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民 尚佳 王倩 HUANG Zhengmin SHANG Jia WANG Qian
在特殊環境條件下,從自然性、城市性、宜居性3個維度闡述居住區設計回應場所和城市、提升居住空間品質的可能性,保證居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此倡導基于場所意象營造多元化住區,避免千城一面,實現山水、城市、人的和諧共融。
城市意象;多元化;在地性;人居場所
近年來,陽朔縣著力打造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先導區,陽朔新城作為其原有城市格局的延伸,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地處陽朔新城山水大道與覽勝路交會處,是陽朔新城的門戶節點,意圖“打造世界級時尚藝術旅游度假目的地,樹立世界級山水人文藝術生活新樣板”。除區位優勢,項目用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北側可遠眺陽朔重要的風景區“十里畫廊”,南側臨栗木河,可謂山水相依、群山環繞。項目容積率為1.2,并非低密度指標,且作為追求產品價值最大化的居住類地產項目,設計思考的關鍵出發點在于:如何避免形成呆板的多層居住區,營造融于山水之間的整體意象;如何滿足項目銷售與運營需求,形成產品的高溢價競爭力,在市場中獲得積極反饋。
自然環境是項目最重要的價值資源,同時建筑置身于自然之中,屬于自然的一部分,將很大程度影響未來城市與自然的風貌。建筑與周邊及外圍景觀要素應發生怎樣的空間聯系、應以什么姿態自處,是建筑師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2.1.1 形山——以山為形,化身自然
建筑群遵循喀斯特地貌的特征,通過在各個方向退臺的方式最大程度消解體量,形成優美的天際線,與周邊山體形成對話,在不同方向均形成起伏的形態,如同從自然環境中生長出來一般(見圖1,2)。無論從沿街界面還是第五立面來看,建筑群都如同被人工修飾后的自然景觀中的一部分,形成具有鮮明識別度又不與環境沖突的整體形象(見圖3)。

1 建筑天際線示意

2 建筑退臺

3 融于自然的建筑群
2.1.2 映山——以水為意,山水成境
通過景觀與建筑一體化的處理方法,建筑在適當位置營造水面,將山水映襯并納入建筑之中,形成山水交融的幻境(見圖4,5)。

4 2層平臺無邊水池

5 自無邊水池遠眺群山
2.1.3 觀山——峰巒疊影,坐為上觀
在相對高密度與大容量的基礎上,保持建筑觀景的均好性是規劃設計的難題。規劃將各個單體交錯布置鋪陳展開,彼此之間形成觀景空隙與視廊,均形成良好的觀山視線,與自然緊密鏈接,實現形意合一(見圖6)。棲居于此,人們可體驗與山水直接對話。

6 建筑群鳥瞰
項目不僅處于優美的自然山水之中,更是未來陽朔新城的重要城市節點,故從城市角度思考其積極契入城市空間與城市生活的方式。
無論陽朔西街,還是其他歷史古城街區,傳統城市街區的生活模式多為“下商上住”,該模式是最便利、最具活力的城市多元空間的本能選擇,不僅是住區,更是街區。
項目同樣采取此種高效多元的模式,規劃布局由東至西沿軸線展開,最東側結合景觀綠地設置鳳凰時尚藝術展示中心,作為吸引和承接公共人流的起點與客廳,將人流自東向西引入內部商業街區。商業街區位于用地中部及南側濱水區域,擁有最好的景觀條件,可形成商業與景觀之間的互動(見圖7,8)。商業街區上部設置濱水住宅,可眺望如畫的風景,下樓便是煙火繁華,空間體驗在城市與自然之間自在切換。由此,項目不僅是居住區,更是融于城市生活的時尚藝術打卡地,形成目的地效應,實現項目運營的可持續。

7 商業街區立面

8 總平面
項目邀請不同的頂級設計團隊共同打造濱水的7棟住宅,在統一規劃控制下,不同單體呈現各自個性化的形態特征與肌理表情,如同有機生長的城市,具有豐富多元的形態和富有活力的空間界面(見圖9,10)。

9 商業街區夜景鳥瞰

10 濱水公寓立面
作為地產項目,只有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上述回應自然與城市的設想才能得以實現,而與自然的良性對話、與城市的積極互動,同樣會促進項目產品力的提升。
項目北側以十字形展開的6層住宅向四周環繞的山水景觀延伸,以延綿起伏的逐層退臺形式,不僅從形態角度呼應山水,而且形成空中院落與每戶得以觀山的露臺空間,帶來270°景觀視角,營造棲居自然的體驗感。對于6層的住宅產品來說,如何合理分配各層價值,形成各自賣點,符合產品銷售邏輯,是項目落地的關鍵,故6層住宅被劃分為底層、中層及頂層3種空間類型進行定位設計(見圖11)。首層與2層設計為躍層,形成帶地面庭院的院墅,以贈送院子為最大賣點;3,4層以退臺形成的大尺度露臺作為賣點,打造可觀景的空中庭院;5,6層由于單層面積較小、露臺較少、位于高處,依然設計為躍層,形成空中頂墅,景觀視野極佳。如此,各層居住價值與景觀價值均實現最大化,并與市場上其他住宅產品形成巨大的差異化優勢。
住宅設計不僅要研究套型、產品細節等,更需從城市風貌出發,探索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回應場所屬性、滿足并延伸居住功能的居住區設計為實踐探索方向,本項目在應對自然、城市、市場及人居等角度進行多維度考量,將市場因素、環境因素、設計與創意有機整合,最終呈現城市空間意象的在地性與多元化,避免千城一面,實現山水人居的和諧統一。
項目地點:廣西陽朔
業主單位:桂林鳳凰文投置業有限公司
方案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主持:陳一峰
建筑設計:景 泉、丁利群、李 銘、崔軼群、黃政民、南宇川、楊曉東、張 良、李恒鑫、尹安剛、呂立豐、陳伯頡、王 倩、侯成鑫、王嘉玥、許 瑤、尚 佳
施工圖設計單位: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
景觀設計單位: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總建筑面積:96095m2
設計時間:2019年
建成時間: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