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宗
人才是第一資源。 古往今來, 人才都是富國之本、 興邦大計。 中共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才工作方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設人才強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十八大發出了“廣開進賢之路, 廣納天下英才” 的號召, 尊重勞動、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尊重創造, 是黨和國家的長期方針。 2016 年4 月, 習總書記談到: 辦好中國的事情, 關鍵在黨, 關鍵在人, 關鍵在人才。 2023 年5 月5 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為人才松綁, 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 盡展其長。 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 做好團結、 引領、 服務工作, 真誠關心人才、 愛護人才、 成就人才, 激勵廣大人才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聰明才智。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 中國亟待樹立最廣義的人才思想, 整合最強大的中國力量, 首先要認清人口與人才的關系。 我國正處在從“人口數量紅利” 消退, “人口質量紅利” 釋放過渡的新時期, 但應該看到“人口紅利” 和“人才紅利” 的說法實際上是一體兩面, 或者說“人口紅利” 向“人才紅利” 轉變的潛力巨大。 目前, 我國16~59 歲勞動年齡人口近9 億, 暫居世界第一,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 年, 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 年。 質言之, 人才是對人口的正面表達和積極詮釋, 這也是“人口人才化” 主張的題中應有之義。
“人口人才化” 的思想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其一, 人口是人才的母體, 人才是人口的產出。一方面, 才者, 能力也。 人能力有大小和高低, 但一般不存在有無的問題, 除非是無行為能力和無價值產出的失能人群。 另一方面, 則要提高一個人口中優秀人才的產出率, 將人口的人才優勢充分發揮,實現“人口大國” 向“人才強國” 的歷史轉變。
人皆有才, 天賦自成,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各有才, 尊重多樣, 人的復雜性也在于其多樣性;人盡其才, 百花齊放。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 價值的自我實現是人類的高級需求。 毛澤東說過: 人是第一可寶貴的。 有了人, 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 因此, 我們要不斷認識人的潛能, 發現人的價值, 保障人的權利, 促進人的發展。
其二, 從全生命周期來看, 人口包括了三個前后相繼的人才階段: 少兒人才、 青壯人才和老年人才。 一般而言, 少兒人才處在能力培育期, 青壯人才處在能力發揮期, 老年人才處在能力再發展期。 人口是資源, 人才是財富。 “人口人才化” 的思想是要將所有人口都看作是人才, 無論是潛在的還是現實的, 稚嫩的還是成熟的。 人口是最大的人才庫, 關鍵是要樹立和建構“人口人才化” 的認識機制和轉化機制。
為此, 我們要尊重生命、 尊重自由、 尊重創造, 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 營造寬松環境, 提供廣闊平臺。 老年人口也可以創造特殊的物質—精神—思想的紅利, 不服老的精神、 老有所成的事業、 大器晚成的人生無不彰顯著反年齡歧視和反老年歧視的必要性。 無腿老人夏伯渝勇攀珠峰的勵志故事就證明了老年人創造精神紅利的特殊重要性。 高齡長壽老人著書立說、 傳經布道的故事也一再激勵著后人。
其三, 培養育人環境, 構建用才制度, 尊重創造精神, 唯人是重, 唯德是馨, 唯才是舉, 不拘一格降人才。 廣開言路, 思維自由, 才可能實現兼聽則明。 時間自由、 思想自由和行動自由乃人才輩出的根本前提。 誠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中所言: “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素樸的人民園地, 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 在這里,馬克思把理論創新比喻為“思想的閃電”。 人的可貴之處就在于能夠思想。 恩格斯說過: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想。 思想作為最可貴的人力資源, 可以補天力之不足!
沒有思想的恐懼, 但有思想的自由, 就有天才的涌現。 正如法國作家狄德羅所說: “精神的浩瀚、 想象的活躍、 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 許多名人看到了勤奮的價值。 德國政治家威廉·李卜克內西認為“天才就是勤奮”, 有人對此評價說, 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 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則認為: 有了天才不用, 天才一定會衰退的, 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歸于消滅。 德國作曲家舒曼更是直言不諱: 人才進行工作, 而天才進行創造。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的重要標準。
天生我材必有用, 沒用何必天生我? 在這個意義上, 勤奮、 進取、 團結的人民就是一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 愛讀書、 愛思考、 愛探索應該成為中國人的新國民性, 應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動力。 馬克思、 恩格斯曾經說過: 只有在集體中, 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說, 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換言之, 人口互相支撐的和諧結構和社會分工是成就人才的人口生態學基礎。
從大處著眼的話,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實現的是人口的高質量發展, 即人口的優化發展, 即實現人口的積極、 和諧、 適度、 持續的發展。 進一步地, 人口發展的核心就是要實現四個有機的發展, 即人的自由發展、 家庭的幸福發展、 人口的優化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這四個方面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其中, 關鍵和重點是要推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在確保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 人與人關系和諧的狀態下, 使最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能得到自由表達、 公正對待、 充分保障和全面實現的過程。 人的全面發展不是一個孤立的歷史發展過程, 而是始終處在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人與人的關系網絡中, 始終面臨在沖突中尋求和諧、 在困境中謀求發展的歷史挑戰中。
人的全面發展, 實質是生命潛能的充分開發,是人的素質和潛能的自由、 全面、 多樣的發展。 為此, 在戰略層面上, 需要明確樹立以下九項原則:
首先, 樹立“充分發展” 的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健康的發展、 知識技能的發展、 道德倫理的發展、 審美素質的發展和價值實現的發展等。“充分發展” 的原則意味著每個方面都應該得到發展, 殘缺不全的發展有違人自由、 全面發展的宗旨。
其次, 樹立 “均衡發展” 的原則。 上述五個方面的發展也必須是均衡、 協調的發展, 不能有所偏廢。 為此, 建議國家和政府盡快建立一套國民素質發展的綜合檢測體系, 及時提醒國民和相關職能部門如何通過 “加短助長” 的策略來克服短板效應, 實現均衡全面的發展。
其三, 樹立 “多元發展” 的原則。 男女老幼存在著發展的差異性, 人的多元發展就是從人的差異性這一事實出發的。 對個性的肯定, 不僅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 也是對潛在創造力的保護。 多元的發展, 在很大程度上測度著一個社會“人類發展”的自由程度。 越是全面的發展, 越是需要自由的發展, 越是需要對個體差異性的尊重。
其四, 樹立“終生發展” 的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放在整個生命周期來看待和推進, 需要有序推進和有前后相聯系的展開。 如果說青少年時期的素質發展是全生命周期的基礎性發展, 那么青壯年時期的素質發展是關鍵性的發展, 是兼具人力投資和人力開發的發展過程。 而老年期的素質發展則是新的繼續發展期, 且可能形成生命發展的高峰, 大器晚成, 老有所成。
因此, 越是基礎的發展就越要強調全面的發展。 基礎發展期的重點, 應放在健康、 知識、 道德和審美上。 而在關鍵發展期和繼續發展期, 就要力圖實現人的增量發展和質量發展。 關鍵發展期和繼續發展期的重點, 除了保持基礎發展期的存量以外, 還應提升身心健康、 知識技能、 道德倫理和審美素質發展的增量, 同時提升價值實現發展的質量。
其五, 樹立“公正發展” 的原則。 公正是指政府的立場, 公平是指分配的原則。 無論代內關系還是代際關系, 都要力圖貫徹好公正、 公平的原則。其中, 盡量縮小不同階層的國民待遇差別, 是實現公正發展的重要內容。 而在代際關系上, 應處理好當代人和后代人利益需求的協調問題, 實現可持續發展。 因此, 公正的發展實際上是追求適度的、 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其六, 樹立“優先發展” 的原則。 人的發展,相對于其他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應該處在最優先的位置; 人的全面發展的諸多方面, 在不同時期和人群中也應該有相對優先的領域。 國民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是當前人的發展的優先領域。 提倡優先發展,需要在特定時期對特定人群的特定素質優先發展、重點發展。 優先發展并不是非均衡的發展, 而是要對不同的人才資源善加區別, 進而加以針對性的培訓和使用。
其七, 樹立“高效發展” 的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從始至終貫徹效率原則, 爭取以同樣的投入有更大的產出, 或者更大的投入有更好的產出。 人的全面發展應緊緊圍繞基本人權的保護、 不同需求的滿足和價值實現的肯定這三個環節來展開和推進。 人的素質提高, 人的權利保障, 人的幸福增進, 是人類發展效益高下的基本尺度。
其八, 樹立“共同發展” 的原則。 具體來說,就是要實現全體中國人的共同發展, 既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達和富裕起來, 還要重視和幫助其他落后地區和貧困人群的發展。
其九, 樹立 “永續發展” 的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發展過程, 是一個逐步推進、 不斷實現的過程。 人的全面發展并不存在所謂的絕對尺度, 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約束條件和不同的價值目標。
歸納起來, 實現 “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就是要尊重人權, 滿足需求; 維護公正, 擴大自由;終生發展, 提高素質; 實現價值, 賦權國人。 “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是一個宏大的主題, 是實現“人口人才化” 的根本途徑。 國家應該遵循以人為本, 尊重權利, 以“人皆有才” 為中心, 促進人的自由、 全面、 多樣、 公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