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章
(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辦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責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農機裝備在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為我國農機裝備發展提出了要求,也確定了方向。
學習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并對近五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進行對比,鼓勵農機裝備自主研發一直貫穿其中。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和應用,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先進農機研發推廣,也是繼2022年后再次提出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小型”+“大型”,說明中央按照我國不同地形地貌特征,著重引導農機研發和應用向補短板方向發展,進一步拓寬農機應用范圍,持續關注丘陵山區適用機械和園藝機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這也是北斗導航定位系統首次進入中央一號文件。此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不僅強調提高智能化農機裝備的研發水平,還著重強調推廣落地,并提出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辦法。
糧食安全關系國家戰略、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應對國際變局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國家不僅要“藏糧于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種業振興,也要“藏糧于技”,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水平、加快先進農機的推廣。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建設農業強國,這要求我國的農機裝備要更加智能、更加先進。因此,推動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和物質技術基礎。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大量原糧及制成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強調:“河南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是一大優勢、一張王牌,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焙幽鲜寝r機大省,農機總動力達1.065億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32%,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9.48%,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85%,水稻收獲機械化率達95.49%,花生收獲機械化率達74.05%。全省肉蛋奶總產量超過1300萬噸,豬牛羊禽肉產量達641萬噸,畜禽規?;B殖率達7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農業機械化為河南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抵御自然災害,發展農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農業機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方向發展。河南省農業進入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和新一輪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的關鍵發展時期。農業機械化在農業土地流轉、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業規?;洜I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是糧食等大宗作物之外的其他產業及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所需機具供給不足。拖拉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等傳統主流機具裝備技術水平不高,中低端產品多而且同質化嚴重,可靠性、適應性亟待提升。農作物秸稈丟棄、農產品烘干的能源供應等對農業機械化生產提出了新的挑戰。農機化發展在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要在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上取得更大進展,注重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提升。二是農機農藝農田協同配套要不斷加強。農機農藝融合要進一步深化。要系統提升農機研發、推廣應用功效及作業質量與效益。三是農業機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務要保障到位。農機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安全監管能力需進一步提升和加強,不斷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四是要不斷加大農機人才培養和科研投入,持續提升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機科研創新能力。
河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科團隊作為河南省最重要的農業機械化教學科研力量,肩負著河南省農業機械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社會服務重任。長期以來,團隊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立足河南、輻射全國,堅持走“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發展道路。根據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生產實際,開展智能化農機關鍵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堅持農機農藝信息融合,在小麥玉米輪作關鍵裝備與配套技術、田間管理病蟲草害機械化防治裝備技術、糧食高效低損收獲機械化關鍵技術應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裝備研發與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小麥整地與播種質量提升機械化生產與裝備技術、特色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與裝備技術以及設施農業裝備技術等方面為保障河南省乃至黃淮海地區農機裝備健康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必須瞄準服務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構建,整體推進農業機械化,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需要對農機生產技術短板進行再梳理,利用現有的技術優勢,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加快推進補短板工作。根據河南省不同地形地貌特征、農業生產區域特點,開展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探索,著重推動農機的研發和應用向補短板方向發展,進一步拓寬農機應用范圍,提高丘陵山區機械、畜牧、水產、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發展水平。推進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對品種選擇、種植模式、植保收獲各環節進一步優化和探索,不斷推進農田建設宜機化。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團隊建設上,要引進和培養農機高層次專業人才,不斷提高農機方向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面向農機手、基層農機技術管理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工作。在科研平臺建設上,在河南省農業精準作業技術與裝備研發中心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科學實驗和農機裝備設計研發能力,著重智能化農機裝備的研發,加大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在機械化播種質量提升、高效低損機械化收獲技術方面開展系統深入研究。創造條件申報區域性農機化技術科學實驗基地項目,為黃河流域以及黃淮地區農機裝備設計研發試驗提供支持。在農業機械化技術服務方面上,要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團隊、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機專業教師為基礎建立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隊伍。要深入農機化生產一線,堅持農機農業融合,為農民服務,為機手服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為河南農機裝備更智能、更先進,為河南糧食生產、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作出更加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