地,不能輕易收回之前所承包的土地。
想要有效的落實有關政策,需要相關基層辦事員去到農村進行實地走訪,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積極聽取群眾意見,了解農民的難處,切實地幫助農民解決問題。成立專業的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隊伍,加快落實土地流轉的各項政策,監管合同的實施,約束簽訂合同雙方的行為,避免發生糾紛。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及時對合同進行修訂。
在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的問題中,各級政府從農民的利益出發,切實地為農民解決土地承包的問題,基層辦事員也要常駐農村,深入了解土地承包的情況,為農民解決問題。解決糾紛時調查清楚糾紛的根源,依據法律,盡量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減輕農民之間的矛盾。如遇到不易解決的問題,應聯合上級部門一起妥善地、多角度、多渠道地解決實際問題。
農業農村部今年頒發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辦法》,通過規范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進一步保障和實現農戶土地承包權益。強調農民群眾有承包土地的權利,可以自己種植,也可以將使用權流轉給他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這項權利。強調在簽訂和變更合同時,要調查土地的承包權,確保承包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承包權的變更必須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并及時更訂承包合同,保障農民的權益。如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工作會更好地開展,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保障農民的利益,加速農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