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開封 詹小娟
2014年,我國新公司法的出臺正式確認并落實了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該項制度的落實也為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帶來了更加規范的管理模式,同時也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制度改革是我國關于市場主體認證制度的重大革新,但是,在新的《公司法》落實以來,針對債權人權益保護工作的開展也存在諸多。因此,如何能夠在注冊資本認繳制度落實的背景下,通過輔助性的制度維護債權人的權益,也成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思考的重要話題。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公司注冊資本認繳制度落實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就公司注冊資本認繳制度背景下債權人權益保護的對策和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從多個維度維護債權人的權益提供參考意見。
2014年新落實的《公司法》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徹底取消了過去傳統的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制額度,并且將注冊資本的實繳制轉變為了資本認繳登記制度。而起初,我國設立企業注冊資本最低限制額度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市場中經營交易活動的安全性,但隨著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變化日新月異,這種維護和保障的模式顯然無法跟隨時代發展的需求。雖然,在企業登記注冊中實現零門檻管理的模式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平臺的通用做法,但是,考慮到我國社會制度發展的特殊性,在企業認繳制度落實的模式下,將更有利于幫助創業者節約成本投入,同時,也讓企業認繳的信息更加的透明,一定程度上為廣大群眾開辟了新的就業機會,對于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助力。但在認繳制度落實的背景下,也難免存在諸多管理的漏洞。因此,如何能夠以這些漏洞作為管理的切入點,切實維護債權人的人身權益,更成為了保障認繳制度落實質量的關鍵。
20世紀末期,我國由計劃經濟正式走向更加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發展經濟。同時,在公司認證過程中也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立法制度,于1993年最先出臺了首部《公司法》。而該公司法中將公司認證的注冊資本最低額度分為了三大檔次,分別為人民幣10萬元、30萬元以及50萬元,同時也規定,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認證資本限額為1000萬元。而步入21世紀后,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讓許多立法者意識到了首部《公司法》中,注冊公司的最低限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主體參與創業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特別是對于一些赤手空拳在市場中闖蕩的年輕人來說,很難通過達到限額的標準參與到市場經濟的大舞臺中。因此,在2005年時,我國又針對原有的《公司法》中所規定的最低注冊限額進行了改變,要求公司創立所繳納的注冊資本可以分期繳納,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對于創業投資者的企業注冊要求。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又一次為市場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的市場發展背景下,為了能夠鼓勵大眾創新,讓創新創業為市場的前行和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使市場中的經濟活力被釋放出來,在2014年我國出臺了新的《公司法》,并徹底取消了注冊公司的最低限額,將公司注冊資本的實繳記徹底轉變為了認繳制。也就是說,公司的股東或公司的創始人可以在公司的章程中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自主規定注冊資本分期繳納的方式以及分期繳納的期限,這也為我國市場中公司主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助力。
注冊資本認繳制度的發展讓我國企業主體的認證方式進入了新的發展里程碑,但同時也讓公司內部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維系面臨著新的挑戰與困境。在注冊資本認繳制度落實之后,由于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針對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平衡關系進行調節,這也讓債權人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面臨著更大的困擾。
1.法律保障機制設置不健全。2014年,我國新出臺的《公司法》中,將企業的注冊資本實繳制轉變為了認繳制,而與之相對應的在維護債權人權益的過程中,與《刑法》相關聯的罪名以及判決方式也應當發生變化。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中,在認繳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也對債權人權益的維護進行了新的司法解釋,而原本法律法規中所規定的虛報注冊資本罪、虛假出資罪、抽逃出資罪顯然不適應認繳登記制度下債權人權益維護的要求。但新的司法解釋中仍然對這三項罪名采取了保留態度,可在判決過程中就需要針對這三項罪名限制性的使用,這也讓這三項罪名的成立面臨著巨大的困境。
2.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市場經營過程中經濟信息的重要構成部分,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及公正性,與債權人權益的維護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目前,我國信息披露制度落實較為規范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群體,考慮到上市公司屬于典型的開放型公司,其認證的股東較為零散,為了確保股東能夠更加透明且方便地了解公司的經營管理現狀,在我國的《公司法》《證券法》相關的法律規范中有嚴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展開透明化的信息披露。例如,在每一個會計周期或年度,就要求公司將其業績以及經營管理的實際狀況上報,針對上市公司來說,考慮到公司的一些重大決策或信息都會對市場中的股價產生波動性影響。因此,上市公司信息的及時披露也有利于幫助投資者趨利避害。但是,在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對于市場中的一些非上市公司主體信息披露的要求卻不夠嚴格。雖然,國務院在2014年正式發布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但是目前針對一些非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中小型的公司,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或不完善的問題。首先,很多中小型公司的經營管理者并不了解年報的重要價值。通常情況下,在一些規模相對較大且經營制度相對較為完善的公司來說,年報中的信息含量極高,而一些小規模的公司則存在年報質量和精確性不足的現象。其次,非上市公司向市場中所公示的信息存在核實難度。在我國新頒布的條例中規定,市場管理部門應當在每一年度針對公司所提交的年報信息精準性展開抽查活動,但在抽查活動中,依然存在許多公司鉆空子。例如,在抽查比例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很多小型公司也抱著僥幸心態,隨意應付或篡改年報信息或直接捏造虛假的年報信息,而抽查人員在工作經驗不足或知識結構不充分的前提條件下,可能無法識別其中存在的虛假信息。最后,很多中小型企業的信息公示系統建設之后,不能及時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決策或變更反饋在信息公示系統中,這也導致很多債權人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的發展實際狀況。
3.缺乏標準化的償債能力衡量體系。在公司認繳制度落實之前,我國傳統的法律法規中認為成立公司時所使用的注冊資本應當使用實繳制的方式,并且規定了資本的最低額度。而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債權人就可以直接通過工商管理平臺了解公司所繳納的注冊資本,從而更加客觀地衡量公司當前的運營管理狀況以及經濟發展規模。但是,在公司認繳制度落實之后,公司在成立之初并不要求企業實際的出資,同時也沒有精確性,相對較高的驗資報告,只要求股東在章程中根據自身的償債能力和實際狀況對需要繳納的股本進行承諾。這也意味著,作為公司獨立財產象征的注冊資本,公司股東群體可以自主協商資本投入公司運營的時間以及繳納方式。假設,公司成立之初股東將注冊資本的繳納期限設置為30年以上,那么在到期繳納時,長久以來時間發生的巨變也削弱了股東履行義務的可能性。此時,債權人也無法根據公司所承諾的注冊資本來考察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及經營發展實際狀況,在這樣的背景下,也不利于債權人自身權益的維護,甚至還可能讓債權人處在巨大的風險和隱患中。
1.建立更加健全和完善的透明化信息公示系統。首先,企業需要建立起數據信息能夠動態更新的數據庫。目前,我國企業的信用信息體系構建依然相對零碎,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更應當針對現有的數據信息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整合,通過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信息數據庫,市場中的工商管理部門、銀行數據信息、市場中的第三方征信機構、海關機構以及環保等部門都能夠實現數據資源的實時共享,從而實現企業公示信息體系的全面化,構建目標。尤其是對于市場,工商部門來說更應當根據有關規定,針對企業的動態更新數據進行及時的反饋和顯示,尤其是在企業修改章程之后或做出重要戰略決策之后,應當將其有關信息實時同步到全國數據信息庫中,從而為企業的投資人和相關的交易者展現更加透明化的公示信息,維護企業債權人的知情權利。其次,推動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朝著更加嚴格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要對市場中一些中小型企業,更應當對企業的頂層管理者展開信息公示制度的宣教工作,使企業的頂層管理者能夠了解信息披露的重要價值,而公示信息的精確性也不能單純的依靠工商部門進行抽查,可以通過委托市場第三方機構進行審查,并建立起關于舉報虛假信息的激勵機制,充分地發揮及群眾監督的價值和力量,針對公布虛假信息的企業進行嚴格的懲罰。一旦發現企業在公示信息中存在虛假狀況,就應當立刻將企業加入征信黑名單中,通過這樣的打擊行為倒逼企業建立更加透明化和公正的信息披露制度。

2.注重對于認繳資本履行義務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紤]到目前在公司注冊資本認繳制度模式下,公司注冊資本金額的繳納可以根據股東自身的實際狀況規定繳納的方式以及履行的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應當加強對于注冊資本繳納的事后監督控制力度,保證股東繳納義務的落實和履行質量。一方面,應當針對股東繳納資本的時間期限進行限制和規定。在公司設立之初,應當在公司的章程中明確股東繳納資本的時間范圍,盡可能結合股東自身的實際財務狀況,將資本繳納的期限范圍設置在股東的可行性能力之內。與此同時,股東也可以對其認證的繳納資本做出擔保,從而增加履約義務落實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公司應當設立董事會,采取催繳前置的制度,要求股東落實繳納義務。例如,如果公司在市場波動背景下出現了經營不善的問題,對債權人的權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風險問題時,此時,公司董事會有權向還未繳納資本的股東進行催繳??梢栽诤侠淼臅r間范圍內進行催繳活動,并且董事會有權利向催繳期間內仍未繳納認證資本的股東起訴。但通過雙向途徑依然沒有落實繳納義務,并損害到了債權人的權益,公司董事會也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除此之外,還應當針對股東繳納的比例適當地限制股東的年底分紅。一旦公司的股東還沒有繳清認證資本,就需要降低分紅比例或直接采取零分紅的方式。如果公司董事會違反了該項規定并造成了債權人的權益受到了損失,董事會和股東都應當針對此行為所造成的債權人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
3.完善法律層面的維護機制。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解決有限責任制度背景下公司成本外部化道德風險的重要途徑。目前,法人人格制度在我國已落實多年,但我國的法律條文中對其規定和管理模式依然較為模糊,很多條紋的設置并不清晰,在具體的落實和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矛盾。在法人人格制度落實的過程中,應當適當地拓寬其適用的范圍??梢越梃b國外發達國家的人格否認制度,在立法層面建立更加清晰的制度落實范圍和標準。雖然我國現行的法律規范中明確規定了,如果公司股東的出資存在漏洞或瑕疵,股東需要針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但是,現行的《公司法》中,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范圍僅限于股東范圍,那么,與公司之間不存在持股關系的關聯性投資公司是否也可以作為人格否認認證的裁決范圍呢?目前的規定是如果關聯性的利益公司之間存在人員業務交雜、財務關系混合等情況,則證明雙方公司并不具備獨立的人格,此時,在法律層面上,就認為雙方公司構成人格混同的情況。這類型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表現為一套工作人員、多套公司名稱的現象。而考慮到公司本身就具備法人獨立財產權,也就是說,法人獨立是公司在運行過程中最為核心的體現方式,如果公司的股東與其他公司之間構成了財產混同或業務混同等現象,就可以認證雙方之間共用共同的資源,此時,公司就喪失了獨立的人格。因此,我國相關執法管理部門更應當針對我司進行嚴格的審查,保障債權人在自身權益受損之后,依然可以通過規范性的調查取證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
公司認繳制度的落實雖然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市場發展的活力,但同時也為債權人權益的維護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更應當通過從立法層面完善債權人權益的維護方式、建立更加透明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于股東履約義務的事后監管力度等多措并舉的方式,為保障債權人的權益提供助力。