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強,,吳標良,楊桂強,李 桃
(1.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廣西 百色 533000;3.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腎上腺靜脈取血術(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Primary Aldosteronism,PA) 患者分型診斷的金標準, 其中側化指數(Lateralization index,LI)是判別腎上腺醛固酮分泌優勢側的關鍵指標,但LI 的計算需雙側取血成功的情況下,由于右側腎上腺靜脈結構的特殊性,導致右側腎上腺靜脈取血常常失敗,PA 并右側腎上腺占位患者將無法判斷優勢側。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3 年7 月應用對側抑制指數(Contralateral suppression index,CSI)判定PA 并右側腎上腺占位患者右側優勢分泌11 例,準確指導了手術,現將經驗初步報道如下。
收集2019 年8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確診為PA并右側腎上腺占位的患者11 例,其中男6 例,女5 例,平均年齡(49±11)歲。PA 均按照相關指南流程進行定性診斷,患者的具體臨床資料及專科檢查結果詳見表1 和表2,腎上腺影像學CT 平掃+ 增強掃描均發現右側腎上腺占位,大小1 ~3 cm。

表1 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

表2 患者立臥位醛固酮試驗及抑制試驗結果
1.2.1 AVS 在數字減影引導下進行AVS,術前停用相關影響檢查的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停用2 周以上,利尿劑停用4 周以上,血壓高患者予α 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降血壓治療。術前行CT 平掃+增強掃描,發現腎上腺占位(圖1-①,②),對腎上腺靜脈進行三維重建,掌握其位置及形態、匯入角度(圖1- ③,④)。平臥8 h,禁食過夜,早上8 點至10 點進行手術。術前備皮更衣,0.1% 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右肘正中靜脈置入5F 靜脈鞘,注入肝素2000 U,在泥鰍導絲引導下將5F TIG 多功能導管先送至下腔靜脈遠端,回退至胸11 至胸12,導管頭沿著下腔靜脈內側后壁緩慢下滑,在右側腎上腺靜脈開口處造影,確定部位(圖1- ⑤),再依次從下腔靜脈遠端、右腎靜脈、右腎上腺靜脈開口處分別采血6 ~8 mL 送檢醛固酮、腎素、血管緊張素和皮質醇。再于泥鰍導絲的引導下,將5F MPA1 導管依次送至左腎靜脈主干、左側腎上腺靜脈與左膈下靜脈共干(圖1-⑥),造影確認位置后分別采血6 ~8 mL 送檢腎素、醛固酮、皮質醇,最后在下腔靜脈上段取血。1.2.2 判定方法 以電化學發光法測定雙側腎上腺靜脈及下腔靜脈下段血皮質醇、醛固酮。(1)計算選擇指數(SI):SI= 左或右腎上腺靜脈血皮質醇/ 外周靜脈血皮質醇,SI >2 提示插管成功。(2)計算LI:LI=(優勢側腎上腺靜脈血醛固酮/ 皮質醇)/(非優勢側腎上腺靜脈血醛固酮/ 皮質醇);LI >2 可判定優勢側分泌。(3)計算CSI= 左側腎上腺靜脈血醛固酮/皮質醇與外周血醛固酮/皮質醇比值比,CSI <1,判定右側優勢分泌。

圖1 腎上腺CT、腎上腺靜脈及腎上腺靜脈取血影像
11 例患者均行AVS,其中8 例患者左右側取血均成功,3 例患者右側取血失敗,左側取血成功,右側取血成功率72.7%(8/11),左側取血成功率100.0%(11/11)。其中7 例患者偏LI 大于2 且CSI 小于1,右側判定為優勢側,CSI 與偏LI 一致率為87.5%(7/8)。其余4 例患者雖右側偏LI 小于2(病例7)或右側取血失敗(病例4、病例5、病例9),但CSI 均小于1,右側判定為優勢側。見表3 所示。11 例患者均行腎上腺切除術,術后病理證實右側腎上腺腺瘤。10 例患者術后血壓正常或降壓藥使用數量減少,血鉀恢復正常,醛固酮及腎素活性正常。病例5 仍存在低血鉀,醛固酮仍升高,ARR 大于30。見表4 所示。

表3 雙側腎上腺靜脈取血結果

表4 術前術后隨訪結果
PA 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醛固酮瘤與雙側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PA 最常見的類型,醛固酮瘤與單側腎上腺增生通過手術治療可治愈高血壓及低鉀血癥,對PA 患者進行功能分型診斷,判別醛固酮分泌優勢側非常重要。CT 檢查是PA 定位的必需檢查,但CT 診斷敏感性低,對于徑<5 mm 的微小占位CT 可能存在漏診,且無法真正判斷占位是否存在功能[1-2]。而AVS 可直接在雙側腎上腺靜脈處分別取血,根據校正后的雙側醛固酮濃度差,計算LI 來判定醛固酮分泌優勢側,從而更精確地指導手術。國內外指南均推薦腎上腺靜脈取血作為分型診斷的標準[3-4]。但AVS 右側取血成功率往往比較低,左側腎上腺靜脈取血的成功率大于95%,但右側腎上腺靜脈取血的成功率僅為40% ~90%[5],這與右側腎上腺靜脈特殊的解剖結構有關。右側腎上腺靜脈直徑很小且短,大部分直接匯入下腔靜脈[6],約10% 的右側腎上腺靜脈存在解剖變異[7]。當右側取血失敗時,如何避免再次手術,減少對患者的手術創傷及輻射傷害,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是我們著重考慮的問題。
CSI 可作為一側取血不成功時的補救措施。CSI指病變一側腎上腺靜脈血醛固酮/ 皮質醇與外周靜脈血血醛固酮/ 皮質醇的比值比,如果小于1,則可反推對側為優勢側。Treistman 等[8]報道1 例PA并右側腎上腺占位患者,無法計算LI,但通過計算CSI <1,推斷右側存在高醛固酮分泌,術后PA 治愈,證實CSI 的有用性。李明春等[9]研究提出CSI 對PA分型診斷的意義,一側CSI <1可反映對側腎上腺醛固酮高分泌,尤其當單側插管取血失敗時,可作為PA 患者分型診斷中的一項重要指標。Fujii 等[10]在沒有右側腎上腺取血數值的情況下,直接運用左側腎上腺靜脈血醛固酮/ 皮質醇與外周靜脈血醛固酮/ 皮質醇比值比(the ipsilateral ratio,IR)推斷PA 的亞型,其中CSI <1.0 判別右側優勢側的敏感性86.7%,特異性75%。Bouchard 等[11]研究也證實CSI 對右側病變的預測準確性更高。本文中的11 例患者全部CSI均小于1,除病例5 外,其余患者術后血壓及血鉀均恢復正常,醛固酮及腎素水平下降至正常,達到治愈效果。
CSI 的切點值可能也是影響判斷優勢側的因素,降低CSI 可提高特異性,但會降低敏感性。Bokuda等[12]研究證實,AV/IVC 指數是單側取血失敗的PA患者亞型分類和偏側化的潛在工具,用于判別對側腎上腺單側醛固酮分泌的AV/IVC 切點≤0.5 的敏感性93%,特異性91%,當切點達到<0.1 時,特異性達到100%。體質指數同樣影響偏側化的判斷,Suntornlohanakul 等[13]提 出 體 質 指 數23.5kg/m2和CSI 小于0.5 是判斷右側腎上腺為優勢側的最佳切點,對體質指數25.2kg/m2以上的患者,CSI 最佳切點甚至小于0.1。本文中病例5 的CSI 為0.84,體質指數為28 kg/m2,術后1 個月及5 個月服用螺內酯的情況下復查血鉀未恢復正常,醛固酮水平仍較高,ARR 大于30,提示未治愈。說明CSI <0.5 對于提高偏側化的判別特異性更高,對患者預后的預測效果更好,特別是對于體質指數偏高者。
綜上所述,在PA 患者的診治中,AVS 對于功能分型診斷、判別醛固酮分泌優勢側是必需的,LI 是判別優勢側的重要指標,若右側取血不成功,利用CSI可反推另一側為優勢側,但CSI 的切點目前尚存在爭議,具體閾值需更多病例及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