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營 季朗超 徐正祥 陳艷艷
(1.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61;2.北京工業大學,北京 100124)
城市公共交通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的重要載體,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的基礎支撐。黨的二十大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融入新發展格局,城市公共交通應堅持高質量發展、高品質服務和高效能治理,按照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國家的要求,聚焦人民美好出行需求,從滿足“基本出行”向關注“品質出行”深入轉變。近年來,北京市受非首都功能疏解、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互聯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等新業態涌現、票制票價改革等因素影響,地面公交客運量呈下降趨勢。在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客流下行趨勢雙重背景下,地面公交亟需加速轉型升級,通過優化運營模式、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服務水平,有效改善乘客出行品質,增強公交吸引力和競爭力,使公交“留住”和“吸引”更多乘客,讓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務。
2022 年,北京市城區地面公交線路總數為1291 條,較上年增加74 條,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公交線網總長度為8180.6 公里,較上年增加409.3公里;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為30174 公里,較上年增加1594 公里;運營公共汽(電)車23465 輛,較上年增加386 輛(表1)。2022 年公共汽(電)車客運站總數為709個[1]。

表1 2015-2022 年北京城區公共汽(電)車指標[1]
2022 年北京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量為19.2 億人次,較上年下降24.7%,出行分擔率為10.2%,較上年下降1.3 個百分點[1]。從北京市城市客運結構來看(圖1),2022 年公共汽(電)車在城市客運出行中的占比為36.04%,較上年下降1.54 個百分點[1]。

圖1 2015-2022 年北京城市客運各方式客運量占比
(1)中途及到達準點仍有提升空間。據調查,北京地面公交準點發車率基本達到100%,而因北京市社會活動多、私家車數量多、部分路段交通擁堵嚴重、部分道路資源被停車占用等問題,高峰時段地面公交運行速度和準點率受到較大影響。據統計,2021 年北京市工作日高峰時段地面公交準點到站率約為58.8%,較上年降低0.3 個百分點。
(2)速度競爭力不足。2022 年北京地面公交早高峰平均出行距離為7.64 公里,平均出行耗時為51.11 分鐘(含出行兩端采用自行車或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距離及時間),計算可得,平均行程速度約為9 公里/小時[1],約為小汽車行程速度(25.2 公里/小時)的35.7%,地鐵/市郊鐵路行程速度(15 公里/小時)的60%。
(1)公交專用道存在諸多卡點。北京公交專用道于1997 年啟用,前些年以年均30-40 公里的規模推動施劃,覆蓋了主要環路、放射線及骨干道路,覆蓋公交客流比例達48%,專用道沿線站點500 米人口覆蓋率達62%[2],充分體現了公交優先發展理念。但經統計,在北京公交專用道網絡中,大約有14%的路段為斷點[2],集中在交叉口、橋區、快速路進出口及高速路收費口等區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車速的進一步提升。以北京三環路為例,公交專用道啟用后,早高峰三環路主路外環公交車平均運行速度約為25.2 公里/小時,較施劃前提高約12.8%,而京藏高速施劃后提速56.5%,京港澳高速施劃后提速65%[3],相比較,三環路公交專用道提速效果不理想。原因是三環路出入口以及與環路放射線的交叉口數量較多,出入口處公交專用道斷開,早晚高峰時段公交車經過每個出入口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擁堵和減速,影響整體運營速度。
(2)違規占用公交專用道現象嚴重。部分社會車輛違規占用公交專用道行車,影響了公交車正常運行,降低了公交專用道整體使用效率,如,7:30-8:30 時間段內,京通快速路(遠通橋段東向西)每10 分鐘通行車輛數約為400 輛,其中違規使用公交專用道的車輛約為70 輛,占比達17.5%[4]。
(1)充電樁配套建設不足。2021 年,北京新能源公交車為12195 輛,占比為52.84%[5],未來還將繼續加強新能源車推廣。目前,租賃公交場站及橋下空間均不能建設充電樁,充電樁數量存在一定缺口,造成部分車輛排隊充電及異地充電,部分駕駛員排隊充電時間較長。為了保障公交車運行效率,充電樁建設有待完善。
(2)場站建設有待加強。2021 年北京市公交場站面積為343.3 萬平方米,車均場站面積為108.91平方米/標臺,為全國平均水平(128.4平方米/標臺)的84.8%[5]。為進一步提升公交運行效率,仍需加強場站建設,尤其是郊區公交場站受用地等因素影響建設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郊區公交線路的開通、運營和服務。
(1)駕駛員工作壓力較大。近年來北京公交給予駕駛員高度的關懷和保障,公交駕駛員的福利待遇水平有較大提高,但作為服務行業,公交駕駛員工作要求高、工作環境復雜,為保證安全駕駛和服務質量需時刻保持謹慎狀態,其工作壓力較大,職業病多發。年輕人選擇公交駕駛員崗位意愿相對不高,加之駕駛員崗前培訓時間較長,駕駛員招聘具有一定難度。
(2)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不規范行為易造成安全隱患。部分區域道路交通參與者的違規行為較多,如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駕駛人員不規范行駛,行人橫穿馬路、在路上低頭看手機等,均對公交行車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公交路權優先是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秉持“以人為本”城市交通發展理念、提高道路整體通行效率的重要體現,對于提高公交運行可靠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借鑒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采取相關舉措切實保障公交路權優先。
(1)持續優化公交專用道布局。在現狀基礎上加強公交專用道的連續性和聯通性,通過科學計算和分析,在公交客流較大的走廊上優化專用道布局。如紐約通過計算具體道路的出行分擔率來決策是否需要施劃公交專用道,當單向四車道的道路上公交出行分擔率大于25%時,就可以在該道路上施劃1 條公交專用道。通過公交專用道優化,可有效提高公交的運行速度和準點率,提高乘客公交出行的可靠性。
(2)打通卡點、斷點。根據道路條件和公交線網布設需要,通過合理的交通組織和渠化,打通快速路上公交專用道斷點,提高公交車和社會車輛交織路段通行效率,從而提升公交專用道網絡的整體效能;加快高速路收費站公交專用道延伸方案研究,打通高速路公交瓶頸點;將城市道路公交專用道延伸至交叉口進口處,保證公交車快速通行。
(3)加強公交專用道辨識度。進一步突出公交專用道標識,提高辨識度,減少小汽車占道現象,如東京從1971 年對公交專用道進行彩色施劃,施劃后小汽車違規停車和占道現象大幅減少;首爾中央公交專用道采用紅色路面進行標示;倫敦市區的公交優先道統一畫成紅色路面,增加辨識度[6]。
(4)加強公交專用道監控和執法。從嚴查處占用公交專用道違規停車、違規通行等行為;通過公交車載攝像頭和重點路段電子警察設備取證、群眾“隨手拍”舉報等措施加大公交專用道整治力度。
(5)推進公交信號優先。在城市公交主要走廊的道路交叉口設置公交優先信號,確保公交車優先通行,如倫敦在主干道的主要地點安裝了選擇性車輛識別系統,同時在公交車上安裝了對應設備,使公交車能夠優先通過交叉口;紐約2019 年《公交提升行動計劃》提出,每年增加300 個公交優先信號交叉口。
完善的設施設備是公交高效運營的前提和基礎,是運營服務的硬核支撐,必須建立與運營生產相適應的基礎設施保障體系。
(1)加強公交場站建設。按照《北京市公交場站專項規劃(2020 年-2035 年)》,積極推進公交場站規劃落地,補齊困擾公交運營發展的場站短板。新建小區、學校、商場、公園、大型公共場所等項目從嚴要求配建公交場站,與項目建設實行“四同步”制度(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使公交線路能夠順利覆蓋新建公共場所、偏遠地區等公交盲區,增加公交覆蓋率和可達性。
(2)加大公交充電樁建設力度。加大公交場站內充電樁配套建設,爭取橋下空間充電站建設資格,實現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過程中充電配套設施保障。供電部門要保障公交充電樁供電,確保所建充電樁能正常供電和使用,避免因供電電流問題造成充電樁使用障礙。
安全是公交發展的紅線和底線,公交運營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樹立總體安全理念,將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北京公交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產體系,具備較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并應用科技手段賦能行車安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減少事故發生率,可在規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強企業宣傳教育、科技創安等方面持續發力。
(1)規范道路交通秩序。進一步規范私家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的行車秩序、加強交通違法行為整治工作,杜絕電動車不戴頭盔、逆向行駛、違規載人等現象,確保城市交通環境更加暢通、有序、安全,減少因交通環境造成的公交安全行車隱患。
(2)緩解駕駛員工作壓力。政府、社會及企業共同努力,加強輿論宣傳,不斷改善公交駕駛員的職業環境,使社會公眾對駕駛員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使其獲得更多理解和包容,使公交駕駛員真正成為受人尊重的社會職業。
(3)繼續加強科技創安。至2022 年底,北京公交約8000 輛公交車安裝了主動安全預警系統,5750 輛公交車安裝了異常行為識別系統,累計為重點高速線路、夜班線路、城市副中心線路配發駕駛員多體征情緒感知設備2150臺[7],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科技創安力度。
進一步普及和升級現有的主動安全預警系統和駕駛員異常行為識別系統應用。通過車輛端監測設備、車載智能終端,結合道路路況數據,實現駕駛員異常行為判讀、駕駛員不良駕駛行為識別與提醒、前車防碰撞、車道偏移報警等功能。通過后臺大數據應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危險駕駛行為事前預警、事中上報、事后追查,由事后分析處理向前端分析處置轉變,大幅降低因駕駛員疲勞、危險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
繼續加強對駕駛員的健康狀況監控。在對駕駛員信息精細管理基礎上加強對駕駛員體溫、心率、血壓、血氧、睡眠等健康指標的動態監測和預警,加強駕駛員生命體征智能監測技術和健康管理技術應用,跟蹤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生命體征變化,以期有效降低因駕駛員健康因素造成的事故率。
近年來,北京公交持續在智慧公交領域聚力、發力,先后發布“智能公交”2.0、3.0 系列數字化應用能力包。以“數據湖”為支撐,深入開展“機器迭代”學習,推進調度系統智能升級,形成了智慧高效的區域調度體系,常規公交線路全部進駐區域智能調度中心發車。通過遠程調度指揮,實現多線路的跨線聯運、資源共享,提高了地面公交系統效率和效益[8]。目前,已升級優化新版調度系統20 余次,適配多線路指揮監控場景。開發運營綜合報表多張,提高數據統計分析能力,強化時刻表管理,細化客流變化趨勢研判。
在此基礎上,繼續利用積累的海量運營數據搭建高階模型,升級和創新更多業務場景,實現業務與技術的螺旋式驅動上升。
(1)深化線路運行特征畫像。通過線路累計運行歷史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詳細剖析具體公交線路運行的主要特征,包括單程點、客流分布、主要瓶頸、道路資源潛力等數據,查擺具體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精準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運營效率,節約運力資源[9]。
(2)持續升級智能調度系統。在歷史運營數據基礎上,進行模型深度學習和訓練,充分考慮線路運行中的各項復雜因素,加強自動行車計劃編制高階模型的建立,并通過車載客流、滿載率、運行速度等信息進行動態調整,提高自動行車計劃編制的時效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減少調度員的人工干預,持續升級自動發車、遠程監控的運營模式。
(3)實現對線路走行時間的精準預測。通過接入高德、百度等精準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結合歷史積累的運行時間和停站時間,進行公交線路運行時間預測,同時在智能發車顯示屏上體現道路通行情況和堵車、事故等通行條件,為調度員提供預判依據,且通過實時預測結果動態實行管控策略,提高線路上各班次車輛間運行間隔的勻整度,提升公交出行耗時穩定性。
(4)持續創新運營調度模式。繼續升級優化公交線路多線聯運模式,提升整體運營效率,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和運營收益。根據線路實際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區間車、大站快車等調度方案[10],實現供需匹配更加精準、運輸組織更加高效、乘客出行時間更加可靠。
近年來,北京公交持續開展廣泛的調研活動,聽取民聲,持續解決群眾公交出行急難愁盼問題,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2022 年乘客滿意度達93.52%[7],處于較高水平。
依據《2023 年Q2 中國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北京市選擇地鐵和公交出行的意愿在全國范圍內最高(公交和地鐵出行意愿指數為3.67)?;诖?,從實際出發建立公交發展引導群眾參與機制,選取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市民以及外來游客作為代表表達民意,定期反饋群眾的需求,暢通民眾對公交發展意見和建議的渠道。
未來北京公交將以繼續精準把握乘客需求作為重要任務,通過進社區、訪企業、下基層等多方調研渠道,深入分析市12345 熱線、北京公交集團96166 熱線、12328 全國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相關數據信息,了解居民出行過程中的堵點、難點,了解乘客在乘坐公交車過程中對等候時間、運營速度、準點情況、行車平穩度、車內環境、服務態度等方面的具體接受程度,了解乘客對于線網優化、站點設置、多樣化出行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建議,列出問題和建議清單,把乘客提出的問題深度融入到公交運營管理中,精準發力,解決群眾出行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提升地面公交出行的服務水平,讓乘客具有更多的認同感,使公交車真正“開”進群眾心坎里。
全面提升公交運營服務是推動公交轉型升級、提高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促使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舉措。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運營服務中提速、準點、路權、安全等方面的主要瓶頸,北京地面公交應錨定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目標,精準發力,大力保障路權優先,加強場站、充電設施建設,優化安全運營軟硬環境,提升數字化支撐運營決策力度,同時,時刻關注乘客實際出行需求,切實提高乘車舒適度、便捷度、可靠度。下一步,基于數字化轉型走深向實趨勢,將繼續深挖數據驅動運營服務提升潛力,通過數據賦能,持續增強乘客選擇地面公交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地面公交真正服務乘客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