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農村合作經濟總站
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是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家庭農場的政策支持體系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生產經營和帶動能力持續得到鞏固提升。筆者以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家庭農場發展為例,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提出高質量發展對策和建議。
黃巖區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引導和支持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
法人身份明確,生產規模適度。黃巖區家庭農場可依據自愿原則按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四種類別進行工商登記,靈活方便。在綜合考慮家庭經營的特點,結合資源條件、行業特征、農產品品種等的基礎上,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以取得最佳規模效益,并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
經營層次清晰,收入穩步有增。以種植業為主,家庭農場主多是農民合作社的骨干成員,與合作社有著自然的對接關系。合作社與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家庭農場可以使生產環節更有效率,農民合作社因家庭農場的發展,可以減少生產技術方面的指導,集中精力做好銷售、農資等方面的服務,收入逐年穩步增加。
示范引領發展,名錄動態管理。常態化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引導其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應用先進技術、實施標準化生產、縱向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以及帶動小農戶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不斷強化典型引領帶動。完善家庭農場名錄信息,把農林牧漁等各類家庭農場納入名錄并動態更新,逐步規范數據采集、示范評定、運行分析等工作,為指導家庭農場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經營管理水平仍然較低。當地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比例較大,家庭農場經營主體相對缺乏現代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生產經營比較粗放,防災意識不強,難以通過集約化生產滿足市場需求。
社會化服務有待加強。多數農業服務組織功能比較單一,綜合服務能力不強,難以滿足農民生產需要。全區示范性(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有39家,僅占總數6.5%左右,不少家庭農場沒有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帶動能力不能滿足廣大農民要求,農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比較滯后。
貸款融資比較困難。家庭農場由于效益低、收益慢,且土地大多是流轉而來,擁有的固定資產不多且大部分不屬于金融機構認可的范圍,缺乏實體資產作抵押,難以通過資產抵押或金融機構所要求的其他合法抵押方式獲得貸款。而通過保證、聯保形式獲取的貸款資金額度低、期限短,無法滿足需要大批資金投入的項目建設。
以分類引導營造創辦家庭農場的社會氛圍。把扶持現代家庭農場作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力抓手,加強組織領導,繼續將家庭農場工作列入考核任務,進一步深化示范性家庭農場創建活動,鼓勵家庭農場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一是引導發展基礎較好的專業種養大戶進行工商登記,成立家庭農場。二是引導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村能人和其他較高素質人員圍繞“米袋子”“菜籃子”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創辦家庭農場。三是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社員,登記注冊設立家庭農場。四是引導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合作農場中符合條件的承包經營者注冊登記為家庭農場。
以確權賦能推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穩妥開展賦予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試點,健全抵押擔保登記、價值評估機構和辦法,探索抵押擔保資產處置辦法。進一步加強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市場,為土地流轉搭建便捷的溝通和交易平臺。全面建立土地流轉合同備案和登記制度,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受讓方農業經營資質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轉雙方價格協調機制、利益聯結機制和糾紛調解機制,加強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糾紛。進一步完善農民社保體系,解決離土農民的后顧之憂,規范有序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政策扶持促進家庭農場競爭力水平提升。在財政支持上,加大直接補貼力度,臺州市每年安排市農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壯大,財政資金另行配套補貼,以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促進家庭農場提高生產能力;在信貸保險政策上,金融機構對其產品訂單、保單、倉單以及大型農用生產設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水域灘涂使用權等財產允許進行抵(質)押貸款,落實省定糧食生產貸款貼息政策,允許用糧食作物、生產及配套輔助設施進行抵押融資。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開發特色農業保險產品,進一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品種和覆蓋面;在項目扶持上,優先安排家庭農場適宜申報的農業項目,扶持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產業支持上,積極鼓勵土地流入戶發展糧食生產,探索實行面向規模主體、按實際種糧面積給予補貼的制度。
以社會化服務為家庭農場提供有力保障。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強化新型農業社會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指導家庭農場應用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引進優質高產新品種、種養新模式,開展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化經營。加強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業對接,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實施訂單生產或直接上門收購服務,提高組織化程度,幫助家庭農場搶占市場份額。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等級高的家庭農場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給予利率優惠,創新信貸品種,簡化信貸手續。進一步擴大農資連鎖經營覆蓋面,做好種子、農藥、肥料、農膜等配送供應服務。推廣農機作業,鼓勵農機服務組織與家庭農場簽訂農機服務協議,實行農機社會化服務。
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經營者素質提升。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標準、管理辦法和扶持措施,統籌完善農民培訓相關政策,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遠程教育,落實支持大學畢業生從事現代農業的相關政策,吸引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青年農民、農村經紀人等從事農業。探索組建農業勞務中介服務組織,努力滿足家庭農場臨時性用工需求。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立技術推廣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基地,構建分級分層培訓體系,提高教育培訓精準化水平。鼓勵科研人員、農技推廣人員擔任家庭農場的技術顧問,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農技推廣機構與家庭農場開展廣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