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順正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伊朗媒體2023年11月末報道稱,伊朗國防部副部長邁赫迪·法拉希證實,伊朗將接收俄羅斯產蘇-35戰斗機等裝備。這是伊朗空軍時隔30年后,再次通過引進方式,更新其固定翼戰斗機機隊,可謂意義重大。在巴列維時代,伊朗與美國關系親密,大量美制先進武器被引入伊朗,如F-14A“雄貓”戰斗機、F-4D/E“鬼怪”戰斗機、F-5A/B“自由戰士”戰斗機、AIM-54“不死鳥”導彈等,讓伊朗空軍一躍成為世界頂級空軍之一。伊斯蘭革命后,美伊關系破裂,美國軍售斷絕,原有空軍人員不受信任,伊朗空軍實力急劇下滑。再往后,伊朗僅在兩伊戰爭后期,從其他國家購買了若干架CH-47“支奴干”直升機、PC-7和“巨嘴鳥”教練機等。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空軍戰機大規模逃往伊朗,被編入伊朗空軍。蘇聯解體后,伊朗又從俄羅斯手中購買了少量的米格-29戰斗機和蘇-25強擊機、蘇-24攻擊機、伊爾-76運輸機。
由于長期受到美西方制裁和武器禁運,再加上自身國防工業實力有限,伊朗軍隊的主戰裝備更新換代受到很大影響,空軍更是退化嚴重,只能依靠壓縮飛行訓練小時、從無法飛行戰機上拆下備件等,來保證老舊戰機的飛行作戰能力。尤其是F-14A重型戰斗機,伊朗空軍曾經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該機零備件,但由于美國國內的F-14戰斗機被悉數退役和銷毀,就再也無法為它們延壽。不過,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國航空技術專家的支援下,伊朗本國的航空工業頂住美西方制裁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造出了“閃電”“雷電”戰斗機和“亞辛”教練機,最近還有消息稱“征服者”F-313隱身戰機“研發成功”。但總體而言,這些進展對于伊朗空軍的發展需求來說可謂杯水車薪。
目前,伊朗的周邊國家大都裝備了更新、更先進的戰機,沙特阿拉伯的F-15SA、“臺風”和阿聯酋的“陣風”戰機在性能上都已超越伊朗空軍主力戰機。以色列更已裝備相當數量的F-35戰機,對伊朗的戰斗機部隊形成跨代優勢。
伊朗在引入蘇-35戰機后,其空軍實力將會得到顯著提升。以蘇-35S為例,該型戰機作為蘇-27深度改進最新型號,是俄空軍現役最先進的四代半戰機,飛行距離3400千米、作戰半徑1600千米,采用了尖端的Irbis-E(雪豹)型相控陣雷達系統,對雷達截面積3平方米的目標迎頭探測距離為400千米,可在邊掃描邊跟蹤的模式下,同時截獲和跟蹤30個目標。在機載武器方面,蘇-35S有12個外掛點,最大武器載荷八噸,可以執行空中優勢、對地攻擊和海上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除了各型空空導彈外,理論上蘇-35S能發射所有俄制精確制導武器。有關報道稱,伊朗已訂購約20架蘇-35,并計劃未來再采購約60架。這將改變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任何國家企圖轟炸伊朗軍事設施和防空系統都將更加困難。
除了蘇-35戰斗機,伊朗還將引進雅克-130型高級教練機和米-28武裝直升機。雅克-130是俄羅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設計的一款雙發噴氣式高級教練機,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1060千米,作戰半徑1850千米,能用來培訓第三、第四代戰機飛行員,還可充當攻擊機,其最大載彈量達三噸,擁有九個掛架,可掛載空空導彈、火箭彈發射巢、制導炸彈等武器。由于伊朗長期缺乏可用于培訓第四代戰機飛行員的高性能教練機,引進雅克-130無疑有助于提升其空軍戰力。
米-28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制的單旋翼帶尾槳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其最新型號為米-28NM,其最大平飛速度324千米/時,巡航速度265千米/時,作戰半徑500千米。米-28NM配有1門30毫米2A42機炮,備彈300發,短翼下四個掛點總共能掛載2300千克的作戰載荷。相比之前型號,米-28NM的目標指示系統得到極大提升,還換裝了新的導航系統,即使格洛納斯系統的信號被干擾,也可繼續保持直升機的航向。而且,米-28NM換裝了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生產的VK-2500P-01/PS渦軸發動機,動力更強,可靠性也更好。
伊朗陸軍航空兵之前的主力裝備是從美國引進的202架AH-1J型武裝直升機,這么多年后仍有幾十架在服役,其中有一些被安裝上伊朗國產的航電系統,變成“風暴”武裝直升機。未來,重型的米-28型武裝直升機和輕型的AH-1J、包括伊朗自產的“風暴”武裝直升機可能形成高低搭配、輕重搭配的組合,從而提升其陸航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